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方式初探

2015-01-20何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何波

[摘 要]情境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内化,从而达到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目标

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就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而情境化教学方式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不仅能增强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也能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实施情境教学化的意义

1.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自主意识。没有感情,或者求知欲不强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思想和情感构成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培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情感性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关键,只有让教学充满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在爱中学习,在爱中成长,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多途径、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引起求知欲和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利于营造探究型的学习氛围。教学的较高境界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形象的事物作为某种图式出现时,就一下子引起头脑中原有图式的复活,接通了神经的暂时联系,新知与旧知立即同化、顺应,人的感知也就直接产生了。情境教学用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境似”并不是实体的机械复制,或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的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小学语文实施情境化教学的策略

1.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理,在情境中引入问题。小学生在其年龄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入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一堂新课,教师一开始就应该精心设计,创设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

2.创设情景要讲究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父母的心》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各自父母的心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能同时呈现图形、声音、动画等,以全方位的立体方式传输信息,可以增大课堂传输的信息量,使小学生进行完整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将图片和动画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使孩子们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小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媒体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课件《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运用媒体制作出形象生动的场景,一直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让小学生体验到了景物的美丽,也唤起了他们对诺曼底号遇难的同情情感。这一点远比教师直接讲述要来的生动和更有效果了。通过多媒体为小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三、小学语文实施情境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尽管现在很多小学教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语文讲授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故事、演讲、知识竞赛、辩论、小品等,形式丰富多彩、新颖生动,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运用这些活动时过分地脱离教科书,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例如:

比如一位小学老师教授《四时田园杂兴》时,由于范成的诗文的中表现得“诗里有画”,所以老师要求学生用画来描绘诗。一位学生主动上黑板画,他画了山、水、竹、莲、渔舟……总之,诗里的意象都画到了,可是由于画画的水平问题,优美的诗句衍变为呆板僵硬的线条,导致山不像山,水不似水,竹莲渔舟更是画得幼稚难看的结果。这样的画画,实景不实真景不真,虚景全无神境难现,不但不能引发人的美好想象,反而破坏了语言构建的意境,冲刷掉观赏者的审美趣味,诗情诗境诗味诗韵因而一下子全给画没了,完全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2.对情境教学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过分注重情感培养

情境的创设应该根据文本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若脱离实际,学生就无从理解这种情境。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而采取了强硬灌输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文本实际,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

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授课文《小英雄雨来》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份情感,这位老师又是展现“董存瑞炸碉堡”的图片,又是播放有关长征的歌曲,课堂甚是热闹,然而,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针对课文中心的问题,却一错再错。其实现在的学生距离长征的时代已远,课文中所表述的“无名战士”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之情,学生很难理解,因而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

猜你喜欢

情境化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