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国斌 将当代艺术引进博物馆

2015-01-20

艺术汇 2014年12期
关键词:策展美术馆当代艺术

I ART:你最初的收藏始于什么时间,当时的藏品倾向是什么?那又是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呢?

谭国斌:收藏源于我对艺术的爱好,读书的时候我便开始收藏一些邮票,当时没有钱,就搜集同学和朋友信封上的邮票。到80年代的时候,我以八分钱一张的价格买了整版猴票,总共六块四,后来跟别人换了一套自己喜欢的邮票,收藏的乐趣就在这种种的一买一换中得到了体现,无关市值。在90年代的时候,开始收藏一些古玩字画,后来也收藏了十几件黄宾虹的山水。关注当代艺术是在2004年。在那一年的嘉德拍卖上,我看中了冷军的油画作品《五角星》,但是没有轻易出手,觉得自己不懂当代艺术。不久之后,我认识了一位从湖南到北京的当代艺术家李路明,后经李路明介绍,我认识了方力钧,第一次见面时我看出他手上的一款乾隆的印章是假的,他验证了我说法后,我们开始互相学习和交流艺术。我向他介绍一些古玩收藏的心得,方力钧向我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情况,推荐了一些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等。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重的兴趣,并开始投资当代艺术作品。

I ART:2014年9月28日,“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展出了很多有品质的,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艺术作品。那么,你的收藏思路是什么呢?

谭国斌:展出的有顾德新、冯国栋、李爽、马德升、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周春芽等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说我的收藏来源于“85新潮”至90年代初这批活跃的艺术家。当代艺术我认为应该是从85新潮开始的,85之初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就是按照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来进行收藏的。

I ART:2006年,你在长沙成立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时至今日,您认为这座博物馆的使命是什么?

谭国斌:我的博物馆在“湘江壹号”,成立这样的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是希望能进行系统的收藏,二是希望以此推广公共教育。在中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当代艺术,所以我就比较侧重当代艺术的部分。2006年成立博物馆的时候,观众的艺术素养并不是很高,很多人还看不懂当代艺术,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也不是很重视当代这块。我将当代艺术引进博物馆,藉此表达我对当代艺术家的认同。中国很少有博物馆会去做当代艺术,我的艺术博物馆是私人的,原来场地很小,现在有一个比较大也比较正规的场地,能实现公共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实现当代艺术的推广。

I ART:2007年,长沙这座城市成为当代艺术界一颗璀璨的金星,你在这里策划了“艺术长沙”大型活动。作为一位收藏家,你凭借一己之力操办如此庞大的艺术盛会,不仅仅是在资金上的投入,还参与了展览的很多细节工作,请您讲一下创办“艺术长沙”的经过。

谭国斌:最初,也就是在2007年,我做“艺术长沙”是先从我所熟悉的有深刻了解的艺术家发展起来的,首届做方力钧和毛焰等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没想到展览开幕后,在长沙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受到学生、观众的热烈欢迎。可以说,当时这样的情况在内陆是非常少见的。我想,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于是,艺术长沙以两年一个周期延续至今,到明年就是第五届了,把对当代艺术的推广坚持下去。2007年开始做的时候,“艺术长沙”便是以一种大型展览的形式,当时的构想是参考国外的一些国际大展的模式,走出自己的出路,持续培养当代艺术的氛围。一说到湖南,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湖南卫视,但我认为艺术、公众与城市要有更加深入地融合,当代艺术也要与城市文化产业相联合、共发展。

I ART:从2007年至今,参与到“艺术长沙”的艺术家、批评家越来越多,活动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八年中你有什么感悟和转变?

谭国斌:在这八年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我们的展览也在向学术靠拢,比如2011年第三届我们请吕澎担任策展人,确定了“解离”的学术主题;第四届“艺术长沙”请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担任策展人。我们邀请策展人加入到“艺术长沙”中,在明确的展览主题下每一届参与到“艺术长沙”中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2015年,第五届“艺术长沙”就更不同了,我们邀请了国外的艺术家参加展览。我是希望我们的展览做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国际化,能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也在艺术史上站住脚。

I ART:“艺术长沙”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谭国斌:“艺术长沙”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这样的,第一届“艺术长沙”是我和方力钧商定的参展艺术家。但是之后的这几届“艺术长沙”展览,都会有策展人,与多位学术委员会成员,他们共同商议,确定参展艺术家。下一届由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荣誉馆长托马斯·克伦斯和我的学术团队来定参展艺术家,这样能保证学术性。以后的“艺术长沙”,都会有明确的主题,学术委员会会根据主题来选择艺术家。

I ART:长沙不同于北京、上海氛围,这里是中国的一座娱乐之城,具有创新精神,也善于接纳新事物。一方面,“艺术长沙”凸显了长沙这座城市,让当代艺术聚焦于长沙;另一方面,“艺术长沙”引入艺术明星,通过明星效应,让大众知道当代艺术是什么。长沙对当代艺术的态度是什么,现在的长沙收藏当代艺术的氛围是怎么样的?

