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监测与分析

2015-01-20吴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血脂血糖监测

吴新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进行检测及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TC、TG皆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7~17mmol/L的患者,其TC及LDL-C值明显低于血糖值>17mmol/L的患者,说明TC及LDL-C随血糖升高而升高。而两组TG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联合检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血脂;监测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100-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逐年提高,糖脂代谢紊乱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糖尿病基础上,易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1-2]。本研究旨在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监测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诊断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3例,女55例,年龄25~76岁,平均(41.3±11.4)岁。病程2~6年。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为对照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27~63岁,平均(43.3±10.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FBG。采用酶法检测TC,TG,直接法测定HDL-C、LDL-C。

1.2.2 诊断与检测标准[3] 空腹血糖值≥7.0mmol/L,

或者餐后 2h血糖值≥11.1mmol/L;TC:3.84~5.32mmol/L; TG:0.79~1.69mmol/L;HDL-C:1.02~1.48mmol/L;LDL-C:2.15~3.39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TC、TG皆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4.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患者中不同血糖值间的血脂指标比较

血糖值7~17mmol/L的患者,其TC及LDL-C值明显低于血糖值>17mmol/L的患者,说明TC及LDL-C随血糖升高而升高。而两组TG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总患病人数达9 200万以上,而糖尿病控制情况也不尽如人意[4-6]。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能只注重血糖和血脂的监测,还应及时作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8]。

作为慢性综合性代谢紊乱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及患者年龄的增加,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因此对血脂进行监测,对于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9-10]。治疗上除了药物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也非常重要[11-1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TC、TG皆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7~17mmol/L的患者,其TC及LDL-C值明显低于血糖值>17mmol/L的患者,说明TC及LDL-C随血糖升高而升高。可能是与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的相应降低,脂肪的分解加速,导致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而两组TG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1.0mmol/L以上,持续高三酰甘油血症或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寻找高脂蛋白血症或导致TG升高的其他原因[13-14]。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联合检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

[1] 康格非.糖代谢紊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0.

[4]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2004:72-73.endprint

[5] Ojiminiyi OA,Abdella NA.Associations of resistin with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e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Illtus[J].Stand J Clin tab Invest,2007,67(2):215-225.

[6] 施亚雄,周竞雄,李永加.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减少血糖波动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45-146.

[7] 周健,喻明,马晓静,等.2型糖尿病全天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漂移幅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0):763-766.

[8] 徐蓉,杨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1):11-13.

[8] 王秀丽,李萍,侯铭.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394-1397.

[9] 李琼秀.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67.

[10] 林瑞娇,周文芳,王瑜.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血糖监测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07-2009.

[11] 王爱民,张玲叶,洪江,等.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13,19(9):1002-1004.

[12] 林鹭平,罗芳涛,曾锦辉,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283-1286.

[13] 王爱民,徐向进,熊晓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家庭血糖监测的随访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1):40-42.

[14] 郭晓珍,俞海燕,张晓兰,等.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 圆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13-715.

(收稿日期:2014-09-26)endprint

[5] Ojiminiyi OA,Abdella NA.Associations of resistin with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e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Illtus[J].Stand J Clin tab Invest,2007,67(2):215-225.

[6] 施亚雄,周竞雄,李永加.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减少血糖波动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45-146.

[7] 周健,喻明,马晓静,等.2型糖尿病全天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漂移幅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0):763-766.

[8] 徐蓉,杨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1):11-13.

[8] 王秀丽,李萍,侯铭.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394-1397.

[9] 李琼秀.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67.

[10] 林瑞娇,周文芳,王瑜.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血糖监测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07-2009.

[11] 王爱民,张玲叶,洪江,等.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13,19(9):1002-1004.

[12] 林鹭平,罗芳涛,曾锦辉,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283-1286.

[13] 王爱民,徐向进,熊晓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家庭血糖监测的随访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1):40-42.

[14] 郭晓珍,俞海燕,张晓兰,等.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 圆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13-715.

(收稿日期:2014-09-26)endprint

[5] Ojiminiyi OA,Abdella NA.Associations of resistin with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e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Illtus[J].Stand J Clin tab Invest,2007,67(2):215-225.

[6] 施亚雄,周竞雄,李永加.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减少血糖波动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45-146.

[7] 周健,喻明,马晓静,等.2型糖尿病全天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漂移幅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0):763-766.

[8] 徐蓉,杨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1):11-13.

[8] 王秀丽,李萍,侯铭.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394-1397.

[9] 李琼秀.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67.

[10] 林瑞娇,周文芳,王瑜.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血糖监测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07-2009.

[11] 王爱民,张玲叶,洪江,等.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13,19(9):1002-1004.

[12] 林鹭平,罗芳涛,曾锦辉,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283-1286.

[13] 王爱民,徐向进,熊晓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家庭血糖监测的随访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1):40-42.

[14] 郭晓珍,俞海燕,张晓兰,等.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 圆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13-715.

(收稿日期:2014-09-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脂血糖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