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时期代表书家在汴京的雅集研究

2015-01-19杨军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雅集黄庭坚欧阳修

杨军

摘 要:北宋时期,汴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在此会聚,如徐铉、王著、石延年、欧阳修、蔡襄、苏舜钦、刘敞、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都有在汴京的生活经历。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比黄年长八岁,二人亦师亦友。苏黄在汴京为官时,经常以馆阁翰苑为中心,利用宫廷赐宴、贡举考校、馆阁曝书等机缘宴赏吟咏,挥毫泼墨,有些雅集活动被后世喻为“兰亭雅集”的重现①。以苏黄为代表的北宋书家在京师的聚合游从继承了魏晋风雅,又有所超越,形成了崇雅脱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活范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艺术;北宋;苏轼;黄庭坚;汴京;贡举;书法创作;审美观念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在北宋科举考试中,贡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宋一代人才多出于此,北宋代表书家欧阳修、苏轼都曾在礼部贡举考试中得中高选,为官后又都主持过礼部贡举考校,替北宋王朝选拔人才。北宋代表书家大部分都是通过贡举考校步入了仕途,北宋贡举制度之全面和缜密,多为后世所效法。

一、北宋的贡举考校每次贡举考试,宋廷都会选派德才兼备的翰林学士除礼部贡举,并任用一批三馆学士协助,以完成每年为宋王朝选拔人才的任务。为了防止考试中出现舞弊行为,北宋统治者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措施,除糊名、誊录外,贡举锁院制度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所谓“锁院”,是指考试举行之前,考官同日进入贡院,此后关闭院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举子座位图,选日开考,直至考试结束、定出等第,考官方得出院,在此期间,均为锁院阶段。在锁院期间,不许回家住宿,不准会见亲友,不准与院外官员交往,以防止接受请托,营谋私利。锁院天数视考官人数和试卷多少而定。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月初五日,知制诰富弼在《乞罢殿试疏》中说到省试有“三长”,其一即为“贡院凡两月余,日研磨差次,必俟穷功悉力,然后榜出。”② 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谓:嘉祐二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圣俞为小试官,凡锁院五十日,六人者相与唱和,为古律歌诗一百七十余篇,集为三卷。③北宋贡举考试是宋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北宋代表书家几乎都参与过贡举考试,每次参加考试的士子文人在考场上笔走龙蛇,翰墨淋漓,尽管考后还需要糊名誊录,但是可以想象出如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人参加贡举考试的书迹一定很是精彩。只可惜现在已经无法见到他们的书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科举考试也是考生书写水平的展示。同时,参与评定试卷的考官也开始了短则一月,长则可至两月余的贡举锁院评卷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关闭院门,和外界基本上没有联系。因此在锁院期间,命题、监考、阅卷之余,大批文人士大夫聚集在一起,游戏笔墨发抒情思,吟咏唱和排遣寂寞成了经常的事情。贡举锁院由于有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北宋代表书家的参与,因此也兼具交际、娱乐和书法创作的功能,这就决定了贡举锁院同样有着交际、竞技、游戏翰墨的性质,在形式、内容、风格上具有文人雅集的共同特点。例如嘉祐二年(1057)二月,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欧阳修与韩绛、梅尧臣等人锁院五十日,与众文士吟咏唱和,在文学艺术史上传为佳话。也就是在这一年(嘉祐二年)的贡举考试中,苏轼与其弟苏辙同登进士第,时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领袖北宋文坛。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动朝野,欧阳修看后惊喜以为异人,准备以这篇文章为第一,但又怕是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为避嫌疑,才作为第二名。这一史实苏辙有详细的记载:“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章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愈时与其事,得公(苏轼)《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愈(梅尧臣)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士闻之始譁不厌,久乃信服。”④

在苏轼兄弟应试的同时,其父苏洵持张方平的介绍信也拜见了欧阳修,并献上了自己所作的论文二十篇。欧阳修读了这些文章,认为具有荀子之风,并把这些文章上奏朝廷。欧阳修说:“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⑤ 苏氏父子三人在京师一举成名,轰动朝野,与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是分不开的,苏轼对此也毫不讳言:“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欧阳修)则莫能至。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十有六年于兹。”⑥ 对于欧阳修的知遇之恩,苏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苏轼、黄庭坚贡举考校时的唱和与嘉祐二年(1057)礼部唱和前后相辉映,元祐三年(1088)翰林学士苏轼知贡举,黄庭坚、李公麟等馆职为僚属,唱和尤盛。元祐三年(1088)正月,苏轼领贡举事,辟黄庭坚

黄庭坚《五马图卷跋》⑩

等人为参详官,同锁试院,考试进士。黄山谷《题太学试院》载:“元祐三年正月乙丑,锁太学试礼部进士四千七百三十二人。三月戊申,奏号进士五百人,宗室二人,子瞻、莘老、经父知举、熙叔、元舆、彦衡、鲁直、子明参详、君贶、希古、履中、器之、成季、明略、无咎、尧文、元忠、遐叔、子发、君时、天启、志完点检试卷。”⑦ 这一次贡举考试,与其说是一次为宋王朝选拔人才的考校,倒不如说是一次以文坛领袖、“宋四家”之首苏轼为主的诗书雅集的盛会。

