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与人生的课堂“二重奏”

2015-01-20尹小进

江西教育C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二重奏音符音乐作品

尹小进

人生就像一个由无数个点构成的圆,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物都是圆的半径,指向并回归最中心的点,这也意味着所有事物的出处都是生命。对于美妙的音乐来说也是如此,它跟生命之间连着一根脐带,这根脐带是为生命输送养料的途径,也给音乐以激情、味道和不朽的灵魂。因此,当我们听到潺潺如流水般悦耳或锵锵如大山崩塌般壮烈的乐曲时,我们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作者,联想到他或她的人生际遇。了解作者的人生,会让我们对音乐更多一层理解。音乐便是作者人生的影子,音乐与人生的“二曲重奏”会激发出音乐课堂的精彩。

一、让音乐创作者在课堂“发言”

伟大的人在去往天国的路上总会留下一些言语,这些言语往往令后人受益匪浅。它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彰显其作品的感情内涵与灵魂精神。它是人生历程中的悲欢离合,是衍生创作的心境。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设置平台让音乐创作者出来“发言”,让音乐联袂人生。可以说,音乐如同新生的胚芽,它能够孕育而出,凭借的不仅是人和——音乐家自身的才华,还需要天时地利。所谓的天时地利,便是音乐作品孕生的社会环境。仅有才华和饱满的热情并不能成就一个创作者,唯有与时代环境、人生际遇种种味道相结合,伟大的作品才能诞生并永垂不朽。简而言之,伟大的作品背后要有强大的人生,而人生又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整合。个体性偏重于作者独一无二的家庭生活赋予个人的人生经验,社会性强调的是作者在时代客观条件下关于人生价值的道德哲学性思考,这两者都是作者开始创作的动力因素,它赋予音乐作品深刻的价值。因此,音乐教师不能忽视对音乐创造者个体生活及所处时代境遇的介绍,要将音乐同人生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与作者的人生来丰满课堂教学的骨架,把握音乐作品蓄积的感情基调。利用多媒体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状态、情感历程,以视频、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残酷统治时期,整个社会笼罩着挥不去的阴霾,人们都在挣扎叫喊,绝望地在这一潭死水中滚爬。柴可夫斯基目睹这一切,深刻地感知这一切,他的内心充满了巨大的悲伤与愤慨。在时代的创痛下,在感情的引领中,柴可夫斯基创作了这部交响乐。学生在这种悲剧性的场面刺激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劳动人民肩上的痛苦,更能体会创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苦闷。

二、让音乐作品在课堂“发言”

音乐是创作者委婉道出人生的媒介,它以抽象的、琢磨不定的形式抒发创作者的自我情感。人类现实世界是音乐成型的模板,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意”和“境”贯穿音乐始终。因此当我们瞑目附耳倾听音乐流出的刹那,脑海里会不自主地勾勒出一幅“境”,在“境”的引领下,又会按图索骥找到创作者安放在音乐中的“意”。意和境的交织使一个个闲散的音符塑成了整体,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乐曲。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并没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很难从流动的音符中搜寻到关于境和意的蛛丝马迹,音乐对他们来说苍白乏味,于是音乐被束之高阁,成为极少数人才懂的“高雅艺术”。那么,音乐教师如何才能破除音乐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让音乐作品在课堂“发言”,使学生看到音符中安放的境和意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与音乐感情基调相符的影像连并音乐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此一来,受影像牵引,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圣地,通过具象显现捕捉抽象的思想感情。在影音播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关于意和境的阐述,探寻覆盖在音符之下的精彩。

例如在赏析《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这首琵琶协奏曲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乐器运用:它以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融合西洋管弦乐队来演奏,是对社会主义现实的表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创作作品“开口”阐述创作的原型,即琵琶协奏曲本身承载的故事。这部作品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这一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主人公英雄无畏的精神形象在宽广的节奏及跌宕起伏的旋律中表现出来。在故事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感受音乐中的意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吴应炬作曲的动画片电影《草原小姐妹》以及电影主题曲。由此,学生会更加具体地感受该琵琶协奏曲的“意”和“境”,领悟音乐与人生的紧密相随。

当然,仅仅一首乐曲并不能使学生形成在音乐中探寻人生的能力。教师要由此及彼,拓展课堂知识容量,让学生完成由量到质的内心飞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人生与音乐相互融合,探索关于创作者的情感心路历程,进一步思索音乐思想的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周庄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重奏音符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串快乐的音符
中国当代钢琴二重奏音乐研究
《哈莱姆二重奏》的空间性探微
春天的音符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音符(两首)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