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优美曲词赏析
2015-01-17王兰秀
王兰秀
从《诗经》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到现在人们唱的“我会爱你到天长到地久,到海枯到石烂”,都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但是,有一种爱却令人肝肠欲断,那就是爱人虽在却要生离。在一个秋风渐起黄叶飘零的日子,又有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就要分离了,那就是《长亭送别》中的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一、情与景的交融
【端正好】选取了碧云、黄花、秋风、飞雁、霜林几个特定的意象,勾勒出暮秋景色,衬托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情。经霜的树林,在充满离愁别绪的崔莺莺眼中,尽是离人的斑斑血泪。一个“染”字,为眼前景注入了心中情,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愁苦的心境化二为一,创造了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滚绣球】选取了柳丝、玉骢、疏林、斜晖几个特定的意象,在莺莺眼中巴不得柳丝成为拴马的缰绳,拉住心爱的人不再前行,疏林成为挂住斜阳的绳索,拖住将落的夕阳让时光永驻。写出了莺莺希望拖延分手时间的心理,由此可见两人离情难舍。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了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她的惆怅和眷恋;听到马的叫声却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痛不欲生的心情可想而知,展现了崔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在《长亭送别》这折戏中,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把看到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感受写出来。见树木,则生出“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得“疏林挂住斜辉”。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也正是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
二、多种修辞的运用
【端正好】“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设问兼拟人,更是创设了悲凄、婉曲、令人哀恸的悲凉意境。
【滚绣球】“听的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对偶兼用,表现在感情折磨下的崔莺莺身心交瘁,写出了离别在即之际莺莺的惊惶心态。
【叨叨令】排比、叠词、反复,使莺莺的满腔愁恨喷薄而出,一泻无余。
【幺篇】“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同。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泥和土。倘若便是泥和土,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夸张兼比喻,恰切地表现了离别之愁使人食之无味的情形,传达出了两人的心曲。
王实甫被誉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曲词语言优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曲词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夸张描写,将人物情感寄附于客观事物,从而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染力很强。
三、特定情态的描写
戏剧有情节,就有人物活动,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王实甫特别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金钏之松、玉肌之减、懒于梳妆等,无论哪一种情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篇课文中崔莺莺的情态,无不画尽其内心的愁与恨。王实甫是如此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充分说明这些曲词达到了文学表现上的极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