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4期刊数字阅读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龙源期刊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数据的文本分析

2015-01-19段乐川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龙源纯文学刊物

段乐川 李 频

2005-2014期刊数字阅读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龙源期刊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数据的文本分析

段乐川 李 频

在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期刊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围绕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的数字阅读通道被不断地构建、创新和演进。学界在关注期刊数字化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期刊数字化形态下的数字阅读状况。无论是传统期刊,还是数字期刊,其发展的实质都始终是以读者的阅读使用为核心、以编辑者的媒介创造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传受互动的过程。阅读状况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期刊发展的成败得失。从阅读本身的角度上来讲,研究阅读,尤其是新兴媒介的阅读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是文化积累、传播和保存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形态。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阅读行为,在社会大变迁的历史起伏中,因应着媒介变革的现实逻辑,也在发生着亘古为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既体现在阅读载体新旧交替的推陈出新上,也表现在阅读价值观、思维方式、阅读习惯的多元呈现上。当代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既与时代历史的变迁交相辉映,又与媒介的变迁和革新交互作用,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重协奏的动态文化图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期刊作为阅读载体的基本形态之一和最具有编辑结构性的现代媒介,其受众的阅读行为毫无疑问,也在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值得深入认识和思考。

作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数字期刊龙头企业,龙源期刊网从2005年起,每年向社会发布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和相关研究成果,迄今进行了10次。在龙源期刊网TOP100的数据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每年国内TOP100文章数据。这100篇文章都是在数字传播中期刊最受读者关注的文本,可以说是“流行”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期刊数字化十年中读者的阅读状况。本文旨在探讨期刊数字阅读行为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期刊数字阅读主题的变化和走向。研究以近十年来龙源期刊网国内TOP100文章数据为中心,进行量化统计和实证分析,力求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尝试做出解读。期刊数字阅读现状与趋势分析,既是数字出版时代阅读行为学研究的现实命题,更事关期刊发展走向和内容重构变革,对于期刊数字化和数字化期刊研究都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一、受众阅读行为变迁的多种视角

从文化视角来看,阅读行为是受众和文本交互作用的相互影响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行为的客体也是文本,这就决定了研究阅读行为必须首先从文本研究开始。作为阅读行为的客体构成,文本内容的历史变迁,既是阅读主体行为的客观结果,同时也反过来影响阅读主体的行为选择。因此,从文本内容的现实样本出发,以多重视角来反观阅读这一具有高度社会性和主体性的文化行为,无疑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阅读主题“多样化”中的“集中化”

文本内容是文本的核心。认识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分析文本所属的类别。无论文本形态怎样变化,文本内容总是有一定的类别归属。这一类别归属,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受众阅读主题的变迁。结合文本内容主题,可以尝试将文本主题分为纯文学、经济、时尚、生活、新闻时政、历史、地理、科普、娱乐、其他几大类。按照这样一个主题分类来看,龙源期刊网国内阅读TOP100文章,可以得出如表1的数据。

由表1总体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来期刊数字阅读文本主题构成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受到读者青睐的文本主题涉及纯文学、生活、科普、新闻时政历史、时尚、经济和娱乐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具体分析这些范畴中,又呈现出多样化中“集中化”的特征.

一是纯文学阅读占据核心位置,拥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文学边缘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认为,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式微,逐渐变成了大众生活中可有可无的文化形态。与此同时,一些人指出,虽然现在文学市场上的出版文学图书每年都在递增,阅读者拥有史无前例的海量阅读机会,但是文学图书的销量在不断锐减。与此同时,文学期刊的经营发展状况也令人忧心,众多名刊都存在着发行量下滑、经营锐减的现实困境。于是乎,文学必须认可和接受不断被边缘化的命运,似乎成为一个冷酷的社会现实。然而,龙源期刊TOP100文章的十年数据显示,纯文学的阅读在数字传播中有着强劲生命力,以无可动摇的高位次阅读占有率彰显着纯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十年来,纯文学阅读主题占据总阅读的27.5%比例,充分地显示了纯文学阅读依然强劲的主题需求。从年代际变化的情况来看,十年来纯文学阅读较为稳定,除了在2010年出现微小波动外,其余年份的阅读占有率均高达20%以上。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表1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内容主题类型分析

