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之我见

2015-01-20程宏宇

文教资料 2014年27期
关键词:比较法方法论戏剧

程宏宇

(海安县立发中学 图书馆,江苏 海安 226611)

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之我见

程宏宇

(海安县立发中学 图书馆,江苏 海安 226611)

本文是关于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专题论文,首先探析了本体论法、借用法、比较法、历史法四种传统的戏剧美学研究方法。其次,对以上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拓展,并且点击符号学、原型批评说、阐释学、接受美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新学科,巧妙地将其纳入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范畴之中。

戏剧美学 研究方法论 反思 拓展

一、本体论方法论

从社会本体论的哲学角度研究戏剧美学,就会与过去从单一的社会学视角研究有很大不同。

所谓“戏剧审美判断”表明,戏剧审美感受或戏剧审美愉快不是一种被动的产物,它不同于生理愉快,而是人们主动进行的逻辑判断。戏剧审美感受不是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也就是说,戏剧审美愉快感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各种心理功能相互活动、交错融合的结果。

戏剧审美心理结构的获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就个人说,它必须有一个教育过程,而就人类发展个体而言,戏剧审美心理结构最初都是从活动中获得而后逐渐转化,变形为静观的艺术形态。就整个人类而言,原始人的图腾歌舞是戏剧审美心理的最初建构状态。

显而易见,戏剧本体论研究已经趋向固型化,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文本解释法研究戏剧美学则已经很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有不少戏剧学者还是在坚守本体论理论的研究中打转,但我认为意义不大。

二、借用法方法论

20世纪,我国学者在引进西方美学的同时,也借用西方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美学。如王国维就借用西方美学的方法论研究《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面对的只是一大堆书面材料,要从其中研究出“美学”来,还总有无“法”下手之感,于是借用西方美学的研究方法就成为不错的选择。西方美学的方法不仅成为参照,成为工具,也成为我们到达古代审美王国的津梁。如姚文放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一书,就是借用西方美学方法和中国现代美学方法写成的。分别从戏剧美的本质、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多个文化层面,论述了戏剧美学文化阐释的理论体系。不少学者也谈到了戏剧美的本质范畴,但并没有诞生戏剧美学理论体系。姚文放借用西方美学方法和中国现代美学方法研究戏剧美学的文化解释。在该书中,既有当下美学界关于戏剧美讨论的背景,又引用了黑格尔、马克思和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人的观点,更借用了当时盛行的“系统论方法”进行研究。

有学者借用西方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方法,为中国戏剧美学建构了一个“戏剧审美理论体系”的框架。这个“体系”框架分别由“戏剧审美活动”、“戏剧审美对象”、“戏剧审美关系”、“戏剧审美特征”、“戏剧审美意识”、“戏剧审美意像”、“戏剧审美风格”和“戏剧审美教育”八个部分组成。总的来说,在新时期中国戏剧美学研究中,对于“借用法”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不只是这里所提到的例子。可以这样说,凡是西方近现代比较有影响的戏剧美学研究方法,几乎都被我国戏剧美学研究者借用过。

新时期中国戏剧美学从西方那里接过了包括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学术方法。例如,从70年代末的戏剧美学的介绍性引进,到80年代轰轰烈烈的“方法热”,几乎每一次方法论层面上对于“西方”的热切追踪,结果总是带来中国戏剧美学研究形态的某种阶段性转移活动。事实也是这样,有借用心理学方法研究戏剧审美方法的,有借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研究古典戏剧美学的,也有借用符号学、神话原型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研究中国戏剧美学的。值得肯定的是,“借用法”是策略,是工具,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研究者与时俱进、学术视野不断开阔的结果,并由此推动了中国戏剧美学研究的发展。

