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捆绑评价 助推高效课堂
2015-01-20刘潞芳刁华贵
刘潞芳++刁华贵
实践经验显示:实行捆绑式评价是推动学习小组建设、实施高效课堂的最好助推器。因为捆绑评价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课堂表现进行有效的督促,它是促进小组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捆绑评价体制
1.评价要细小化、具体化,便于操作。在评价方案中,把课堂纪律、课堂表现、课外纪律和行为习惯等几大块的内容再次细小化、具体化,变得更好操作和执行。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具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既让学生“有法可依”,又让学生“知法懂法”。
2.个体与小组进行捆绑评价,既要突出个人表现,又要体现团体精神。在评价方案中既设计针对学生个人表现的明细评价,又考虑整个小组的综合性评价。要通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来带动和影响整个小组的发展。捆绑评价的精髓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在为创建优秀小组努力奋斗的同时,又能在小组的团队精神和氛围中得到均衡、互补性的发展。
3.家庭与学校捆绑评价,以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如果让家长也经常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无疑是对学生又打了一剂“强心针”,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如:把每个阶段的学生各种具体表现情况传达到家长手上,让家长也来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这样,评价制度细小化、具体化,能让家长更了解到孩子的症结和问题,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教育孩子、督促孩子。
二、发挥捆绑评价的督促作用
建立“班级宪法”,就应该依照评价方法去贯彻执行,让它在班级管理和高效课堂中对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督促作用。
1.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如在评价细则中设计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坐姿状态、倾听状态、家庭作业完成状况等评价项目,促使学生认真对照评价细则努力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可以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纪律观念。良好的纪律是实施高效课堂和建设优秀班级的重要保证,形成良好的纪律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在实施捆绑评价时把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外纪律考虑进去,如把上课纪律、劳动情况、卫生情况、课间活动情况等设计到评价细则中,督促学生认真遵守纪律,自觉形成正确的纪律观。
3.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实施捆绑评价时,就应该把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因素考虑在内。如把课堂参与情况、提问或答问情况、合作交流情况、小组展示汇报情况、当堂检测情况等设计到评价细则内,就可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达到课堂真正高效的目的。
三、促进个人与小组健康发展
评价方案能否在高效课堂中发挥助推作用,关键是看能否长期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执法,是不可能有成效的,只有让评价体系常态化、严格化地运转起来,才能促进个人和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
1.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实施小组捆绑评价,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就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课内、外纪律和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就可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整个小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的捆绑评价,就可以促进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发展。
2.促进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实施小组捆绑评价,通过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捆绑评价,就可以促进组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通过对各组之间的纵向对比评价,就可以促使组员尽心尽力融入团体,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赞美别人、学习别人和感恩别人,从而形成有强烈荣誉感和强大凝聚力的健康团体。
四、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实施小组捆绑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的结果,做到“赏罚分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节”,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1.善用奖励。如每个星期呈现一次个人与小组的评价结果,评出“十佳学习之星”“十佳纪律之星”“最佳管理之星”和“五佳星级小组”等并授予相应的周星荣誉称号,评出的“星”就把照片贴在教室的照片墙上,一学期累积得“星”最多的个人和小组即被评为学期最佳之星,学期结束时颁发奖状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层层落实奖励制度,就可以让学生在赏识和激励中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进步与发展。
2.巧施惩戒。每次呈现评价结果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巧妙地给予一些适当的惩戒。如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以“惩罚”他为班级做些好事,来赢得别人对他的原谅,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同时这也是对犯错学生心灵的一种洗礼。只要使用得巧妙得当,不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尊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 江西省万安县芙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