APP下载

灵动的智慧倾听的收获

2015-01-20柏延霞

甘肃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导入阅读教学

柏延霞

〔关键词〕 阅读教学;导入;导读;

解读;标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120—01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课文先叙述下着雪的大年夜,天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笔者通过聆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在欣赏这部西方童话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窦老师教学智慧之魅力。

一、诗歌导入,匠心独具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独到的课前引入,对一堂课的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窦桂梅老师在上课前配乐导读作家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出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够让学生的内心温暖中又平添几分酸楚,别致而又自然。导读第一小节之后,窦老师请学生读完整首诗,学生因为有窦老师的范读而读得声情并茂,这就是窦老师的教育机智——潜移默化。而后面的教学事实证明,窦老师的范读给了学生很好的引导。第二课时前,窦老师再一次配乐范读了学生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的一首小诗,诗中既有学生心中无法掩饰的悲伤,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由此,大家明白了窦老师这一导入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批注的形式既可以是一词一句,还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

二、精心挑选,音乐导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童话,有许多教师上过这堂课,主题无非是通过小女孩之死揭露社会之黑暗,即使有配乐朗诵,也都会选择悲伤凄凉的二胡、小提琴之类的乐曲。其实,教师可以跳出窠臼,选取几段典型的西方音乐贯穿于整堂课,减弱课堂的悲伤成分,逐步引导学生领悟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美丽天使的特别之处:渴望幸福,追求幸福。窦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幸福”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挖掘出小女孩身上美好可贵的品质——即使到死也没有停止对幸福的不舍追求。当窦老师在优美的圣诞歌中朗读奶奶抱着小女孩飞上天空那一段时,现实之残酷,对比之明显,深深地感染了学生,窦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智慧与设计,演绎了经典童话的魅力。那时那刻,我们不只是对小女孩报以同情,更多了一层钦佩,所有人的心灵都被净化了一次。

三、独辟蹊径,解读“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的安徒生童话,1963年就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几乎所有教师在执教中都无法逾越“悲惨”的基调。但是窦老师却通过她那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凭着细读文本的深厚功底,引领学生从文中找到了“幸福”。窦老师紧扣文本,通过五次憧憬,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幸福”。学生通过“摇摇摆摆”的动作,“温暖”与“暖烘烘的”、“明亮”与“旺旺的”的对应朗读,入情入境地体会到小女孩的幸福。这种时刻不离课文语言、不离语文学习的方式让理解水到渠成。特别是对小女孩语言的朗读,学生最初读出的是不幸,窦老师用精彩的导读语,让学生体会到了“幸福”的味道

四、自填标点,升华情感

窦桂梅老师教学中的亮点就是让学生为小女孩的死自填标点。“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这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全文情感的集结处。学到这里,窦老师问: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标点,你会怎么加?有的学生分别加上两个感叹号,表示小女孩没有得到关爱,在大年夜里死了,没有人关心同情。有的学生觉得中间可以加上逗号,结尾可以加上句号。逗号表示没有说完,句号表示小女孩的死跟别人没有关系,就这样死了,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结局,表现人们的冷漠无情。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非常沉闷、沉痛,所以应该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会到哪里去了呢?生命就这样死去了吗?有一种忧愁的没有诉说完的感觉,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更有学生认为中间应该用破折号,这样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说明了小女孩的凄惨。让学生自填标点,其实是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升华情感的绝妙方法。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