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照顾者无望感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作用研究

2015-01-18谭素仙徐蓉邵翠萍张驰郑利锋

浙江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负性分值量表

谭素仙 徐蓉 邵翠萍 张驰 郑利锋

降低照顾者无望感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作用研究

谭素仙 徐蓉 邵翠萍 张驰 郑利锋

照顾者即为需要照顾的患者提供照顾的人,其承担着繁重的照顾任务与经济压力。有报道称,照顾慢性病的照顾者,其无望感发生率为53.9%[1]。照顾者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及康复[2]。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发病率的特点,并有慢性化趋势。照顾者的情绪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又相互影响。因此,笔者对降低照顾者无望感以提高患者家庭支持、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第2次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18~60岁,平均(37.83±10.02)岁。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34±9.52)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3]评分(31.05±3.76)分;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64±8.56)岁;HAMD评分(30.35±4.25)分。两组间疾病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选取抑郁症患者对应照顾者80例,男24例,女56例,年龄31~60岁,平均(51.32±3.78)岁。观察组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0.21±2.12)岁,文化程度初中19例,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5例;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43±1.96)岁,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4例。照顾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与分类标准(CCMD-3)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4],并第2次住院者;(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抑郁症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与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照顾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文化程度≥初中;(3)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且是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及子女);(4)照顾患者≥4h/d;(5)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照顾者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心理疾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副主任医师1位、主治医师2位及主管护师2位组成干预小组。本小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精神科工作经历,且接受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访谈技巧、电话干预技巧、问卷填写指导等,所有成员经考核合格后才参与本研究。干预方法:(1)干预组成员在患者入院时深入访谈照顾者,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性格、家庭成员和家庭情况;本次发病原因;告知照顾者抑郁症发病原因、易反复发作的特性、复发的各种影响因素、预防复发的措施、家庭支持的重要性等,出院时再次告知相关注意事项。(2)照顾者填写Beck无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5],分值高于正常值(3分)的照顾者给予心理疏导。(3)患者填写家庭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 scale,PSS-Fa)[6]。(4)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照顾者,询问照顾者心态、有无负性事件发生,要求照顾者关注患者病情、服药情况、负性事件及心理动态等。(5)建立照顾者QQ群,让照顾者相互交流、鼓励,干预小组成员及时回复照顾者的各种问题,包括患者的疾病、治疗、病情波动迹象、心理变化及照顾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态度等,发现负性情绪的照顾者及时给予电话回访,进行心理疏导。

1.3.2 对照组 对抑郁症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常规的出入院指导和随访观察,应答患者及照顾者自发的电话咨询,不进行主动的电话随访、访谈及建立照顾者的QQ群。照顾者填写BHS,患者填写PSS-Fa。不给予任何干预。

1.4 测量工具

1.4.1 BHS 该量表用于测评照顾者的无助感及对未来消极、悲观的预期水平,共20个条目,采用0~1分的2级评分法,总分0~20分,得分越高表明无望感越强,其中0~3分为正常、4~8分为轻度无望、9~14分为中度无望、≥15分为重度无望。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照顾者的无望感。

1.4.2 PSS-Fa 该量表由美国 Procidano和HeUer设计,用于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由15个条目组成,答案为“是”得1分,答案为“否”得0分,总分0~15分。根据得分情况,将家庭支持水平分为低(0~5分)、中(6~10分)、高(11~15分)3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年评估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变化。

1.4.3 HAMD 该量表可以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24项的版本。这项量表由经过培训的2位评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2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结果不一致时讨论决定。总分<8分,正常;总分在8~20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分,严重抑郁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量脱落情况 对照组中1例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因去外地工作而退出研究,该患者的照顾者也退出本研究。

2.2 干预前后照顾者BHS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照顾者和对照组照顾者BH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照顾者BHS分值明显降低,并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BHS分值也逐渐下降;干预6个月、1年,观察组照顾者和对照组照顾者BHS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照顾者BHS的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抑郁症患者PSS-Fa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PSS-Fa分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PSS-Fa分值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分值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干预6个月、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PSS-Fa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抑郁症患者PSS-Fa的比较(分)

