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13年3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2015-01-20潘智然梁海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用药分析

潘智然+梁海龙

[摘要] 目的 对我院带状疱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带状疱疹出院患者3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女性患者(51.3%)多于男性患者(48.7%),老年患者最多,占56.14%。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有抗病毒药物、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物、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其他局部用药和中药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71.3%。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均高于阿昔洛韦治疗组(P<0.05)。 结论 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化和个体化给药,同时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带状疱疹;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114-03

带状疱疹(herps zoster,HZ)是在人体免疫监测功能损伤的情况下,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引起该区疱疹和神经节炎伴神经痛的一种病毒性感染性皮肤病[1]。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好发于成人,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神经痛的症状越明显,该病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的终生免疫,但偶有复发者[2]。近年来,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在带状疱疹方面采用特色疗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3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1~12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共300例。患者诊断标准:《临床皮肤病学》对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3]。300例患者中,其中男146例(48.7%),女154例(51.3%),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了神经痛症状。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90岁,平均(38.2±1.5)岁。患者住院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30d,平均(9.1±0.3)d。

1.2 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查阅,采集病例资料、然后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入院和出院时间、现病史、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治疗用药、疗效等进行统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4]:(1)痊愈:患者的皮疹完全消退,疼痛状况消失;(2)显效:患者的皮疹消退情况为75%以上,疼痛状况基本消失,偶有刺痛感;(3)好转:患者的皮疹消退情况为50%以上,疼痛状况部分减轻;(4)无效:患者的皮疹消退情况小于50%,疼痛状况无明显减轻。有效率=(治愈病例+显效病例)/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统计情况

对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段统计,结果表明,16~4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低,为20.11%;而61~90岁的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56.14%。见表1。

2.2 患者的疗效

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统计,300例患者中,痊愈42例(13.9%),显效172例(57.2%),好转86例(28.9%),无无效的患者。有效率=(42+172)/300×100%=71.3%。见表2。

2.3 患者用药情况

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有抗病毒药物、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物、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其他局部用药和中药等。抗病毒药中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比例最高;止痛药主要包括布洛芬、曲马多、氨酚曲马多;营养神经的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α-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以及胸腺肽;皮质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局部用药包括三黄洗剂、利多卡因和赛庚啶;其他用药还有丹参、头孢呋辛和甘草酸苷,各药所服用例数和所占比例。见表3。

2.4 三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

从使用抗病毒药物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患者中各随机选择2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分别为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10mg/kg、3次/d,更昔洛韦静脉滴注250mg、2次/d,伐昔洛韦口服0.3g/次、2次/d,疗程均为10d。对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见表4。

结果表明,更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56,P=0.018),伐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29,P=0.007)。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在英国,3534人中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为3.39‰;美国每年有30万例带状疱疹[5]。带状疱疹的发病因素大多数是因为患者发生了感冒、肿瘤、过度疲劳、各种感染以及系统性疾病等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6]。患者一旦发生带状疱疹,产生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着其工作、生活和休息。本研究统计了带状疱疹的患者发病情况,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7]。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本组研究中,16~45岁的带状疱疹患者为60例,占20.11%,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有的学业繁重、有的工作繁重,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免疫力降低有关;61~90岁的老年患者为60例,占56.14%,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相一致[8],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一种或者多种疾病,免疫力下降有关。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为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防止继发性发热和后遗神经痛、缩短病程。针对这一原则,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有抗病毒药物、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物、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其他局部用药和中药等[9-11]。本组研究表明,本组所用治疗药物与以往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一致。endprint

本研究还对我院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三种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地好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开发的广谱抗DNA病毒药,更昔洛韦的特点是能够治疗和预防免疫功能损害的巨细胞病毒感染[12]。据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更昔洛韦对艾滋病毒和器官移植的巨细胞病毒病等多种DNA病毒表现出了很强的活性[13]。更昔洛韦通过多环节抑制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活化速度为阿昔洛韦的5倍以上[14]。更昔洛韦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易耐药,是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重要措施。

总之,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和个体化给药,同时做好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放,卢益萍,包晓晨,等.184例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77-178.

[2] 勒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54.

[4] 刘锡阳.139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5] 张珍菊.五味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4,33(1):65-66.

[6] 赵江波,张艳峰,刘智君,等.带状疱疹68例临床诊治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0):1493-1494.

[7] 昂正斌.10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9):841.

[8] 梅册芳,朱韶轩.带状疱疹6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14(9):834-835.

[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

[10] 李莹,陈中建,沈敏.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4):472-475.

[1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396.

[12] Velez G,Roy CE,Whiptcup SM,et al.High-dose intravitreal ganciclovir and foscarnet for 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J].Am J Ophthalmol,2001,131(3):396-397.

[13] 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外医疗,2002,16(2):101-102.

[14] 李军.更昔洛韦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15):10-12.

(收稿日期:2014-08-15)endprint

本研究还对我院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三种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地好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开发的广谱抗DNA病毒药,更昔洛韦的特点是能够治疗和预防免疫功能损害的巨细胞病毒感染[12]。据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更昔洛韦对艾滋病毒和器官移植的巨细胞病毒病等多种DNA病毒表现出了很强的活性[13]。更昔洛韦通过多环节抑制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活化速度为阿昔洛韦的5倍以上[14]。更昔洛韦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易耐药,是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重要措施。

总之,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和个体化给药,同时做好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放,卢益萍,包晓晨,等.184例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77-178.

[2] 勒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54.

[4] 刘锡阳.139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5] 张珍菊.五味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4,33(1):65-66.

[6] 赵江波,张艳峰,刘智君,等.带状疱疹68例临床诊治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0):1493-1494.

[7] 昂正斌.10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9):841.

[8] 梅册芳,朱韶轩.带状疱疹6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14(9):834-835.

[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

[10] 李莹,陈中建,沈敏.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4):472-475.

[1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396.

[12] Velez G,Roy CE,Whiptcup SM,et al.High-dose intravitreal ganciclovir and foscarnet for 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J].Am J Ophthalmol,2001,131(3):396-397.

[13] 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外医疗,2002,16(2):101-102.

[14] 李军.更昔洛韦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15):10-12.

(收稿日期:2014-08-15)endprint

本研究还对我院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三种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地好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开发的广谱抗DNA病毒药,更昔洛韦的特点是能够治疗和预防免疫功能损害的巨细胞病毒感染[12]。据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更昔洛韦对艾滋病毒和器官移植的巨细胞病毒病等多种DNA病毒表现出了很强的活性[13]。更昔洛韦通过多环节抑制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活化速度为阿昔洛韦的5倍以上[14]。更昔洛韦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易耐药,是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重要措施。

总之,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和个体化给药,同时做好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放,卢益萍,包晓晨,等.184例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77-178.

[2] 勒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54.

[4] 刘锡阳.139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5] 张珍菊.五味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4,33(1):65-66.

[6] 赵江波,张艳峰,刘智君,等.带状疱疹68例临床诊治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0):1493-1494.

[7] 昂正斌.10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9):841.

[8] 梅册芳,朱韶轩.带状疱疹6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14(9):834-835.

[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

[10] 李莹,陈中建,沈敏.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4):472-475.

[1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396.

[12] Velez G,Roy CE,Whiptcup SM,et al.High-dose intravitreal ganciclovir and foscarnet for 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J].Am J Ophthalmol,2001,131(3):396-397.

[13] 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外医疗,2002,16(2):101-102.

[14] 李军.更昔洛韦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15):10-12.

(收稿日期:2014-08-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用药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
Units 13—14解题分析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