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职校史建设刍议
2015-01-20罗跃文
罗跃文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职校史建设刍议
罗跃文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传统的积淀、精神的承载,它是历史发展物化了的文化。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和“灵魂”。本文试从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关系,以及高职院校校史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四个方面探寻高职校史建设的途径,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服务学校的建设发展。
校园文化 校史文化 高职校史建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开始由重视外延发展向强调内涵建设转变。校史作为大学软实力的象征,被愈来愈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很多学校以校庆、新校区建设、教学评估为契机,启动了校史建设工作,基本理清了学校的发展轨迹。然而,有些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关系就是其中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一个。因为只有明晰了两者的关系,才能理解校史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关系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被提升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样,是高校的历史责任。文化育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国家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文明高校评估和示范性高职申报中,校园文化建设均是其中的内容之一。然而,校园文化是什么,却一直是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就有总和说、氛围说、层次说等十余种。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更认同安徽师范大学葛金国教授所做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作为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为主体,以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及特有的交往——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形态,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运作方式,以积淀、凝聚、内控为优化机制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种组织文化。”[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窥得校园文化的几个特点:1.动态性。校园文化随学校的产生而产生,自形成起便一直处于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状态中,随学校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同时也为学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丰富性。校园文化涉及学校多个领域,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且彼此间碰撞、融合、衍生,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扩展。3.独特性。校园文化以校园为空间,是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空间、发展历程的不同使得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了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成为高校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传统的积淀、精神的承载,它是历史发展物化了的文化。可以说,校史之中蕴涵着校史文化,校史文化融汇于校史之中,校史与校史文化是不可分割、内在统一的。校史文化符合校园文化的表象和内涵,也具备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说明的是,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校史文化不是校园文化的“枝丫”,它蕴含的大学精神、核心价值、治学传统是校园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和“灵魂”。不注重校史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就容易流于浅薄,缺乏创新,鲜有特色。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史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史是一种文化,它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上文中已有所论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史建设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校史编撰缺乏“精神”
很多高职院校确立了校史编撰的任务后,往往临时组建一个写作班子,拟定一个大纲,规定一段时间完成。由于写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平时又没有进行专业的研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难免罗列拼凑,剪辑成书。一部校史,变成了五花八门的材料的堆砌,变成了流水账式的记述。这样的校史见史不见人,见成果不见反思,见形式不见内涵,自然而然缺乏“精神”。
2.校史研究亟需加强
在校史研究方面,国内很多著名大学走在前面。很多学校不仅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成立了专门的校史研究室,还出版了相关刊物,举办了研讨会,等等。由于人员、资金和文化底蕴等问题,高职院校校史研究起步很晚,成果不多,甚至很多学校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
3.校史教育有待落实
目前高职院校校史编撰风气日浓,但校史教育却没能与之同步。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思路狭隘,形式单一,内容老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把校史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校史介绍,没有把校史和学校的现状、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科研等结合起来。有的把校史教育的对象局限在学生,忽略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这一群体,导致不少在校工作多年的老师都对学校历史不甚了解。
4.校史物质载体匮乏
笔者认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史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对校史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单纯的校史编撰上。编撰任务完成后,队伍就地解散,成果束之高阁。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史陈列室、展览馆。但基本上是有上级和其他单位的领导来访或校庆活动时才开放,且其内容多为文字和照片,实物、音影材料等甚少。
5.校史建设制度零散
校史建设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涉及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制度来推动、规范、保障。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意识淡薄。涉及校史建设的制度少之又少,使得校史建设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又没有专门的保障措施和归口管理的部门。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职校史建设
1.加强校史编研,“锻造”校园文化的核心
与本科学校尤其是“211”、“985”高校相比,文化底蕴一直是高职院校的短板。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教育转型而来。升格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资源整合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再加上较之人文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沦为配角。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史编研,“锻造”高职校园文化的灵魂,使师生凝聚改革和发展共识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组织,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校史尤其是建校早期的校史资料进行抢救式的收集、整理,并定时编写和增充,形成长效机制。要保证必要的经费和设备,在将校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纸质资料的同时,制成规范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库,以便长期保存,方便利用;二是加大校史课题立项的扶持力度,组织人员围绕校史开展专题研讨,总结学校的治学传统、人文精神、核心价值、办学特色,找出学校得以安身立命,绵延不绝的根源,找出“推动学校运作的这种精神和观念”,即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的理想;三是在编研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要对办学历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努力探寻校史和新的时代精神、新的职教理念和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契合点,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服务学校的建设发展。
2.加强校史教育,构筑校园文化的特色
校史教育的开展建立在校史编研的基础上。其渠道和形式应注重创新:可以依托新生入学教育,也可以邀请老领导、老同志做校史讲座。可以编写校史教材、画册,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可以十年举办一次的校庆,也可以每年开展一次校史文化周等。其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对治学传统、人文精神、核心价值、办学特色的宣传、浸染,推动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校在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改革的介绍、解读,汲取经验教训,理清发展思路;可以通过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件的述评,使师生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而迸发出强烈的身份意识和进取精神;可以通过校情和专业介绍,使师生尤其是新教师、新学生尽快融入集体……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开展各种活动时,热衷于跟风模仿,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和品牌。校史教育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必然会对学校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由于每个学校的校史都有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学校立足校史开展的活动也就使校园文化有了更充实的营养,更深厚的底蕴,更容易形成特色和亮点。
3.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史的编研和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设施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一整套的与校史密切相关的设施,并以此凸显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一是建立校史馆。“建设好校史陈列馆,实际上就是考量一所学校能否正视自己的历史,能否正确总结自己的历史,能否将自己历史上最鲜活的经验与教训展示出来,咨陬善道。”[2]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史馆时,要注意其展出内容的准确性、代表性、多样性。要制定饱含艺术构思和充满现代意识的立体布展方案,融合先进的光电影技术,让参观者为展览艺术所吸引,为厚重的校史所感染。要规范日常管理,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定时对师生乃至校外人士开放。二是设立校史景点。要在校园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校史元素。以设立名人雕塑、校史长廊、校史主题公园、文化墙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爱校的情感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三是重视校园遗迹的保存。校园遗迹见证了学校的风雨变迁,对于帮助高校寻根溯源、激励后辈学子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在拆旧立新的过程中,尤其是建设新校区时,一定要做好校园遗迹的保存工作。四是建立校史网页。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网页这一平台的搭建可使校史文化辐射范围更广、感染力更强、影响更深远。目前很多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均已建立了专题网页。高职院校如能紧跟其步伐并依照自身实际开展个性化的建设,校史网页将会成为师生和校友共同的精神家园。
4.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是校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校史文化永续发展的前瞻性安排。高职院校在进行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应忽视校史方面的建章立制。校史的编研、教育和设施的管理均应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和保障。除了归档制度、校史馆管理办法等专门的制度外,学校还可以将校史建设写入科研项目管理、文化设施使用,乃至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要根据校史建设的进展,对制度进行修订、废止、重立,使之健全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67.
[2]仇必鳌,陈华,童勤俊.对校史陈列馆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9(3上):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