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浅议
2015-01-20邵正川
邵正川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阅读活动的规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从阅读目的、阅读兴趣、读物推荐、阅读方法、阅读激励等五个方面与学生互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言警句,无不强调博览群书、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1]《新课标》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必须根据阅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既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阅读,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善于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在阅读中学到什么,想达到何种的结果,这就是阅读的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导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全程,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当前,有不少学生读一篇文章没目的,随意看,只是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中,只完成老师布置的浅显的问题,而对较难的、需反复阅读、思考、推究的问题,则束之高阁或等老师讲解。有些问题即使解决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才能使学生有法可循,主动学习。
确定怎样的阅读目的,取决于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确定的阅读目的也较高,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对一篇文章提出多个阅读目的,目的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为学生确定较高层次水平的阅读目标,“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明确、合理、富有创新的目的,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二、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渴望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快乐阅读,从中获取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教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名言警句,进行评说、欣赏。如“知识就是力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阅读尝试。
2.发挥故事的魅力,激发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满脸喜悦,注目倾听,一副急切期待的样子。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生动有趣、或惊险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此时此刻,老师戛然停声并告之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著。此时,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引导学生阅读。
三、推荐优秀读物,教育小学生读好书
“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等,这些名言警句中所说的书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书,都是指好书——格调高雅,催人奋进。好书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武装人……学生只有读好书才能体验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好书,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向学生推荐。但是,社会上也存在着不少坏书,这些书刊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由于小学生“免疫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现实中,青少年因接触坏书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较多。对此,作为学生引路人的老师,一定要严格把关,防微杜渐。一般而言,可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儿歌童话,向中高年级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少儿版名著等。这些书有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对一本好书产生很高的阅读兴趣,是阅读的良好开端。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应向小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使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选读
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刊中的有关章节,学以致用。如在学习李白的课文时,要求学生收集选读有关李白生平事迹的文章。在学习《狼与鹿》一文时,要求学生收集选读有关动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自然科学文章。
2.精读
精读就是对于某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熟读深思,深刻理解领会全文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做到口到、眼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如学生在阅读课外古诗词时,使用此法引导学生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在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速读
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快速地浏览,观其概貌,摘其大要,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利用速读,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汲取自己所需而消化吸收。速读的一般要求是不发音、不辨读,方可一目十行,快速浏览。如学生在阅读课外故事书或检索科普类书时,即可采用此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和信息获取量。
4.摘录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此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标上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对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打下语言基础。对自己阅读的有关报纸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及时圈点画线作批注。“手脑并用”将会使阅读变得更实效。
5.探想推究
此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根据文本中有关信息,如上下文、句间的联系等,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对所读内容进行推测、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研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自寻答案,必要时适当点拨。这样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使阅读更精彩。
总之,阅读的方法很多,不限于此,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但基本的方法不外乎以上几种。第4种和第5种阅读方法的层次较高,尤其是第5种。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阅读目的,几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交替运用,或综合运用,但都要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因阅读目标设置过高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且小学生的持久力有限、兴趣容易转移,若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要使小学生课外活动深入持久,就应当做到如下两点:
1.制订好读书计划,做好检查督促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要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然而,制订计划容易,落实计划不易,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检查督促。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评比活动
每学期都应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经验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手抄报等形式。定期评比表彰课外阅读先进分子,要给他们披红挂绿,要给他们颁奖。平时只要学生读书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尤其是对学困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此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总之,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不是朝夕之事,教师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耐心,要带领学生到书海中畅游。当一个人一旦与书交上了朋友,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不足,他面前就会呈现出一个永无止境的广阔而丰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