图1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纯文学主题类文章占有率

探讨纯文学主题文本的阅读影响力,还可以从TOP文章100的前5名占有情况来进行统计。TOP100的前5名,基本上显示的是每年最为流行的文本主题。对其统计,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表2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前5名文章主题数据

这个数据进一步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纯文学在大众阅读中的“流行性”,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较为显著的文化现象。十年间,纯文学主题类文章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点击量最高的文本类型。这充分地说明,文学“边缘化”这一社会议题,在网络传播的情况下需要人们重新估量。一方面,纯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在急剧下滑,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中的纯文学阅读在强劲持续。这里面既有网络传播“二度”传播的“接受”影响,同时也有网络传播的媒介特性作用。毕竟,网络传播下载的便捷性、阅读的随意性都赋予了纯文学阅读以新的方式,也给予了其新的生命力。

纯文学文本的文学体裁,同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阅读现象。统计数据显示,在纯文学阅读中,长篇小说占据着压倒优势的重要比例。然而,从发展趋势上来,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比例在2007年之后发生很大变化,中篇小说更加受到读者追捧,甚至在2011年和2012年数量超过了长篇小说。与此同时,短篇小说数量发展也比较稳固。个中原因,颇值思量。在日渐碎片化的阅读中,长篇题材的数字阅读消费是不是受到了挑战。在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的环境中,读者阅读题材的文本度量是不是在发生悄然变化。以这近十年体裁的变化,还不足以回答这一疑问。然而,这的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现象。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和途径的变化,不仅给阅读主体的阅读习惯带来影响,而且已然影响到了阅读内容的选择。换句话说,期刊数字阅读的变革,影响已超出了媒介变革层面,更深层次的文化变革、社会思想变革的呈现都无不与此有着密切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诗歌的阅读依然是纯文学阅读的“盲区”,至少在这近十年TOP100文章榜单中,没有诗歌入列。这一方面反映了诗歌阅读甚至创作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也与诗歌在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特征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

表3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文学类文章体裁数据

二是生活文化类主题受到追捧。生活文化类主题包括教育、体育、医学、健康、情感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生活文化类主题阅读占据总阅读主题21.%的比例,与纯文学阅读主题有着不相上下的位次优势。其中,情感类主题占有31%的比例,医学健康类占有8%的比例,生活类占有41%的比例,教育类占有16%的比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生活文化类主题类型数据

从TOP100的前5名占有情况统计数据来看,文化生活类主题的比例也毫不逊色,共有8篇文章入围,成为仅次于纯文学阅读的第二大具有影响力的阅读主题。

(二)阅读功用“趋同”化

在认识阅读类型时,阅读有“深阅读”和“浅阅读”之说。这一观点认为,深阅读是那种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深入文本的阅读,浅阅读是那种泛泛而观的浏览式阅读。这种阅读类型的两分法,固然体现了文本碎片化时代的阅读区别,但是还不能从更加本质的角度来反映读者阅读动机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文本,阅读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取向。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社会行为。无论是社会性,还是个体性的阅读行为背后,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阅读动机。阅读动机一方面反映的是阅读主体的阅读心理取向,另一方面则说明着阅读行为本身阅读动机。按照阅读主体的心理诉求,一般将阅读类型分为选择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娱乐性阅读和知识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超功利的享受性阅读,显而易见,纯文学阅读就是选择性阅读;娱乐性阅读是一种消遣性阅读,主要是包括体育类主题、摄影类主题;知识性阅读主要是专业型主题的阅读,包括教育学术等类型;功利性阅读主要是针对特定目的应景性阅读,主要包括教育类主题中的应试类文章。以这四个类型为标准,对十年类近一千文章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十年来选择性阅读占据重要地位,阅读的超功利性和精神趣味性在整个期刊数字阅读中有着鲜明表现。与此同时,娱乐性阅读则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压倒性优势,成为整个阅读的最为重要构成。其中,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阅读功用类型数据

然而,从历史的视野来看,近十年来阅读类型也在发生不显著却又略显复杂的变化,四种阅读类型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比例,而是呈现出交错起伏的变态发展趋势。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是功利性阅读变化甚大,从2010年起开始陡然升温,成为阅读类型中变化最大一个现象。

