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醒地疏离,孤独地战斗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人物分析

2015-01-20潘蕊

文教资料 2014年27期
关键词:星野卡夫卡村上春树

潘蕊

(天津城建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清醒地疏离,孤独地战斗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人物分析

潘蕊

(天津城建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之一,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深入骨髓的隐喻、脱离现实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自我救赎。本文从“疏离感”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田村卡夫卡、中田、佐伯、大岛等主要人物的命运及其象征意义。

《海边的卡夫卡》 疏离感 孤独 距离 象征

村上春树是现今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虽然屡次与诺贝尔大奖失之交臂,但是“村上热”不仅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上升成一种经济现象。爵士乐、酒吧、咖啡、猫成了追求自由的年轻读者心中的小资生活。之所以受欢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背后对现实的抨击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村上的作品中大多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深入骨髓的隐喻、脱离现实的写作手法描写二十到三十几岁孤独、彷徨、失落、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城市青年。村上为他们的迷茫找到出口、为孤独的心灵挖掘灵魂深处的沟通。本文要分析的《海边的卡夫卡》这部作品却非常罕见地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作为了主人公。作者换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新的生活方式,诠释着一个别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关于主人公的选定,村上是这样说的:“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这一容器之中,借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村上春树,2007:2)

小说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构架铺陈着,奇数章节以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为主线,偶数章节以二战期间经历了集体晕倒事件而变得不同于常人的中田为副线,两条毫无关联的线索、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在同一个时间演绎着各自的故事,他们从未谋面,但是冥冥中两人的命运却交错着,最终,两条线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交织在一起。不得不说,新颖的写作手法、超出现实的虚幻情节牢牢地吸引着读者的心。这种手法其实也贯彻村上一贯的写作风格——疏离感。主人公们有着无法逾越的距离,无法释怀的孤独,他们清醒着、孤独着、坚强地为自己、为未来、为正义战斗着。本文就从疏离感这个角度分析《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一、自我救赎的少年卡夫卡

小说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个十五岁还在上初中的少年,在东京的中野区与身为著名雕刻家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四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了家,带走了并非亲生的姐姐,却抛弃了自己。唯一在身边的父亲对他施以俄狄浦斯的残酷诅咒,从此少年便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中,他迷茫自己为何被母亲抛弃、为何被父亲诅咒,渴望母爱、渴望陪伴,他很少与人交往,虽与父亲一起生活却基本不见面,周围的一切令他不得不逃离,去寻找心灵的出口。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对抗命运。“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村上春树,2007:10)于是他离开了家到一个没有熟人、没有亲戚也没有人会查找他行踪的地方去了,他要做世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

村上的隐喻让读者窒息,那种疏离感是那般清醒,那种孤独的感觉包裹了每个读者的内心。母亲的抛弃象征着丧失意志的逃离、父亲的诅咒是现实社会的灾难与伤害、少年的出走意味着一种自我救赎、一种坚强的战斗意识。少年去了四国的私人图书馆,这图书馆又象征着精神上的指引与支持。森林深处的另一个世界是对一切美好、安宁、和平的憧憬,在那里手表的停止象征着平衡与永恒。返回现实世界象征着自我救赎获得了成功。用疏离感拉开了虚幻与现实,用隐喻与象征与读者的灵魂沟通。让世界上本来孤独的个体可以在神经深处密不可分。

二、终结黑暗的老人中田

小说的副线描写了一个智障的老人中田的命运,二战期间的一次离奇的集体昏迷事件以后,中田受到了身体上的损害,他变得不认得字、大脑不好使,但是他获得了和猫说话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和人类社会的软弱、消极、阴暗、邪恶疏离开来,去了“猫”那样善良、单纯、忠诚、坚韧的精神世界。虽然他丧失了记忆、丧失了与人沟通的机会、丧失了追逐人世间名利的能力,但他实际上获取了心灵自由的重生。这样的重生注定了他要完成使命——终结黑暗的恶。所以他在梦幻中替田村卡夫卡杀死了那个诅咒儿子的父亲,打开了“入口石”,带走了彷徨无助的佐伯,感动并改变了市井小子星野。他不聪明但不迷茫,执著坚定地做自己该做的一切。村上用“中田”告诫世人,即使社会再荒唐,只要你与它保持清醒的距离,坚定地遵循内心的美好,终究会看到希望。我们无需有多聪明、只要不随波逐流、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即使孤独也绝对不会自我迷失。

