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2015-01-20张登耀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哈尔滨市文明

张登耀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将极大地激发哈尔滨市在国内外新一轮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才能加快我市向产业强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迈进步伐。

一、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哈尔滨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优势明显。省委对哈尔滨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新要求,这将成为引领我市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哈尔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是哈尔滨今后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同国内外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相比,哈尔滨市目前环境污染总体上不很严重,我们的蓝天、森林、湿地、有机食品等是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资源。我市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并确立了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文明城和国家森林城为载体,以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努力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思路。自2010年新战略实施以来,哈尔滨城市全面改善了城区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湿地环绕、清河穿城的生态模样,使这座中国最北端省会城市寒地水乡雏形初显。

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全力推进“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北国水城建设、百里生态长廊修复等生态重点工程。其中,“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实现何家沟和马家沟郊区段沿河道路开通60公里,辟建广场公园42处,新建改造人行、车行桥梁近30座,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形成49.2公里河道连续水面;信义、平房、群力3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结束了“三沟”每天近30万吨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沿河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将“三沟”建成了“污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过,两岸绿成荫”的生态景观廊道。同时,阿什河清淤疏浚工程也于近期完工,城区段河道也重新恢复原有防洪设计标准,其右汊12.2公里河道已由死水变活水。如今,“三沟一河”沿线臭味全消,很多区段已成为沿线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北国水城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成效显著。

二、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普通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哈尔滨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虽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意识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但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普通的市民来看,尽管普遍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往往存在着与己无关的思想,往往在生态保护志愿活动、节能减排活动、环境污染监督、环境保护开展等方面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城市中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脏、乱、差的现象;在一些街道及居民小区中,对环境工程及公共设施的破坏还时有发生;城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烧烤污染、尾气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看,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决策行为。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速、轻发展质量,重形象工程、轻环境影响,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利益而追求盲目的经济高增长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如在缺少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盲目开采地下水,盲目推进旱改水,盲目追求粮食增產等等,这些都将对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哈尔滨市作为东北特大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多年来城市化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历史的欠账较多,同时又面对着许多正在日益突出的新的问题。如我们在城市的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回收处理、噪声防治、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等方面,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处理能力还很有限,有的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同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差距还很大。在城市绿化、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城市节能减排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尚待开展。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证。

哈尔滨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迟缓。从全球范围看,随着能源资源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那种依靠物质资源大量消耗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然比较粗放,单位GDP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明显。从我市情况看,与国家的总体发展特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未能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仍然是哈尔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低能耗、低污染,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清洁、环保、循环、生态的新型产业体系尚没有有效构建。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和企业仍然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新建项目中,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循环利用型和生态补偿型项目所占的比重还不高。哈尔滨市产业结构中,高能耗的水泥、石化、机械制造等行业比重较大,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随着能源资源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这种依靠物质资源大量消耗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哈尔滨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比较严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建设,更要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为保障。长期以来的“唯GDP论”导致政绩考核指标与环境生态发展指标相扭曲。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指标,忽视资源环境成本,盲目拼资源,追求高增长。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标准偏低,不能有效发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和对环境破坏的震慑作用。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安排;一些项目孤立发展,形不成产业链,没有市场前途,造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的低效使用和浪费。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尚未建立,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的领域窄,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制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经费投入机制、环境影响监督和考核等方面都有待于加强。

三、促进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提高哈尔滨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责任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有效开展。要强化这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督办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要探索将环境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健全完善责任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主动地介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舆论氛围。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开展健康向上的素质教育,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珍爱大江大河、耕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同时,加速城市文化园区建设和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进一步形成音乐城市、旅游城市、悠闲城市、自由城市特色,让人们可选择更多场所,自由地享有美好生活。同时,要积极征求和听取市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打造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基础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首要物质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重视城市的绿化、城市大气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城市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通过构建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硬环境,有效提高城市的综合生态承载功能,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和提供物质保障。要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区建设规划中应同步规划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并争取与各类开发项目同步实施。

构建哈尔滨市生态文明型城市产业体系。要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协调。在构建城市产业体系、招商引资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把环境友好原则放在优先的地位,更多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从未来可能付出的环境成本和取得的环境收益,以及产业发展在环境生态方面可能付出的机会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决定如何支持,如何限制特定产业项目的引进和摆布,决不能只顾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而盲目决策。在城市的产业发展上要坚持把低能耗、资源节约和低排放、循环利用作为主要抓手,积极发展有持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积极打造全国食品安全名城,不断扩大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型旅游休闲产业。在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和措施前提下,积极发展湿地游、森林游、登山游、农家游、冰雪游等特色旅游业,合理开发利用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我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型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尤其是要依托松花江流域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冬夏季全天候竞争力的创新型旅游产品,推动我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型工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着力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档印刷、影视制作、动漫制作业等“绿色工业”,实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大幅降低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上,哈尔滨将把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结构调整全过程中,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各级党政班子政绩考核之中,营造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2011年哈市市区拆除分散燃煤小锅炉513台,是2010年的近2.5倍。今年,哈市对全市349家企事业单位下达锅炉并网任务,并加快推进西部集中供热、哈热机组六期改造等重点热源项目建设,预计拆并分散燃煤锅炉700台。2012年上半年,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按照市域统一标准全面实施,实现新车登记、外地车转入政策一律从严,报废到期、环保不达标车1208辆,市区“黄标车”限行区域和时间分别扩大到二环内、12小时,全市机动车半年检测率达53%。截止2014年6月末,哈市将4.5万台“黄标车”实施报废,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全面检测。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哈尔滨市文明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文明城市
请文明演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漫说文明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