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学生生物解题能力的两个因素
2015-01-20邵俊玲
邵俊玲
〔关键词〕 生物;影响;解题能力;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83—01
生物较其他学科学起来容易,但要获得高分也较难,如何获得高分,很大程度上受到解题能力的影响。了解什么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抑制了学习兴趣,增加了我们的教学难度,从而避免和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是教好、学好生物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通过调查与分析,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力因素
1.认知过程对解题能力的影响。对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的感性认识不充足,对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的生物学意义认识理解不清楚,对具体的生物问题和生物过程分析中的脱题、不全面,以及对定义公式的不正确应用都会对解题能力产生影响。
2.思维品质对解题能力的影响。如果思维没有深度,思考问题就会浮于表面,囿于片面,就不能深刻领会生物问题的内涵和隐含的条件,把握不住问题的关键,难以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具备良好的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品质,能使学生考虑问题时目的明确,思路灵活而有序,条理清晰,解题时可以少走弯路。缺乏批判性和独创性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对本来已经错误的方法和原理、答案和结果不能提出质疑,发现不了题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错解。思维定势在人们学习新思想、新的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3.记忆对解题能力的影响
(1)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之前,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从日常生活或者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与生物学有关的感性经验,对客观事物的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概念体系。人们称这种认识为“前科学概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常常会用这些已经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去解释,有时将自己的错误概念与科学概念混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相异构想”。
(2)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对解题能力的影响。模仿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模仿可以将知识和能力迁移,可以创新。但过多的模仿和生搬硬套,容易限制学生的深入思考,使生物问题内在的差异被掩盖、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生物记忆如同其他学科,它是要求以理解为基础的较高水平的记忆。实践表明,学生不易记忆的内容往往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对于生物知识而言,不可理解的知识是不可能长期储存在记忆库中的,而且也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可见,有效记忆的前提就是理解知识。
(3)知识的相似性导致概念混淆。由于知识的相似性,使不同的知识在记忆中变成了相同的知识,这就是记忆活动的相似性混淆障碍。生物知识点多导致了在生物学习中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增加了记忆的难度。所以这种记忆障碍是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也严重影响生物解题的效果。
二、非智力因素
1.依赖心理对解题能力的影响。有些学生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做事缺乏毅力,长期下去形成了松散、懒惰的坏习惯。当解题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主动思考、自己解决,而是依赖于别人。碰到复杂的题更不愿动笔,等着老师同学来讲解。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常常不认真思考,不肯动手,缺乏钻研精神。
2.厌倦心理对解题能力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生物难学,上课虽听得懂,但课后题目不会做,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得大脑中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自然不利于生物学习。这样成绩下降,学习无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使得厌倦心理加剧。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常表现为解题时无动力,无目标,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消极态度。
3.畏惧心理对解题能力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有些生物概念不好理解,从而对生物学科存在着恐惧感,这会对容易受暗示的学生造成一定影响,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畏惧而受挫。当学生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矛盾,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多数性格内向,在解题时经常表现出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等现象。
4.逆反心理对解题能力的影响。老师和家长对高中学生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有些老师和家长会采用一些极端的做法,使学生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这将诱发学生的逆反情感。这会促使他们关闭心扉反师道而行,拒绝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产生情绪上的不满、对立与抗衡,表现出反常的情感及行为倾向,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