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旅游对联的艺术鉴赏
2015-01-20张丽君
张丽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谈旅游对联的艺术鉴赏
张丽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在艺术上判断对联水平的高下,要看五个方面:有无“合掌”和“对开”的毛病;句式是否多变,文字是否精炼、用典是否灵活;是否有真情、激情、个性鲜明;是否有独出心裁,不同寻常的立意;是否做到了“五切”。
合掌对开 精炼灵活 个性鲜明 视角独特 五切
对联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是我国的国粹,是旅游文学中的精髓。它既能提升旅游景点的品位,又能传承文化、启迪游人。
风景名胜、名人故居、名人陵墓、历史遗迹等处的旅游对联如何鉴赏?在艺术上,判断一副旅游对联水平的高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是否犯“合掌”和“对开”
对联对仗易犯的错误有两类。
1.对开
对开又叫无情对,羊角对,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上毫无内在联系,风马牛不相干,但字面又严格构成对仗的。在无情对中,构成上下联的两个句子,在思想内容上,一句在东,一句在西;一句在天上,一句在地下,而仅在形式上对得工工整整。如有人以北京过去的一个亭名“陶然亭”为下联,去对晚清名臣“张之洞”姓名的对联[1]66即是。张之洞是人,陶然亭是物,出句与对句的内容并无任何瓜葛,是典型的无情对。如又有人为赞美菜市场的繁荣兴旺而题联:“江边多红柳,集上满青蔬。”其上联与菜市场的繁荣与否,就毫无关联。有人辩解说,该菜市场确在江边,而且多有红柳,这副对联完全是写实景,不能说上下联之间毫无联系。但是,题联的目的,不是要描写该菜市的地理环境,而是要突出其在经济上的昌盛繁荣。这样,上一句就文不对题了。这是典型的无情对。
传统的无情对中,亦有少数具有特殊背景的无情对,粗粗一看,上下联似乎“无情”(无内在联系),但仔细琢磨,又“道是无情却有情”。这种无情对,就不能简单地视为文字游戏了。例如:清末,甲午战争,清廷惨败,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先因战败受到“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后又因屈辱投降而遭到人民的谴责。其时,扬州苏昆名丑杨鸣玉,在演《白蛇传》中“水斗”一场时,故意对穿黄色外褂上台的鳖精打诨道:“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缩,定将黄褂剥去。”对李鸿章极尽嘲讽之能事,观众心领神会,满堂哄笑。正好李鸿章家人在座,后来杨被李逼死,有人以此为题材撰写了一副对联:‘杨三①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挽悼杨鸣玉,鞭打李鸿章[1]65。杨三之死与李二卖国并无因果联系,这也是典型的无情对。
2.合掌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叫“合掌”,又称“水桶对”,亦为对仗的大忌。某本讲纪晓岚传闻轶事的书上说,某年乾隆皇帝心血来潮,决定在全国寻找千名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到京城来开宴,名之为“千叟宴”。其中,年龄最大的为一百四十一岁。乾隆要纪晓岚为这个老头写一寿联,纪晓岚当即挥笔写道:“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这副对联,便是典型的“合掌”联。上联讲此人有一百四十一岁,下联虽换了个说法,实际上还是说此人一百四十一岁。博学高才如纪晓岚,应该不会有这种“小儿科”手笔。书中所言,或许为道听途说,不足为据。又如“庆新婚恰逢新岁,迎佳偶适值佳期”,基本上亦为“合掌”。因为,“庆新婚”与“迎佳偶”,“恰逢”与“适值”,意义是完全相同的。再如“金龙彩凤配佳偶,明珠碧玉结良缘”,也是“合掌”。有“合掌”和“对开”的毛病,则不是好对联。
二、看形式是否生动活泼
1.看联句的文字是否参差多变
因为在句式的特征方面,对联更像以“长短句”作为别名的词,而不像每句字数固定(五字、七字)形式整齐划一的近体诗。如给一副没有标点的长联断句,对于古文修养并不怎么深厚的现代年轻人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某些专业工作者常把对联的标点断错。这就是因为对联的文字不像每句字数固定(五字、七字)形式整齐划一的近体诗,而是参差多变,生动活泼。
2.看文字是否精炼、用典是否灵活
一般来说,对联的篇幅是短小精悍的,如有人题武则天无字碑的集句联,就只有寥寥六字:“子不语,天何言!”山西霍县韩信墓的对联,亦只有十个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像昆明滇池大观楼对联那样长达一百八十字,有的甚至二、三百字的长联,在对联中是少之又少的。这就决定了对联的文字不能搞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要力求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为达到此目的,一般就不得不常用典故或成语。但对联的用典,多为“化用”,即对他人诗文或历史传说,不照引原文,一字不易,而只用其大意。用黄庭坚的话说,则叫“夺胎”(非“脱胎”! )换骨”。 如:
(1)清代俞樾写的南京莫愁湖联: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3]76。
全联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暗中引用或化用了:
①朱元璋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下棋,以莫愁湖为赌注的故事。
②《乐府古辞·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的诗意,借此牵出“莫愁”。
