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2015-01-17李晓艳
李晓艳
为了提高语文检测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试题命制的一些技巧。下面结合一些工作实际,谈谈高中语文试题命制的方法和原则。
一、高中语文试卷的类型
1.课堂检测卷。
2.单元检测卷。
3.学期月考卷。
4.高考模拟卷。
二、试卷命制的一般程序
1.制定命题大纲,确定命题立意和思路。
命制题目不可逾越的纲要,从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包含该命题的全部要求。
2.搜集筛选命题材料。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方案,注重吸收近年来语文高考中的新成果,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语文高考的价值取向,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命题范围要遵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时又要不拘泥于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命题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与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
3.确定题型和试卷结构。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新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共同基础,应成为语文试卷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的意义上体现选修模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内容,以体现高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相关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可以有所不同,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
4.注意命制试卷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即解答每道题的关键点,就是在答题前和答题中,能准确把握该题的题型特点、题干指向、设题的干扰项、解题技巧,明确解答此题所必须调动并使用的知识体系(含知识点、能力点、知识线、能力线),所使用的专用熟语,所施行的解答步骤,所预测的得分点等。完全可以说,把握了着力点,就有了主动出击、科学分析、稳扎稳打、克“题”制胜的亢奋心理,就会排除盲目、焦躁、畏难等消极因素的干扰。因而,找准着力点就可激活答题的兴奋点,定位答题的得分点。
5.分别给予各个小题的详尽答案或参考答案,并对题目和答案本身进行分析解说。
尽量避免试题之间的答案排列形成规律,而导致考生猜题奏效。被选项的设置可以遵循答案紧靠干扰项的原则,也可以相反。
6.成卷后进行一定范围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修改试卷或答案。
7.应加强对命题的研究和阅卷队伍的组织。
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同时对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进行改革。主观题的增加,势必要增加阅卷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效的高考阅卷教师队伍,并在时间、财力上有足够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控制阅卷的质量,尽量减少评分误差。
三、命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牵强的设计。
试题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追求。可以说,试题立意的把握,尤其是题干与选项的搭配等方面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留下牵强、拼凑的痕迹。
2.机械的思维。
试题的能力导向在于让考生从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呈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严谨的思维、合理的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思维的跳跃。
试题的设计应该严谨、顺畅,不能有思维的跳跃,否则会让考生无从下手。
4.答案设置欠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语言表述模糊不清或者逻辑混乱,答案设置容易被猜中或者因为考点重复而答题无效,答案设置不全面或者因为审定前未经检测出现漏洞,命题错误导致没有答案。
四、试题命制应该体现的能力要求
1.知识拓展能力。
拓展型知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教材知识中未能涉及或由于编写的原因而无法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对事件的感受更加完整,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知识的拓展是对教材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深化,是教材知识的合理延伸。
2.材料解读能力。
语文必须以材料说话,没有材料支撑的语文无法让人信服。因此,材料解析题是语文学科的特色,是语文高考无法撼动的有效题型,因此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一直是命题的热点也是难点。
3.信息提取能力。
信息提取是材料解读的关键,之所以把信息提取能力单独列出,是因为对学生而言,由于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信息提取较难,且难度还有高低的不同。
4.教材阅读能力。
考改必须与课改相结合,考试要为今后的教学起引领作用,以矫正“学生只会解题,不肯看书;只会看书,不会阅读,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的倾向,解决学生的教材阅读问题。
5.知识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认识,是学习的根本要求。
学会命题的一般方法后,有益于设计检测方案并予以实施,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和偏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