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5-01-17焦娇
焦娇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也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而面对如此重要的学习方式,想说“爱你”不容易。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更是困难重重,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干扰和阻碍。
从学生的角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经验的盲区障碍。
现在的学生虽然是在教育改革大潮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但是他们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最多的学习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接受式”“他主式”方式。这样,无论是在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认识上,还是在学习方式与方法上都比较陌生,存在学习经验的盲区。同时9年的时间已经使他们形成了习惯,如想改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确实都需要“从零开始”。
二是学生知识积累的欠缺障碍。
高中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还包括他们自身已掌握知识的欠缺。高中课堂教学任务是比较繁重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非常丰富、芜杂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调动自己已有的学习知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思考,学习到更多的、新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想的碰撞固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自己固有的学习知识更是关键。而学生的现状是,无论是固有知识,还是自身能力,都参差不齐,这就无疑成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障碍。
三是学生学习工具的不足障碍。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受限定的,那就是一般是在教室内开展。但是面对更加深、广的高中学习内容,学生除了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还需要借助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小到字典、词典,大到黑板、电子白板、电脑,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工具。而目前空间的限制和自学工具的准备不足,已经成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
四是学生自主学习形式的单一问题。
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每堂课都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学习目标要达成,因此目前阶段高中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是受到限制的,一般在10~15分钟。在仅此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安排给学生的自学任务一般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比较接近的。这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单一不变的自学形式时,难免会出现腻烦、倦怠心理,大大地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从教师方面看,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不敢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与空间。
二是教师自学任务的布置缺少分层,难以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是教师难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的自学情况,不能和学生进行充分对话。
四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缺少适当的、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去。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许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更多的问题、干扰和障碍,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教师自身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角度考虑,从而去“热爱它”,并为此付出不断的努力和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