③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的诗意。联系本联典故②,再次扣住“莫愁”做文章。若不是用典,短短二十八字,则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容量。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是湖北隆中“三顾堂”正门和四川武侯祠楹柱上的对联,虽只有寥寥十字,但引用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三个典故:①三顾茅庐;②隆中对;③前后《出师表》。对联写出了诸葛亮人品中最主要的亮点,可谓尺幅千里,纳须弥②于芥子,靠的全是用典。
三、看是否有真情、激情、个性鲜明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对联与诗、词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诗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烈的抒情。对联亦然,它是最见性情的文字。只要情真意切,嬉笑怒骂皆可;只要匠心独运,议论描写俱佳。最没有品位的是内容让人感觉冷冰冰、干巴巴,毫无人间烟火气的八股式对联。一副好的对联,首先必须“情动于衷”,有不吐不快之感,然后才能感动他人。无病呻吟,即使搜索枯肠,敷衍成篇,也是没有生命的泥塑木雕。下面所举的联例就是有真情、激情、个性鲜明的对联:
(1)刘咸荣《挽方鹤斋》:
五老中仅余二人,悲君又去;黄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明朝末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神底村有五位老秀才,常常聚会,一起吟诗做联。某年,在一年之中有三位相继辞世,至第四位秀才仙逝时,最后那位老秀才撰写了以上这副对联,以表达悼念之情。此联超凡脱俗,幽默风趣,表达了这位老秀才看透生死之后洒脱豁达的态度![3]98
(2)彭玉麟③《挽外甥》:
定论盖棺,总系才名辜马谡;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
这是彭玉麟在亲自下令杀了严重违反军纪的外甥后,为其写的挽联。既有执法如山的凛然大义,又有舅甥至亲的骨肉情深。一个在正确处理了公与私、情与法的矛盾之后内心百感交集、痛苦煎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3]71
(3)佚名《财神庙》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使我为难。
这是有人代财神菩萨自诉心思的对联。作者的名字虽佚,个性却十分鲜明:是一个很有些黑色幽默的人。他模拟财神的口气,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财神本来应该赐给人恩惠福气,这里却为难起来,抱怨起来,直似凡人,讲了无可奈何的话。可见世间没有通过祈求就能得到钱财这么便宜的事。这联让财神走下神坛,用凡人的口吻调侃了被愚人认为万能的神灵。
(4)我若奉命出师,大敌当前,十二金牌召不返;公果尽忠报国,权奸在内,三千铁骑杀回来。
这是一个佚名的当代作者在河南省汤阴岳飞庙的题联。他所提倡的,历史上的岳飞做不到,即使做了,也绝不会成功。因为,在那个时代,国家即君主,君主即国家。果真按作者的说法去办,在岳飞和国人眼里,也只能是造反、叛逆,必败无疑。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这副对联是好对联,好就好在它有创见,有新意,有个性,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虽未必合乎逻辑,但绝不矫揉造作,而纯然是至情至性。
四、看是否有独出心裁,不同寻常的立意
写对联,特别是写人们已经写滥了的题材,尤其要讲究立意。欣赏旅游对联亦如此,要看对联是否有独特的视角或主题。例如:
(1)清代金安清在湖北黄岗东坡赤壁写的对联。悼念苏轼的对联,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很有特色的,只有两副,其中一副,称得上是金联。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佞虽殊,同怅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④作伴:通判时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颍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此联独特的视角,是抓住苏轼一生中两个不曾引起人们格外注意的问题大做文章:一是“一生与宰相无缘”,二是“到处有西湖作伴”。这两个问题,既未经人道,又确是苏轼的特点。这样,联语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1932年5月28日,在震惊中外的“1·28抗战”壮烈失败后,十九路军的统帅在苏州为阵亡将士开了追悼大会。会上,总指挥蒋光鼐手书挽联致祭: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受命,吾率公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此联立意的特色是:用一副挽联,记下了一段浸透鲜血的悲壮历史。战争的性质:自卫。我方兵力:三万。将士斗志:宁死不屈。血战时间:四十天。这样,读一副挽联,就如同读了一篇回肠荡气的抗日史,同时,还受到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
五、看是否体现了“五切”
所谓“五切”,即要鉴赏对联是否切题——紧扣主题;是否切人——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否切时——反映时代气息;是否切境——紧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旅游景点所在地的特点;是否切事——对联针对的特定事件,或景物的独特性。