借用法不只是指从西方戏剧美学视角运用过来研究我国戏剧美学,还包括借用我国总体美学范畴或其他美学学科研究方法强化戏剧美学研究意识。

三、比较法方法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比较法”在我国美学界得到了普遍使用。蒋孔阳先生就较早地提倡用“比较法”研究中国古代美学。1982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的一些比较研究》一文,指出:“怎样把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拿来和西方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就成了很迫切的课题。”“谈到比较研究,首先,它不是比高低,而是比特点……找到了各自的特点,也就为相互的学习和借鉴,找到了客观的根据”。蒋孔阳先生从方法论的高度为“比较法”的运用指明了具体方向。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的学术成果。如周来祥、陈炎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1992年)一书,就对中国古代的经验美学与西方古代的理论美学、中国古代的伦理美学与西方古代的宗教美学、中西古代和谐美的思想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当然,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比较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微观上的比较研究。如韩湖初在《文心雕龙美学思想体系初探》(1993年)一书中,就用“下编”占全书一半多的篇幅,对刘勰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这两本书在当时的比较美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因为他们对于“比较法”的运用都达到了“浑化之境”,而无“类比”之嫌。

以上所述所论都是关于宏观美学,其实也完全适用于戏剧美学的比较研究。

其实关于戏剧美学比较研究在古代就已诞生,有将汉代百戏与唐参军戏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也有唐宋杂剧之间的横向比较,不一而足。

我想简单研究一下可以作比较的作家和作品,并且分两大板块,一块是国内或纵向或横向乃至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一块是中国戏剧美学与外国戏剧美学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是说国内戏剧家和戏剧作品。可以将爱情戏曲《西厢记》与《墙头马上》作美学上的比较研究。两位作家是否可以比较姑且不论,但两部爱情戏剧都有相同和相异的美学特征。这就有意思了,就有文章可做了。人物、情节、结构、语言风格都可以进行对照的比较研究。

同样,也有人提出将《赵氏孤儿》与《一捧雪》进行美学上的比较,也许很多人感到可笑,两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怎么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这是大错特错的。当然,米和布不是一回事,但米和布二者之间存在“交换”关系,它就有了价值。所以,我认为纵向比较研究,也不失为一种戏剧美学层面上的研究方法之一。

也许有人将《桃花扇》和《长生殿》进行比较研究,我认为孔尚任和洪昇都是一流的戏剧美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应该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的审美高度,在美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化价值。两作都是大型悲喜剧混合组合的戏曲,其中古典戏曲美的特色在这两剧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两作进行戏剧美学的比较研究,应是艺术思维上的重要突破。

四、历史法方法论

所谓“历史法”,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发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美学界比较流行的写法模式是“概况加美学家”的著史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操作,而缺点是容易流于模式化和教条化。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法”,是一种更本质、更深层和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它的特点是:联系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来考察其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的发展,联系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和思想来探讨其审美实践活动和思想的本质特点。因此,用这种方法研究“美学史”,就会得到社会实践的物质的“实证”基础和支持,故使“立论”坚实而不空疏,并容易把握“美学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所以,这种方法在中国美学史(包括戏剧美学史)的研究中得到了新进展,因而影响较大。

很显然,这种历史法研究总体美学的方法论完全适合于研究戏剧美学。戏剧美学是戏剧学与美学的组合体,它归属于戏剧学,是戏剧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戏剧美学当然也归属于美学学科。所以,研究戏剧美学完全可以在运用戏剧学研究的常规方法论的同时,运用总体美学的“历史法”研究。

其实,我们有识的戏剧工作者,重视运用“历史法”研究戏剧美学。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宋元戏曲考》,等等。从历史学视角扫描了中国戏剧美学的演变轨迹。史学功底大大关系到戏剧美学的深化研究。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更是一部典型的戏剧美学发展的史著。

我认为《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是一部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戏剧史,它不同于一般的戏剧史,是将戏剧美学上升到文化美学层面研究,理念十分先进。《戏剧理论史稿》是一部将研究的探针深入到丰厚芜杂的中外古今的戏剧理论现象事例与清理,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戏剧美学史稿。至于《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是一部将戏剧视作一项宏大工程,其实它是将戏剧历史方法论深化研究的大著。

五、反思

在新时期的中国戏剧美学研究中,有单一的方法,也有综合的方法。前者如“解释法”、“归纳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单一方法相当于“方法”;后者如“借用法”、“历史法”等,综合方法相当于“方法论”。因为,就拿“历史法”来说,只是一个总方法,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许多具体的方法研究。