苏轼在《书试院中诗》曰:“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领举贡事,辟李伯时为考校官。三月初,考校既毕,待诸厅参会,故数往诣伯时。伯时苦水悸,愊愊不欲食,作欲辗马以排闷。 黄鲁直诗先成,遂得之。 鲁直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菣逢一豆。眼明见此五花騘,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黄诗不仅有选赏李画、追随东坡之意,而且袒露了向往自然之怀。苏轼次韵云:“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芉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蔡天启、晁无咎、舒尧文、廖明略皆有和诗。苏轼又戏作绝句:“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桉睡自语。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并命人“疾取纸来写之后”⑧。在这一次贡举锁院考校后,苏轼、黄庭坚同观李伯时画马并赋诗。李公麟是北宋著名书画家、收藏家,而苏、黄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自不待言,他们既精于创作又深通鉴赏,是诗人也是书家,甚至还妙通音律,堪称艺术全才。他们不但积累了深厚的文艺修养、又有敏感的审美心灵,品位高雅,文质彬彬,因此聚会时虽无歌舞,实有清欢,在人文的世界怡情悦性、流连忘返,所谓“真赏非俗嗜,雅游知胜缘”⑨。

贡举锁院期间,虽然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但是如此众多的文人学士雅集场合,倒也不寂寞。《宋名臣言行录》载:(黄庭坚)尝戏东坡云:昔右军字为换鹅字,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换羊肉数斤,可名二丈书为换羊书矣。东坡在翰苑,一日以生辰制撰纷冗,宗儒继作简以图报书,来人督索甚急,坡笑曰:传与本官,今日断屠。B11苏轼每次写的手札墨迹可以换羊肉数斤,被黄庭坚戏为“换羊书”。贡举锁院期间,苏轼还常常饮酒,甚至烂醉,可见还是相当自由的,据黄庭坚《跋东坡字后》载: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也。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B12黄庭坚与苏轼同时参与贡举考校,所言的真实性不容怀疑。锁院期间,苏轼偶尔书兴大发,“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但是却不能直接向他求要,否则会遭到拒绝。“性喜酒”,但浅尝则醉,醒后“落笔如风雨”。苏轼完全把书法作为一种适意娱人的艺术活动,在贡举锁院的闲暇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书家完全是在随意而书,自由的抒发情感。他在《石苍舒醉墨堂》中有诗云:“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此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作书如果以适意为目的,取超然物外的态度,那么就能得到遣情娱性的快乐。他在《题笔阵图》中亦云:“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唯颜子得之。”B13从苏轼在贡举锁院“天真烂漫”的泼墨作书行为来看,与他的理论是相一致的。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年间贡举考校中,众文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宛如众星拱月一般。张叔椿云:“诗人酬唱,盛于元祐间。自鲁直、后山宗主二苏,旁与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李方叔驰骛相先后,萃一时名流,悉出苏公门下。嘻,其盛欤!”B14坡门文人多才多艺,兼通诗文、书画,精于鉴赏,且汇通儒释道,深于哲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集会上精妙的文艺创作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众人在艺术追求和审美精神上对京师书法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馆阁翰苑集中了较多有才华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志趣相投,随心所欲地发表见解,切磋书艺,在交流争辩中激发出睿智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真知灼见,并由此形成一些艺术流派和文人群体。

三、结语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北宋贡举锁院,不仅是为宋王朝选拔人才,更是文人雅集进行文艺创作的场合。集会上诗词书画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繁荣丰富,而且艺术成就斐然,各门艺术门类的交融,往往产生诗、书、画珠联璧合的艺术创作。

集会唱和是生活在京师的书家们创作的一大动机和环境,与朋友一起吟咏唱和以后,往往用诗文书画的文学艺术形式表达各自的感受。集会诗歌中多有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等文人意象。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金石古玩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文明产物,凝结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作为文化传承的文人及其生活方式有天然的联系。

北宋文教大昌,士大夫赏玩审美趣味多向负载着文化智力活动的物象倾斜,偏重人文情趣。正如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言: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声。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良以是也。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娑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B15北宋文人生活环境与行为方式的审美化、艺术化的文化心理已经成为北宋文人士大夫群体所自觉,并将其发展到极至。在贡举考校的余暇,那些任意挥洒、各逞风流的诗文书画创作活动和表现文人群体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是这种特殊文化环境下书家们生活最为集中的典型反映。(责任编辑:贾明哲)

① 《禁林燕会集》所录苏易简赞宋太宗时宫廷宴集有诗云:“梓泽笙歌诚外物,兰亭诗酒不同群。”元祐年间,在京师王诜宅邸举行的“西园雅集”,王澍评曰:“前有兰亭,后有西园,两会皆天运所开,千古无匹者也。”元祐六年京师西城雅集,张耒有诗云:“远比永和真继轨,临摹蚕纸看他时。”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二二,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272页。

③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38页。

④ [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见《栾城后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本。

⑤ 同③,第512页。

⑥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十三《祭欧阳文忠公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37页。

⑦ [宋]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十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8页。

⑧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39页。

⑨ [宋]刘攽《和原甫同江邻几过净土院观古殿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及显僧传当世界人形骨仁僧鼓琴作》,《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280页。

⑩ 《五马图卷跋》,书于元祐五年(1090)日本东京末次三次藏。此帖是黄山谷为李公麟《五马图卷》所作跋。山谷曾为李公麟所画的马多次题跋。在他的诗集中,有《观伯时画马》《题伯时画顿尘马》《咏伯时画太初所获大宛虎脊天马图》《和子瞻戏书伯时画好赤头》等诗作。

B11 [宋]朱熹等《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B12 [宋]黄庭坚《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八,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71页。

B13 [宋]苏轼《东坡题跋·题笔阵图》,《中国书画全书》第1册,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25页。

B14 [宋]邹浩编《坡门酬唱集·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B15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原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雅集黄庭坚欧阳修
白饭、皛饭与毳饭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从棋品看人品
好玩不过雅集
第三回 文人气质一脉香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勤奋的欧阳修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欧阳修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