2.4 干预前后患者HAMD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HAMD分值较干预前降低;对照组经过治疗,6个月得分降低,1年后得分又升高;干预6个月、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者HAMD的比较(分)

3 讨论

有报道称慢性病患者的照顾者容易产生无望感,甚至抑郁等症状[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干预后,观察组的照顾者无望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慢性病如抑郁症患者,患者本人长期处于负性情绪,觉得整个世界是灰暗的,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缺少希望等,照顾者为患者做出很多牺牲,但患者依旧不容易改变心态,经常不听从照顾者的建议、不遵嘱服药等,而且病情反复发作,不仅给照顾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带来照顾者较重的精神负担。久而久之,患者与照顾者均陷入负性情绪中,容易对疾病产生无望的念头。而本研究不仅对抑郁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充分关注,且采用访谈、电话随访照顾者,建立照顾者间的QQ群进行交流、相互鼓励和专业人员的及时答疑、心理疏导等,使得照顾者建立一种信念,对抑郁症患者能够全身心地予以关注,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树立信心,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和家人未被社会所抛弃,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降低照顾者的无望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庭支持水平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干预后照顾者无望感降低,在照顾患者时不再表现得很无奈,会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掌握的知识告诉患者病情是完全可以控制、预防的,人生是美好的;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患者降低自己是家庭负担的负罪感,增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而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进一步增加患者及照顾者的信心,并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经过干预,观察组抑郁得分降低,患者基本无抑郁症状。而对照组经过治疗,6个月测评,分值下降较明显,1年后抑郁得分重新升高;干预1年后,观察组因重度抑郁重新入院1例,对照组因重度抑郁重新入院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对照组经过药物治疗,6个月后抑郁症状好转,而后由于得不到家庭很好的支持,患者本人由于经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又间断服药甚至直接停药,因此1年后抑郁评分又再度升高,疾病再次复发。

抑郁症的发生是多源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日常生活占主要作用,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得更加重要[8-9]。本研究正是通过降低照顾者的无望感,提高家庭支持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患者抑郁症的复发率降低。

[1]欧阳燕,韩燕红,邓云云,等.食管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无望感及抑郁状况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0):27-28.

[2]孙亚超.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4):250-251

[3]汤玉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0.

[4]江开达,周东丰.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2.

[5]Beck A T,Weissman A,Lester D,etal.The measurementof pessim ism:The hopelessness sca le[J].JConsult c lin Pcychol,1974,42 (6):861-865.

[6]Studenski S,Hayes R P,Leibow itz R Q,et al.Clinical Global Im p ression o fC hange in Phycal Frailty:developm ent ofam easure based on c linical judgm ent[J].J Am Geda~Soc,2004,52(9): 1560-1566.

[7]耿敬,席淑新,周苹.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74-76.

[8]方向阳,叶静,高春英,等.离休干部抑郁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56-158.

[9]刘西芳,欧红霞.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4):327-328.

(本文编辑:严玮雯)

《浙江医学》“病例讨论”栏目征稿

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本刊自2010年第7期起开辟“病例讨论”栏目,论文结构分为“病例摘要”和“讨论”两部分,以期通过对疑难、复杂或罕见病例的介绍和讨论,交流临床工作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各专科和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医疗水平。现特向广大临床医师征集相关病例,具体要求如下。

1病例选择(1)疑难病例,特别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疑难病例;(2)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和(或)治疗棘手的病例;(3)临床较罕见的病例。以上病例均需最终获得明确诊断或成功治疗,且临床资料齐全,并能提供实验室、影像学和(或)病理确诊依据。

2写作格式和要求(1)病历摘要:分段叙述患者的简要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入院后体检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后治疗方案及病情变化等内容;(2)讨论:分段记录各级或各科或各院医师对该病例的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分析,若为罕见病,则需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病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3)列出相关的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4)全文字数在3 000字左右。

3投稿注意事项 投稿时请务必在稿件末页留下第一作者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同时附上单位证明(证明该病例所有资料属实,无一稿两投,无涉及保密等情况)。

本刊编辑部

2014-09-08)

324000衢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

谭素仙,E-mail:466343621@qq.com

猜你喜欢

负性分值量表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