在新时期中国戏剧美学研究中,有单一方法促进美学研究发展的情况,如“比较法”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比较戏剧美学的研究热潮,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成为新时期一道靓丽的美学景观。当然,也有综合方法促进戏剧美学研究发展的情况。事实上,在一部美学著作中,也不可能是仅仅用一种研究方法就能够奏效的。所以,综合方法的运用得倒是很多。如 《戏剧审美心理学》、《论戏剧性》、《世界悲剧史论稿》,等等。它们对于综合方法的运用就具有典范意义。以上点击的书作,对于综合方法的运用就具有规范化意义。既有传统的朴学法,又有分析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更有人类学、心理学和符号学的方法等。它们对中国戏剧美学范畴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自觉探索,将微观与宏观结合、抽象与具体结合和逻辑与历史结合三者有机统一,当然并非完全一致,显然有所侧重。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国戏剧美学研究的种种方法,是与时俱进、受了时代文化思潮影响的产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研究方法的运用都是由具体对象所决定的。如姚文放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一书,由于上、中、下三篇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便分别采用了“逻辑分析法”、“文化阐释法”和“中西比较法”,由于方法与对象的紧密组合,因而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高度肯定戏剧美学理论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发现了自身作用。“本体论方法”的研究为其他方式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戏剧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铺路石。“借用法”历来是我们的强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来是我们研究戏剧美学的指南针。“比较法”的研究,大大促进了戏剧美学研究者的理论研究的深化。“历史法”的运用和研究更是一种论证的总结与概括,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观照过去,更观照未来。

我认为,对戏剧美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以上四种方法上,我们要有常规研究方法论和非常规的思维方式,更注重戏剧美学实践现象的归纳与整理,进行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发现新的学科可以与戏剧美学相综合、交叉渗透。如此,戏剧美学研究完全可以展拓。

中国新时期的戏剧美学的研究方法,显然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解释法”的运用中存在“阐释过度”的弊病;在“比较法”的运用中存在“拉郎配”的“乱比”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将中国戏剧美学研究不断推向前进。以上是对于新时期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希望有助于戏剧美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展拓。

六、拓展

中国戏曲美学是一整套内容宏富、虚实相生、有机统一的艺术表现体系。它不仅是表演故事、抒情传神的“有意味的形式”,而且在形式美上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高度。

透过纷纭复杂的戏剧美学的实践和理论现象,在原有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戏剧美学进行更新更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比如,用当代美学界、艺术界的信息论美学、符号论美学作一番剖析时,不难发现,中国戏剧美学乃是一个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吻合的独特信息符号学科。

符号论美学认为,各种艺术都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把“人类的情感”符号化了。既然如此,我们以此考察戏剧,便也可以发现,戏剧是把“人类的情感”加以符号化了。戏剧是人工化了的符号。它是对生活符号的进一步符号化。这种人工符号在舞台上是被约定俗成了的。

当然,在一切艺术符号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研究的,还是那些具有象征、隐喻意义的抽象的情感符号。戏剧美学符号也不例外。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戏剧审美人类学在当代中国学术舞台上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和跨学科理论,戏剧审美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的学术界都有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发展的学科方向。

从学术理念和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就发展中国的戏剧审美人类学研究而言,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阐释当代草根文化的审美经验,将这种审美经验的深度解读提升到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水平和高度,在我看来是戏剧美学理论研究走向创新和走向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之路的重要基础。

戏剧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近年来在国内当代美学、文艺学及人类学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发展动态。从现代知识体系不断互渗和融通的学术背景来看,戏剧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复合型交叉性学科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有效整合美学与人类学并进而打破各自既定的局限性,激发新学科有力优化的发展动力,同时是深入探讨其审美与现实生活及历史进步方向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认为有识的戏剧美学学科工作者要既能运用常规的方法论研究戏剧美学,又要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家争鸣”,对传统的研究方式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传统的思维空间,让戏剧美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比较法方法论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戏剧类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