图3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阅读功用类型年度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娱乐性阅读的分量在近十年间达到最低值。这无疑与当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关注的主题从娱乐性走向了知识性和实用性。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新闻和生活文化类的主题。

从整体来看,近十年间阅读主题的类型在发生着并不显著却又略显复杂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一选择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呈现出较为超出一般的稳定性,并有着渐趋性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娱乐性阅读呈现出无法阻挡的潮流性趋势。这种潮流性趋势,至少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文章有关人物主题的数量看,其中有关历史性人物主题的有9篇,分别是围绕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和曾国藩的,而有关娱乐明星的人物主题文本有15篇之多,分别围绕范冰冰、张柏芝、谢霆锋、李谷一、赵本山等。二是从文章主题来看,有关现实生活和娱乐的关键词在整个篇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具体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标题“关键词”数据统计

篇目标题所显示的文章关键词,从一定程度上显示着文章的主题。这些主题,既是社会生活的现实生动反映,又在读者的阅读中重构影响着社会生活。由此,这些关键词也就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学意义。在这些关键词之上,可以解决的社会学现象和社会学语义,则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脚本。

(三)阅读“热点化”效应明显

仔细梳理和审视TOP100十年千篇文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阅读“热点化”效应明显。这种“热点化”效应,一方面表现在整体的读者阅读趋势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分类的读者阅读话题中。从整体上来讲,十年中有这样一些阅读主题受到关注,并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现象。

一是历史类题材文本脱颖入选。在十年阅读进程中,我们惊异地发现在阅读娱乐化的趋势裹挟之下,读者并没有失去对历史真实求索的热情。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主题的文章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2006年,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和邓贤的报告文学《黄河殇》,都位列TOP100文章内。与此同时,《邓小平交班》《外交部发言人轶事》等历史故事性文章都入选TOP100文章,成为受到读者普遍关注的文本。到了2007年,历史类题材文本更是表现不菲,尤其是《炎黄春秋》有3篇文章入选TOP100,分别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国务院大院的记忆》《陆定一晚年的几点反思》。其中,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占据是年TOP100的第8名,显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来替代暴力社会主义,围绕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大胆陈述己见,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社会评论,形成了一时阅读的“热点”。2008年,同样有6篇历史类题材文本,也同样来源于《炎黄春秋》,分别为《中共能跳出七十年兴亡周期圈吗?》《近距离感受邓小平》《中南海“黑旗事件”》《从苏东巨变看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经济改革是怎样搞起来的》。其中,前两篇文章都入居TOP100的前20,显示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到了2009年,《南方人物周刊》的《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也是当年历史类题材文本的杰作。2010年,《炎黄春秋》的《什么是党内民主》《国进民退的危害和根源》,《看世界》的《中国为何丢了藏南》,《南风窗》的《朱镕基:阵痛中突围的铁腕改革者》。2011年,《炎黄春秋》的《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人权六十年:从否定到回归》《习仲勋冤案始末》《大跃进前后的社会控制》。2012年,《北京档案》的《冯玉祥为什么发动“北京政变”?》《黎明前的枪声》。2013年,邓贤的报告文学《父亲的一九四二》《谁来领导中国: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整体而言,历史类题材文本都与其时的社会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炎黄春秋》的诸多文章,都因应着当时社会政治的变化,既是历史的回声,同时又是现实的绝响,构成了文本与社会双重互动的重要一幕。

图4 龙源网2005-2014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历史题材文本年度数据统计

二是健康教育类主题受关注,阅读热度日趋走高。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硬”主题,医学健康和教育类主题,在十年历程中呈现出日渐走高的阅读趋势,并成为较为有影响的阅读热点。以健康类主题为例,2006年《八种不良饮食习惯使你看起来老十岁》《致命禽流感》《5分钟妆容速成班开课啦》,2007年《秋风拂面耐寒锻炼时》,2008年《暧昧是种慢性毒药等5则》,2009年《如何看乙肝五项指标化验单》,2010年0篇,2011年《育儿焦虑症》《回到厨房》,2012年《应用六神丸延迟射精不可取》《一氧化碳让你远离心脏血管病》《一氧化碳——心血管的保护神》《幼儿园一周带量食谱推荐表》《几种风味黄瓜腌制方法》,2013年《癌症是可以避免的》,2014年《幸福夫妻有十个好习惯》等。如图5所示:

图5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健康医学类题材文本年度数据统计

医学健康类阅读主题阅读趋势走高,是经济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切,因此健康类文本主题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要看到,医学健康类文本的主题也有着多样性。从发展趋势来看,从生活健康,到身体健康,再到医学常识,读者关注的议题的领域越来越细化。

与医学健康类阅读主题相关的是,教育类阅读主题也是近十年阅读趋势日益走高的重要类型。从数据上来看,教育类阅读主题在2010年表现出很大波动,入选TOP100榜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2010年有13篇文章入选榜单,而且有2篇文章入选年榜单前五名。更耐人思考的是,2010年《考试周刊》的《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指导》一文位居是年榜首。具体数据如图6所示:

图6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教育类题材文本年度数据统计

在十年TOP100文章榜单之中,有两年教育类话题荣登榜首,一为前文所言2010年的《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指导》,二为2009年《课堂教学有效性解说偏失的现状、影响及其纠正》。两篇文章都很有专业性,在大众数字阅读中却位居榜首,是否说明教育类数字阅读的趋势为专业化学术化?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统计显示,中小学教育话题,尤其是中小学生应试教育的话题占据着主导性分量。以2013年TOP100文章中的18篇文章为例,其中有7篇是有关中小学生如何写作文的。与此同时,有关大学生教育的文章篇数也不少。2010年有3篇文章讲大学生的婚恋观和道德教育。除此之外,有关大学改革、大学生择业、中小学生课堂改革之类的主题也屡见榜单,在不同时空下总是成为教育主题文本中常见常新的议题。

二、期刊布局的“极化”现象

阅读主题的变迁,既是社会变迁的生动写照,同时又从另一个维度影响着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变动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这两者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认识元素,那就是媒介。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阅读革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媒介的革命。媒介既是这场阅读革命的原动力,同时又是阅读革命的被作用者。这种“被作用”集中表现在媒介的布局变化上。从数据上来看,近十年来,读者数字阅读行为的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着媒介的布局和媒介影响力。一方面是入选榜单的期刊文章数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即一些名刊在同类刊物中入选文章数量庞大,占据压倒性优势。另一方面是,一些新刊黑马“脱颖而出”,不断地入选榜单,甚至刷新着榜首的影响力,成为期刊数字化进程中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彰显着期刊网络传播迥然不同的特征。

(一)新闻时政类刊物的“两极分化”

新闻时政类主题,一方面构成了大众阅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从数据也可以看出,新闻时政类刊物的竞争较为激烈。其中,《三联生活周刊》在整个阅读方阵中“最为抢眼”,博得了新闻时政类阅读受欢迎刊发文章的“头筹”,次之的《看天下》影响力也不可小觑,进入1000篇文章数量达到16篇之多。而专以新闻时政为主打品牌的《中国新闻周刊》和《中国周刊》则稍微逊色。其中原因,或为受众阅读趣味的文化生活取向有关。《三联生活周刊》和《看天下》较为注重生活文化类选题的策划、组织和报道,这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吻合了受众阅读由“雅”入“俗”、由“硬”入“软”的客观现实。

(二)文摘类刊物布局同样极化现象严重

表7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文摘类刊物入选文章数据统计

文摘类期刊,在期刊阵营中也具有一定的分量。从文摘类刊物的本质来看,它就是基于流行为目的而进行的二次选择、二次优化和二次传播。在这次统计中,文摘类刊物整体表现不菲,有诸多文章入选TOP100,超过了2%的贡献率。从文摘类期刊自身情况来看,《青年文摘》和《读者》两个品牌刊物的入选流行文章的概率更大。这一方面是影响力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与两个刊物的内容和读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情感类刊物“矩阵排列”

表8 龙源网2006~2013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情感类刊物入选文章数据统计

情感类刊物在整个期刊阵营中也占据着重要分量,十年来进入流行阵营的文本主题也有一定分量。尤其是《人生与伴侣》和《妇女之友》两份刊物在影响力上还是有一定位次。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情感类刊物在流行影响力贡献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并没有其他刊物类型表现出的差距较大的情况存在。这一方面说明情感类刊物是大众所需,另一方面显示刊物定位的差异化还是较为明显。

