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依法治教意识

2015-01-20钱旭

甘肃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治教教育领域依法治国

钱旭: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语言文字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学会理事、甘肃省党史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及诗歌、散文百余篇,编著出版《新世纪的甘肃教育》《语言文字评估方法》《九日诗选》等著作十多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在教育领域,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唤醒人们的依法治教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有效地把依法治国的理念、思想、精神、要求,全面、扎实地贯彻并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学校的领导片面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要靠“人治”、靠“德治”,自觉不自觉地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对立起来,以个人意志作为治理学校的指导思想,或撇开法律另搞一套,使学校管理长期与法治不能贴近。有的学校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教育教学,不按规定科目进行课程设置,随意增加上课或自习时间、设置快慢班、节假日补习班;有的学校财务管理漏洞百出,乱收费、乱开支,甚至为了多拿回扣给学生乱发教辅材料,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有的教师法律观念十分淡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歧视“学困生”,随意停学生的课,随意禁止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罚款,甚至随意开除学生。这些现象无一不折射出教育领域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痛心地看到,由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失去了法律保障,导致越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越是严重;越是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的乱象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依法治教意识淡薄所致。那么,如何唤醒人们的依法治教意识呢?

一要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国家的信仰,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故而,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带头敬仰和敬畏法律、维护和捍卫法律、执行和遵守法律。

二要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政府与学校这对基本的社会关系为例,在计划体制下,它是一种以命令与服从为基本内容的隶属性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而在新形势下,必须形成既有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有利于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学校又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管理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

三要培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思维方式,它是在法治意识基础上形成的,一旦法治思维形成,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行为就有了理性基础。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契机,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在学法、守法上率先垂范,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法治思维解决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要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纳入法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治机构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法治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提高全民法治素质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神圣事业。只有坚持依法治教,才能使教育改革发展走上合乎教育规律、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科学有效的道路。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治教教育领域依法治国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依法治教模式研究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嘉庆皇帝治教策略研究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临高县举办依法治教专题培训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