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诊治探讨
2015-01-18蔡晓红吕慧剑赵卡卡
蔡晓红 吕慧剑 赵卡卡
中老年人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诊治探讨
蔡晓红 吕慧剑 赵卡卡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指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异常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不适等一系列眼部表现,据报道60岁以上亚裔人群发病率高达46.2%~69.3%[1]。由于本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常误诊为慢性角结膜炎、眼疲劳等而久治不愈或加重。笔者近两年来采用睑板腺清洁、热敷和按摩、人工泪液、抗炎等方法治疗中老年人MGD,总体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本院眼科门诊诊治的依从性好、能坚持治疗、资料完整的82例(164眼)MGD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2例,女70例;年龄39~78岁,平均(63.90±2.08)岁;发病时间10d~6年,平均(5.20±1.21)个月;均未行正规治疗,能坚持治疗1~3个月,随访时间1年以上。
1.2 临床表现 主要有畏光、流泪、痒、烧灼感、眼红、干涩、异物感、眼酸痛、视力波动、视物模糊、眼疲劳、眼皮沉重感、晨睁眼困难、眨眼障碍。多数患者仅表现为眼痒、畏光、流泪,视物稍久后视力波动、视物模糊。
1.3 睑板腺检查[2-3]睑缘充血、形状不规则增厚或变钝圆,睑板腺开口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突出、移位,睑板腺分泌物质和量改变。
1.4 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 用润湿的荧光素试纸轻触患者上方球结膜,嘱患者轻轻眨眼数次,使荧光素在角结膜上均匀分布,平视前方,测量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10s为正常,<10s为异常。
1.5 荧光素眼表活体染色(FL) 用润湿荧光素试纸轻触患者上方球结膜,眨眼后用裂隙灯钴蓝光观察角膜及结膜囊,有无点片状染色、有无粘丝状分泌物。
1.6 诊断 根据谢立信、晏晓明《中国2011 MGD诊断与治疗》划分标准及患者睑板腺脂质挤出难易度和睑脂的性状、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和分级,详见表1。
表1 各级MGD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7 治疗方法 (1)轻微MGD:用热盐水清洁眼睑及睫毛,按摩睑板腺开口,保持通畅,少吃油腻食物,注意用眼卫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无症状者,在临床检查时发现,无需药物治疗,不在本文讨论之列)。(2)轻度MGD:清洁眼睑、局部热敷、每晨按摩1次,局部点滴人工泪液(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典必殊眼水,每晚睡前涂典必殊眼膏;(3)中、重度MGD:除早晚清洁、热敷、按摩2次外,日间涂眼膏于下眼睑缘,同时口服复方多西环素片0.1g,2次/d,1~3个月后根据病情判断减量或停用。用药期间监测眼压(未发现眼压明显升高病例)。
1.8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眼部无刺激症状,挤压睑板腺无异常分泌物溢出,角膜荧光染色阴性,泪膜破裂时间≥10s。(2)好转:眼部刺激症状缓解,挤压睑板腺无或少许异常分泌物,角膜荧光染色阳性较前明显减少,泪膜破裂时间<10s。(3)无效:眼部刺激症状无改善,挤压睑板腺分泌物异常,角膜染色无改善,泪膜破裂时间<5s。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不同分级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时间最短4周,最长3个月,总有效率98.8%;轻度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其是重度患者无一例治愈,详见表2。
表2 各级MGD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眼数)
3 讨论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9±2.08)岁,多为双眼发病,女性居多,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睑板腺功能降低,易导致MGD[4]。随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对眼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眼部不适而就诊的中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因畏光、流泪、眼痒、眼干、视力波动、视物模糊等不适就诊,而常规检查反映为主观症状重于客观表现时,须重视对睑缘及睑板腺的检查,其中睑缘检查是MGD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1],检查内容包括睑缘有无充血、睑板腺开口周围毛细血管有无扩张、睑缘是否变圆钝、睑板腺开口分泌物有无异常、睑缘皮肤黏膜交界线是否前移等;而BUT、FL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MGD的诊断。临床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睑缘常充血、不规则、钝圆,腺体开口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脂状突出或数量减少,常有黄白色奶油样或黄色固态分泌物阻塞开口,结膜囊内有粘丝状或泡沫状或颗粒状分泌物,皮肤黏膜交界线前移。尽管MGD病因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性激素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也缺乏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仍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局部物理治疗包括眼睑的局部热敷和清洁。利用热敷增加局部温度,可使腺管内脂质融解易流动和排出。清洁可以清除睫毛根部和睑板腺开口处的蜡质,减少刺激和防止继发感染。药物治疗包括局部使用药物如非甾体类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人工泪液等眼水;对于病情严重者,还需全身使用药物如四环素、复方多西环素片等四环素族类药物,其目的是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睑板腺游离脂肪酸的产生[5]。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阻塞,促使腺管通畅是治疗本病的主要目的,而物理治疗可促使腺管开放、通畅,因此物理治疗不可缺少。全身用药需要患者坚持持续用药1个月以上,中途停药者往往是由于胃肠道反应较明显而无法坚持,适当服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可以减轻不良反应而避免中途停药。
中老年人MGD发病率高,常引起眼表异常和视力下降,由于目前对MGD的认识不足加之诊断标准不明确,易误诊、漏诊。误诊、漏诊的原因可细分为以下几类:(1)MGD相关症状无特异性,如异物感、流泪、痒、干燥感、视力波动、视疲劳、眼皮沉重感等症状可能与慢性结膜炎、沙眼、病毒性角结膜炎、眼疲劳等眼疾相似。(2)病史询问欠详细及缺乏全面分析,如有些患者有明确的晨重暮轻(早晨起床时睁眼乏力、眼皮沉重感,待洗漱及午后上述不适减轻或消失),这与因用眼久后眼疲劳的疲乏特点不相符。(3)忽视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检查(睑板腺开口及BUT)。临床医生遇中老年患者行眼部疾病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睑缘状态和睑板腺开口及分泌物的情况,明确睑板腺的功能,有怀疑者应进一步检查泪膜的功能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尤其睑缘的检查,因睑缘异常是诊断MGD的首要条件。睑板腺等常规检查可在裂隙灯下完成,使用的设备简单,对技术要求不高,费用低廉,基层医院完全有条件开展。此外,清洁、热敷、按摩治疗无需仪器和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MGD为慢性疾病,严重者难以彻底治愈;因治疗时间长,治疗前须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以获得良好的依从性。轻度患者治愈率高,临床医生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从本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到,轻度患者依从性好、症状轻,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而中重度患者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还需要坚持治疗或改进治疗方法,有待大家共同思考和研究。
[1]梁庆丰,董洁,王宁利.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244-246.
[2]沈晓璐,刘焰.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检查[J].眼科新进展,2008, 28(2):157-159.
[3]张兴儒,李青松,周欢明,等.睑板腺功能异常[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 (1):74.
[4]林惠玉.蒸发过强型干眼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10,28: 684-687.
[5]覃冬菊,刘辉,徐建江.腺管探通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16(10):615-621.
2014-05-16)
(本文编辑:沈叔洪)
322109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院区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