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家庭资源共促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

2015-01-20臧伟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家庭

臧伟伟

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渡过危机的关键资源和

重要支持。但由于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一些误区,家校合作有时面

临重重困难。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促进家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建立有效

的沟通机制促进家校沟通,以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防范工作。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超快的生活节奏,他们脆弱的心理和稚

嫩的肩膀显得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和社会的剧变。从现实角度来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缺失,对读书的认同感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我功能脆弱的他们势必在成长中经历苦痛和挫折,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危机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逐渐成为学校内部的一大安全隐患。

2005年初,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要求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目前高校的危机干预体系通常是从学校的角度构建,家庭较少被纳入进来;在我国综合性大学居多的背景下,生源的多元性使得大学校园里的家庭教育变得比较困难。但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支持系统和监护者,家庭在大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和家庭沟通,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防范大学生心理危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仍然是其成长的必要环境,是大学生现在依然发生紧密联系的因素之一。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多学者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一些共识,即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方面,与社交、发展、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相比,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是最大的。研究也发现,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以及教育方式可能都是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另外,自杀与自杀倾向行为受家庭及遗传因素的影响,过多负性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缺乏情感关怀与温暖,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和支持,都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人格障碍,从而产生消极认知,导致自我伤害行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创伤尤其是心理创伤,特别是早期的心理创伤,如父母的早亡或离异、父母的责骂和体罚都会对心理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家庭功能失调的大学生遇到压力时,其心理状态的调整比其他同龄大学生更为激烈,更容易造成其情绪困扰,从而形成心理危机。

家庭支持是大学生渡过危机的关键力量和资源。研究发现,在大学生自杀意向方面,与父母共同生活及家庭气氛是自杀意向的保护因素。有父母陪伴、家庭和谐的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能从父母的温情中获得支持和鼓励,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建立稳定的生命意义,因此,他们较少出现自杀意向,更加珍视生命。另外,良好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大学生积极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人际交往理论中的自我三层理论认为:个体的人际关系至少有三层:深层称为亲密层,一般指父母兄弟姐妹等最亲近的人,这层关系有较浓厚的依恋情感;中层称为角色层,指关系较亲密的朋友、同事与同学等;这层关系有些感情色彩,但不浓厚;浅层称为工具层,这层关系指关系交往较浅的人,没有过多的感情色彩。可见,家庭这层关系是个体最为亲密的关系,家庭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之一,如果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家庭资源,对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本校近三年有轻生念头大学生的访谈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即学生遇

到学习或者人际困难时,如若父母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仅仅是责骂批评,学生的问题会雪上加霜,从而产生轻生念头。而学生为何最后没有实施自杀,也是因为内心深处无法放下父母。有些选择轻生的学生在自杀之前曾经和家庭透露过相关的重要信息,家庭很多时候是首先了解到敏感信息的第一人。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双重角色使得父母成为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的关键环节。

二、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现状

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误区。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贡献力量。但是,家庭普遍认为,孩子在大学以前特别需要自己的监督和督促,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等孩子上了大学,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孩子也可以轻松地学习了。其实,上大学并不代表高枕无忧,很多时候,可能是问题的刚刚开始。在我国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比其心理压力更容易引起父母和老师重视的,长期未得到释放的压力所累积的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在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显露出来。

家庭在面对学生心理危机时的反应。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不同的家庭反应不尽相同。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家庭的不同反应和特征将家庭分为五种类型,问题型、不接纳型、忽视型、不知所措型以及支持型。具體而言,家庭会有如下一些反应类型:

问题型家庭。这类家庭本身就是造成孩子心理危机的原因。例如,家庭的长

期控制让学生失去自我,离开父母的孩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感到茫然和无助;家庭内部存在复杂的矛盾或者家长对学生学业方面的期望过高等。这类家庭可利用的资源较少,整个家庭都属于危机干预或是被帮助的范围。

不接纳型家庭。这类家庭的特征是不接纳孩子正处于心理危机中的现实,其

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同时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单一地用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或者家长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愿意接受多年付出培养的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的现实。

忽视型家庭。由于缺少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这类家庭对学生的情况并不在意,单方面坚持认为学生不可能做出危害自己生命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这类家庭对学生问题的不在乎,有时候会加重学生不良的自我认知,更加觉得无依无靠。

不知所措型。这类家庭接纳学生的现状,也知晓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也很想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但是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做,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家人非常担心学生的状况,容易好心酿大错。

支持型家庭。这类家庭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心理支持,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能恰当地提供帮助,最有利于学生走出心理危机。

总之,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许多家长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拒绝接受孩子的问题表现,而且有些家长也怀有疑虑,害怕这些疾病影响孩子学业的完成,甚至被学校退学。

危机干预中家校合作的困难。当了解到学生可能面临危机时,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以及心理中心工作人员等,或许都会面临如何和家长沟通的问题。沟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困难:

家庭不知或不愿承担责任。有的家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一味的拜托辅导员“帮帮忙”,而自己不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还有的家庭明明对学生情况非常了解,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有问题,但是反而认为别的学生有问题,不理解学校的工作,甚至指责学校和其他同学,不愿正视学生的问题;有的家庭简单以孩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推测”孩子在大学的表现,往往是片面和存在偏差的。

家庭过分看重学习,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或精神问题。不少学生家庭认为心理问题是无所谓的或者是隐晦的,从而不与辅导员讨论;在和家庭沟通学生的轻生念头时,家庭有时不给与足够的重视,只是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另外,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当他们状况稍有好转时,即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要求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立即投入到学习中。

三、 整合家庭资源共促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

首先,在大学生危机的预防工作方面,家庭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教育,了解大学是人生旅途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一座上了锁的保险箱。

大学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可能是令人失望的冬天。学生可能会适应不良、网络成瘾、考试成绩不及格、情绪抑郁等。如果大学之前,学生和家庭之间就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这种不良的关系会加重学生的适应不良,让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父母需要了解,温暖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和谐才能最大程度支持学生的学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引导学生走过困难时期的强大力量。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多鼓励和支持他,才能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从途径上,可以利用家长信或在新生入学之际,对家庭进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等知识的宣传,增强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

其次,在大学生危机的干预工作方面,充分理解家庭的困难,密切做好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

学校应充分理解家庭的困难。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高考作为选拔制度的唯一性,大多数家庭对于家里唯一的孩子读大学都给与了高期待。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家庭可能无法接受和面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相对落后,很多家庭不了解精神疾病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不知而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另外,学校应在家长未到现场之前对危机对象进行严密监护,防止发生意外;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家庭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援助;为家长耐心讲解有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知识;带领家长和学生到专科医院进行专家会诊等。

最后,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可参考如下原则进行沟通:循序渐进、耐心沟通;求同存异、结成联盟;利害关系、可能后果;举例说明、不卑不亢。具体而言,学生工作人员应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大学以前的表现、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等。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帮扶,把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若学生的状况没有进一步的改善,应积极联合其他各种力量尝试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危机,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和父母的良好沟通,使得父母对学生的问题有一个逐步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在和家长沟通中,学生工作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作为老师,和家长一样希望学生过充实的大学生活,有美好的前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鼓励家长和學生积极互动,共同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若家长仍不能理解或者不愿意配合,可以从实际的工作经验出发,说明目前状况对学生发展的危害以及可能的后果,必要时也可以从身边的案例讲起,让家长更加明白学生的状况。

在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父母要真正从学生的福祉出发,放下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期待,聆听孩子的心声,把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才能真正配合专业人员的工作。学校也应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充分理解家庭,并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博士)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家庭“煮”夫
停电“危机”
恋练有词
“危机”中的自信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