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促教,转“后进”为“优”
2015-01-17汪梅
汪梅
面对高中的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推行,高中昔日的精英教育已面临巨大的挑战。学生数量的增加,整体水平的下降,后进生面的增加,给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所谓的“后进生”,他们有许多地方是值得赞赏的:有个性,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有耐心。总之,后进生的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只能据其特点而进行。
一、爱心教育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语文课上我感觉特好,老师向我们后进生提了好几个问题,开始我还不会解答,老师面带微笑地鼓励我们,我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声音也洪亮起来。一节课下来,我感到学习也不是那么枯燥,也不难学了,如果以后每节课都能这样多好啊!”通过这段话,可以聆听到后进生的心声,他们渴望老师既是“严师”,更是“爱师”。老师在课堂上的微笑、鼓励、表扬,都是从老师心底流淌出来的“爱”,这些会立即被学生认同,接受并产生共鸣,这种爱心交融很快就缩短了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一般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不吝热忱地赞赏和关爱,这是自然的,也是应该和必要的。但有一些老师,只倾心于这些好学生,面对那些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却总是爱不起来,看到的都是他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总是冷漠多于关心,批评、斥责、惩罚多于正面引导、体谅和耐心教育,这是学校教育中一种不良教育观念的遗留。其实,那些“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喜欢。因此,施以爱心教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基本前提。
二、赏识教育
据专家调查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仅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当人受过激励后,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90%以上。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赏识教育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要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赏识教育,奥秘在于以尊重、信任、理解、激励为原则,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可见,老师赏识、激励的话语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对于“后进生”来说,受到的多是挖苦讽刺,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中肯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一句赏识的话有时可以扭转孩子的一生。
三、信任教育
哪里有信任,哪里就有不断增加的经验和行为的可能性。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本身应该是很简单而又确定的,可是在这个“以分数为取向”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后进生”都遭遇过老师的“信任危机”。有一次考试,有一位老师怀疑一名女生抄同桌的答案,对她的考分大为质疑,便把她叫到办公室一堂审讯,她却不承认,还说老师不信任她,哭得很委屈。老师大为恼火,把她的同桌叫来对证,结果让老师大吃一惊,同桌讲她最近课下很努力,经常向同桌请教问题,考得好并非抄袭。当时老师就傻眼了,赶紧向她道歉。通过这件事,老师明白,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老师”的最重要特征。这种信任,会使学生感受得到承认的慰藉,消除对老师的猜疑和对抗,促进双方的心理相容,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精神雨露的浇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爱心、赏识、信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以爱暖其心,以赏激其心,以信慰其心,才能使学生得以茁壮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