(1)苏轼题江苏省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飘楼联:
云涌楼台出天上;风摇钟磬落人间。
联中的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为刘备过江招亲处,后几废几修。白云簇拥着楼台矗立天上,极写景点之高耸。悠悠钟磬声洒落大地,既呼应上联,又点出楼台的特点——是寺院中的楼台,切境。联语一虚一实,一上一下,相互映衬补充。“云涌”、“风摇”给静止的楼台带来了恍惚迷蒙的动态美,与景点的命名“飘”字紧密结合,切题。
(2)吴獬赠吴佩孚联:
民国正需廉耻将,吾家曾出广平候。
1917年,吴獬在岳阳任教育官员,吴佩孚率师途经岳阳,慕名前去造访。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野心军阀拥兵自重,寡廉鲜耻,无信仰可言,无操守可说。吴獬有感于此而赠联。其中的“广平候”,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名将吴汉。吴獬、吴佩孚、吴汉皆姓“吴”,所以说“吾家”。吴佩孚是权倾一时的军阀,用封侯的吴汉比他,彼此身份亦较为相称。“民国正需廉耻将”,点明了对联写作的时代特征:民国乱世,将领格外寡廉鲜耻。也点明了对联的主题:愿吴佩孚效法同姓古人,做个深明大义的吴汉式的将军。寥寥十四字,切时、切题、切境、切人,方方面面都兼顾了。据说吴佩孚读了大为感动,此后随身携带,视为座右铭。晚年更以此自勉,坚决拒绝了日本侵略者要他出任汉奸政权头目的引诱,保全了民族大节。
(3)清代某人送给一个姓曹的彭泽县令联:
二分山色三分水;五斗功名八斗才。[4]156
本联切地、切人、切事都很出色。“二分山色三分水”,是彭泽县(今江西省境内)的地理特征。它背靠庐山,面对长江,境内还有古代的彭蠡泽,彭蠡县即因此而得名。“五斗功名”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当时,陶渊明的官职就是彭泽县令。“五斗功名”即官职只是县官的意思。“八斗才”用了谢灵运的典故。他说天下的才总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拥有一斗。剩下的一斗,为天下人所共有。“八斗才”的意思,即有曹植那样的才能。联中用这个典故,既称赞该县令才高,又切合该人的姓氏,可谓一举两得,一石双鸟。
(4)清代严保庸途中求援联:
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4]188
本联切事、切人、切题,可谓丝丝入扣。清嘉庆年间,严保庸进京赶考后南归,走至山东,旅费即已全部用尽。严是江苏丹徒人。当时,江苏通州人徐宗干在山东泰安任知府。严与徐素昧平生,从不相识,但情急之下顾不了许多,就去认老乡(两人均为江苏人),并递交了上面这副对联。
上联把徐宗干比成三国时的高士徐稚,既是要切对方之姓,又不露声色地捧了对方一把,并点明了自己千里而来求援的主题。下联的“披裘”用了《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一个典故:魏国人范雎被魏大夫须贾陷害并被打伤,事后,他逃到秦国并当了宰相,且被封为“应候”。一次,须贾出使到了秦国,范雎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改扮成一个叫花子前去见他。须贾不知范雎已在秦国大富大贵,一见之下,大吃一惊,顿生怜悯之情,留他吃饭,并送了他一领绨袍(丝织袍子),且说:“范叔一寒如此哉!”“寒”在此是“穷”的意思。但在联中,却系一语双关:既指贫穷,又指严寒。“严先生”既是严保庸的自称,又顺手牵羊地用了典故:东汉严光(严子陵)的故事。他是刘秀贫贱时的同学,但刘秀当了皇帝后要他去当官,他却跑到山泽中躲了起来。人们只看到有一男子常披羊裘钓于泽中,而不知此人就是皇帝所要寻找的严光。“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的意思是:如此寒冷,如此贫穷,我这个严光式的高人,竟然还没有一件羊皮大衣!我是连严光也不如!既强调了自己的贫寒,又“自我表扬”了一把:别看我穷,我可是严光式的人物。徐宗干是个十分爱才的人,看了这副对联,赞不绝口,立即接见了严,并送了他一笔丰厚的盘缠。本联既切双方人物特点,又切事,解决了路途向人求援的事情。
总之,一副优秀的对联,写景的,无须点明地址、时令,读者一看便知,具有不可移易性。如九江琵琶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写人的,无须点出对象姓名,人们一读就懂。因为对联如同勾魂摄魄,画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独有的特征。如描写蒲松龄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描写杜甫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些,我们鉴赏对联时应该特别注意。
注释:
①杨三:京师之苏昆名丑杨鸣玉,排行第三而称三;李鸿章排行老二,乡人称之为李二。
②须弥:佛经中所说的大山。
③彭玉麟:湖南衡阳县渣江镇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羊昙:东晋名臣谢安的外甥,此处借代外甥。
④西湖:苏轼曾任职杭州、颍州、惠州,这三地皆有的西湖。
[1]梁羽生.名联观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惠民,编著.隽思妙语[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37.
[3]熊东遨.古今名联选评[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4]李文郑.中国名联鉴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编号:2014BZ Z140);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C095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4CZY068)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