(四)文学类刊物“一枝独秀”

文学类刊物最为靓丽的是《当代》,入选榜单到达77篇文章之多,呈现出一枝独秀之势。而《十月》和《长篇小说选刊》位次并列,均有34篇文章,影响力势均。传统名刊《收获》《啄木鸟》和《小说月报》紧次其后,然而入选文章数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仅在17篇左右徘徊。

(五)财经类刊物“异军突起”

财经类刊物榜单排名,颇令人大跌眼镜。以倡导优秀商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为特色,以“报道商界动态形势,揭示商界深层问题,汇集商界经营之道,反映商界丰富人生”为宗旨的商业财经月刊《商界》,以16篇入选榜单文章而位居同类刊物之首,显示了不可小觑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而业界知名刊物《财经》入选文章只有8篇,显示了巨大的文本传播差距。与此同时,《卓越理财》《理财》等新刊,影响也都位居《财经》之后,而超越《销售与市场》《中国经济周刊》等老刊名刊。

(六)教育类刊物

教育类刊物可分为专业性学术性刊物与大众性教育刊物。从入选榜单文章数量来看,大众性教育刊物网络传播影响力要更甚,入选文章数量较大。而一些学术性专业性刊物也有文章入选,如《中国教育科研》等。但总体看来,教育刊物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主的实用性刊物影响较大,入选文章也较多。尤其是有关中小学生作文的刊物在整个刊物布局中呈现出集合式入榜趋势,包括《作文成功之路》《阅读与作文》《作文周刊》《作文新天地》《初中生·作文》《作文与考试》《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1世纪中学生作文》等8个刊物,不能不令人咋舌中小学作文教育市场的潜力。

(七)女性时尚刊物

女性和时尚类刊物以《昕薇》《美与时代》两个刊物入选文章较多,均有3篇文章入选榜单。而《37度女人》《Como可人》《流行色》三个刊物则均以2篇入选。

结语

(一)期刊数字阅读正向深度和分众化转变

期刊数字阅读已成为期刊阅读的重要阅读方式。纵观十年来龙源TOP100国内阅读文章榜单,文章主题内容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入选最多文章主题始终是文学类和文化生活两大类文章。这说明与社交类媒体阅读不同,期刊数字阅读有着相对深度阅读的特征。从阅读动机来讲,如前所述,在实用性和娱乐性阅读发展的同时,选择性阅读和知识性阅读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这无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期刊数字阅读的理性、实用性和深度性将是贯穿期刊数字阅读行为始终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还要看到健康教育、科普科技类,甚至教育学术类的文本阅读率都有较高体现,并且在主题分类上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由此反映出的数字阅读向专业化、分众化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二)品牌期刊的优势明显但受到严重挑战

十年来,以类别来分,入选十年国内阅读TOP100文章数量最多的期刊大部分是品牌刊物。如纯文学类是《当代》,情感类是《人生与伴侣》,文摘类是《青年文摘》,新闻时政类是《三联生活周刊》等,都是读者长期按“黏性”关注的名刊老刊。但是,也要看到《昕薇》《美与时代》《商界》等传统刊物在不同类别的刊物入选数量位次上表现不菲,甚至超越了同类刊物的佼佼者。这提示我们思考,数字期刊的文本传播呈现出与传统刊截然有别的特征,即它是以单篇文章为传播形态的,表现出脱离刊物构成的传播特性。这也是很多不知名小刊能够在入选榜单中异军突起的一大原因。

(三)阅读主题的“热点化”效应明显

阅读主题的“热点化”效应,一方面表现在整体的读者阅读趋势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分类的读者阅读话题中。从整体上来讲,十年中形成了不同的受众关注的阅读主题,比如历史、健康和教育等。这些主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读者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既影响着阅读风尚,又形成特定的文化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着期刊的内容传播力。

年度重大事件专题报道

Annual Events Special Reports

猜你喜欢

龙源纯文学刊物
山东鑫龙源能源有限公司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刊物贺词
免责声明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系列刊物介绍
从这期刊物开始,《家庭影院技术》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
重启“纯文学”的社会属性
——论作为观念的“纯文学”及其可能出路
素灵告丰居龙源考
纯文学想象与“戏仿”经典化——论先锋小说的“戏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