中田幼年的遭遇造成了他一生的悲惨境遇,村上虽没有在书中大篇幅、直接地描写战争,但是批判战争的隐喻却结实地撞击了人心。中田的“善”反衬着暴力的“恶”、战争的“伤”,“为什么人们要打仗呢?为什么数十万数百万人必须组成集团互相残杀呢?那样的战争是仇恨带来的,还是恐怖所驱使的呢?抑或恐惧和仇恨都不过是同一灵魂的不同侧面呢?”(村上春树,2007:423)“战争在战争本身中成长,它吮吸因暴力而流出的血,咬噬因暴力而受伤的肉发育长大。战争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活物”(村上春树,2007:424)。中田的“清醒”讽刺了随波逐流、盲目服从命令的军队。更进一步地证实了,无论何时、无论世间怎样动荡,都应该清醒地疏离罪恶、跟随自己的内心,避免盲从地失去自我。

三、丧失意志的女人佐伯

佐伯是卡夫卡假设自己亲生母亲的传奇女性。她美丽、有才华,在19岁的时候心爱的恋人因为荒谬的学生运动事件而毫无意义地死亡。于是,她的内心拒绝成长,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人世间犹如“死”了一样地活着,虽然她也曾通过恋爱、结婚、生子进行自我救赎,但是因为她早已丧失了战斗的意志而败下阵来。她只好回到了初恋情人成长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去往另一个世界。佐伯对世界也是疏离的,她曾经那么美好地热爱生活,作为歌手可以谱写出摄人心魄的旋律,可是她后来的自我封闭、行尸走肉一样地迷失自我则象征着虚妄与消极,迷茫与消沉。对于她的自我迷失,村上是持有否定态度的,所以安排她烧毁了自己谜一样的日记,就是对那种迷失自我的方式的批判,这种行为方式必须杜绝、毁灭,不能延续。

然而,佐伯又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懦弱,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她到底是不是卡夫卡的亲生母亲,但是她在最关键的时刻伸出了援手、拯救了卡夫卡,使她坚定地返回现实世界、勇敢地面对生活。少年在她那些重获了缺失的母爱、获得了生存的勇气。这一点可以看出,佐伯虽没能拯救自己,但她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她对自己的彷徨与懦弱也是清醒的、批判的。

四、温暖包容的智者大岛

书中还描写了一个兼具男、女两种性别的大岛,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边缘人,所以无论怎样他都和所有人保持着无法逾越的距离,其中的孤独可想而知,但是大岛又是洞察一切的智者,他有看透理解每个人、每件事的本质。她的存在象征着一种温暖、包容、一种让人们渴求的光明。他支援着田村卡夫卡、指引着读者进行自我救赎。

他厌恶着世俗,鄙视着暴力,关于佐伯爱人的无意义的死亡,他这样评论:“杀害佐伯青梅竹马恋人的也是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的家伙。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村上春树,2007:195)

五、如梦初醒的青年星野

故事中有一个并非关键又不可或缺的人物——星野,在遇到中田之前不过是一个曾经的问题少年,进过自卫队,以开货车为生的吊儿郎当的小青年。他也是孤独的,因为不循规蹈矩而孤独、因为特立独行而孤独,只有已经去世的爷爷对自己好。所以当他遇到貌似自己爷爷的中田的时候一路不离不弃地帮助中田,这无心的举动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在帮助中田的路程中他被中田深深感化,戴着中日Dragons棒球帽招摇过市的他开始学会静下心来听古典音乐,这象征着即使社会再进步、再发达,传统的、历史的东西永远都不应该被抛弃。中田死后,星野义无反顾地接过了中田未完成的任务,担负起了沉重的责任。他消灭了借助中田而出的白色不明生物,象征着用正义结束罪恶,他关闭的“入口石”象征着阻断一切“恶”的根源。他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蜕变,这正是村上对年轻人的期望,期望他们清醒、独立、正直、勇敢、坚强。

除此之外的樱花、卡夫卡的父亲等一系列人物,他们都疏离地、孤独地、遥远地存在着。所有人都孤独,但是所有人又都那么鲜活。他们都真切地、沁人心扉地警醒着日本社会,必须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摒弃罪恶、保卫和平。“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体的存在是艰辛而孤独的,但就记忆的原型而言我们则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村上春树,2007:103)这或许就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警醒世人的历史责任感,也是人们热爱村上春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1]村上春树.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村上春树.林少华,译.寻羊冒险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村上春树.林少华,译.舞舞舞[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村上春树作品中疏离感研究,课题编号:20142228。

猜你喜欢

星野卡夫卡村上春树
《卡夫卡传》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