谭国斌:应该说越来越好吧。第一是现在长沙的当代艺术的展览越来越多,观众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越来越高。随着展览的举办,很多艺术家到长沙来,艺术家和观众和藏家有了交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收藏当代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之前都没有什么人收藏当代艺术。这些我都可以亲身体会到,我周边的很多朋友已经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了。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藏家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家的品味和眼光是逐渐提升了,对收藏的认识度也逐渐提高。

I ART:今年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恩特林顿博物馆通力合作推出“欧洲先锋——恩特林顿美术馆20世纪藏品鉴赏展”,我们了解到,你也经常去国外参观博物馆和展览,你的收获是什么?

谭国斌:去国外参观展览,与国外的艺术家交流都给我很大的收获。国外的艺术馆,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都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国外的艺术馆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学习过来。国外对公共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国外的艺术普及教育已经非常广,民众的艺术素质也很高,对当代艺术的认知程度也很高。但是在国内,艺术公共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吧。我做博物馆就非常看重公众教育这一块,我们也和学校联系,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博物馆,请我们馆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艺术品。在国内,不管是美术馆还是博物馆,在这一方面还是做得不足。另外,国外美术馆的运作模式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这里面也包括展览的学术水平、布展的水平等等,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I ART:这八年中的四届“艺术长沙”,包括今年又举办了“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每次活动策划都有很多亮点和闪光点,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一个?

谭国斌:是的,我们曾经在飞机上召开过新闻发布会,也有走红毯、放烟火等,但这都不是展览本身,而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种比较好的策划方式吸引观众的关注,展览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并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这些确确实实地增加了受众,吸引了观众关注当代艺术。现在看来,最大的亮点当属第一届“艺术长沙”的艺术火车。它的象征意义也很好,一往无前,全力以赴。

I ART: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体会到,你在投身收藏、建立博物馆、举办“艺术长沙”三个方面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你认为这三方面的联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促进的?

谭国斌:我的收藏并不是只给自己看的,我想有一个博物馆可以呈现我的收藏,让大众来欣赏。另外,不管是做博物馆还做“艺术长沙”,我都希望能推广艺术,能提高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识,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在国外,公众在周六周天都可以参观博物馆,但在中国,人口太多,同时,正规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少,有很多博物馆甚至没有藏品,这也就称不上是博物馆。我在长沙做了艺术博物馆,我还是希望能为公众服务,我做这件事情的过程是没有商业目的的。我们今天谈得比较多的是当代艺术,但是我的收藏里面也有传统艺术作品。其实,传统和当代并不矛盾,但现在国内没有一个体制内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是收藏当代艺术的。这和当年收藏黄宾虹的作品是一个道理,黄宾虹和齐白石在世的时候,没有一个博物馆和美术馆去收藏他们的作品。很多博物馆认为他们应该是收藏文物的,但是当下好的艺术作品以后就是文物,现在来看,黄宾虹的作品也是文物,但是当时没有人去收藏。作为私人收藏,与国家收藏相比,我并没有什么优势。我所收藏的当代艺术,是目前国家收藏还没有意识到的一块,也是做得比较薄弱的一块。现在收藏当代艺术并不存在真假的问题,百年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其中的价值。

I ART:请你讲一下接下来的几年,您有什么样的打算,我们都非常期待您带来的视觉盛宴。

谭国斌:11月初我们会有一个2015年“艺术长沙”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已经筹备第五届“艺术长沙”有一年的时间了,之前也提到了,我们请了国外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来参与,国内包括蔡国强、王广义等艺术家。本届“艺术长沙”还将举办很多个外围展。另外,我自己的博物馆也计划每年举办三至四个大型展览。具体的情况,请大家关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采访/撰文:付晓彤)

猜你喜欢

策展美术馆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