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年的鱼雷大战

2015-01-17池沙洲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福龙吉野鱼雷

池沙洲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遥远的1894年,去看一场鱼雷“足球赛”。

甲午海战中,中国和日本的所有军舰都装配了鱼雷发射管,所使用的都是德国进口的“刷次考甫黑头鱼雷”。

中国北洋水师的主力铁甲舰“镇远”、“定远”不仅自身装配了3门英制鱼雷发射管,备有鱼雷21枚,还各自搭载了2艘鱼雷艇,每艇备鱼雷2枚,名为“定一”、“定二”、“镇一”、“镇二”。开战时,镇定二舰用机械吊臂将鱼雷艇放至水面——放狗!咬人!

既有军舰,何需鱼雷艇?

军舰本身能发射鱼雷,为什么还要用鱼雷艇呢?

现代鱼雷有多种制导方式,如光学制导、声呐制导、尾流制导、红外线制导,“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基本上是指哪儿打哪儿,相当于“水中导弹”。但是,120年前虽然有鱼雷,但没有制导技术——发射后管不了。

走直线?“黑头鱼雷”的有效射程是400米,超过这个距离,鱼雷的偏航就很严重。走不了直线,一定会绕圈,至于是大圈还是小圈,根据鱼雷的精度和续航能力而定。打不准敌舰不说,发射出去的鱼雷,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常常是自摆乌龙,给自家军舰捅个窟窿。这就是为什么7000多吨的镇定二舰,还要放下15吨的小艇去抵近攻击。

当时的洋务运动领袖,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是一个“鱼雷迷”。他发现水下爆炸能量不易扩散,产生的威力比在空气中更大,“铁舰巨舟立致轰毁,其奏效甚捷,厥功最伟”。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雷比炮强”。

“射门”比分0∶0

在甲午战争的大东沟海战中,鱼雷的攻击效果到底如何呢?

假如我们把鱼雷比作足球,把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比作中国和日本两支国家足球队,来看一下这场比赛的射门得分情况吧。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比赛开场。此时两队相距五六千米,不适宜展开鱼雷战,双方用主炮轰击。临近中场,13时15分,发生了日舰“扶桑”、“比睿”遭中方主力围殴的局面,中方装甲巡洋舰“经远”分别用艉部和舯部的鱼雷发射管各发射了一枚14英寸鱼雷。奋力逃跑的“比睿”航速13节,据日本人的记载,中国鱼雷在离“比睿”舰艉7米的地方错过。

虽然“经远”的这一“脚”射偏了,但这一射意义重大,这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次将鱼雷应用于实战的战例。接下来,替补队员“福龙”上场了。“福龙”不是舰,是艇,排水量120吨,是德国造船工业史上第一艘排水量突破100吨的头等鱼雷艇。

1886年“福龙”交货。值得一提的是,向德国订购“福龙”的是署理福建船政大臣张佩纶,也就是著名文学家张爱玲的祖父。

比赛进行至下半场,15时05分,“平远”、“广丙”二舰率领“福龙”、“左一”两艘鱼雷艇,从东北方向增援,迎面遇上了日舰“西京丸”。别看“西京丸”排水量只有2913吨,是日军舰队中的小弟弟,舰上坐着的可是大人物——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

军令部长有多大?很大!比日本海军省的海军大臣大,当然更比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大。桦山资纪为什么选择“西京丸”这样的小舰作为自己的座舰呢?

原来,“西京丸”是商船临时改装的,环境舒适。桦山资纪是想优哉游哉地在一旁观看比赛。没想到看台的位置选得不好,斜刺里杀出一彪中国队的人马。

“福龙”艇管带蔡廷干见机不可失,在距“西京丸”400米的距离,右侧鱼雷管发射了一枚鱼雷。“西京丸”舰长鹿野勇之进少佐来不及躲避,竟然掉转船头,发扬大和民族的亡命精神,迎着鱼雷高速驶来。在鱼雷接近“西京丸”的最后一刻,舰艏犁开的浪花迫使鱼雷改向,从“西京丸”左舷掠过。“球”被守门员鹿野少佐扑出,“福龙”随即就是一脚补射!在40米的距离上,左侧鱼雷管射出了第二枚鱼雷。这一前一后两枚鱼雷的发射,中间只隔了短短的一分钟。

如果这枚鱼雷能够击中“西京丸”,把大日本帝国的军令部长送上天,甲午战争的结局也许就会改写。

眼睁睁地看着水面下鱼雷晃动的身影,“西京丸”上的日本人惊惶失措,桦山资纪甚至闭上眼睛大叫:“吾命休矣!”然而,鱼雷入水,需要潜行一段时间,才能浮到定深位置。40米的距离太近了,鱼雷穿过“西京丸”舰底,从右舷浮出远去。

面对空门,中国队又一次射偏!难道说,那年头国运不济,天不佑我中华?

比赛继续进行。15时30分,发生了让百年来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幕。

“致远”舰为保护旗舰“定远”,遭日本联合舰队本队5舰围攻。本队驶过之后,第一游击队又来了。这是由日本最先进的4艘军舰组成的战队,旗舰是排水量4000多吨的“吉野”——装配有34门速射炮的“吉野”。

“致远”舰遍体鳞伤,多处进水,舰体向右侧大幅度倾斜,左侧螺旋桨露出水面打转。“致远”管带邓世昌觉得主炮炮弹差不多都打完了,该到了用一用那4座14英寸鱼雷发射管的时候了。

刚才讲过,用鱼雷必须抵近攻击,“致远”一边用抽水机抽水,一边“鼓轮怒驶”冲向“吉野”。

在老电影《甲午风云》中,“吉野”向“致远”射出两枚鱼雷,“致远”避开了第一枚,却被第二枚击中。这样,中日两队的比分终于打破僵局,成了0∶1。然而,据当代学者考证,日本人并没有发射鱼雷,而是4艘日舰猛烈开火,使得“致远”鱼雷室中弹,引起舱内堆放的鱼雷殉爆。“致远”在剧烈的爆炸中沉入海底,我们的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

直到17时40分之后,日影西斜,两军收队,比赛结束,鱼雷“破门”的比分仍然是0∶0。

事实证明,那年头的鱼雷技术非常不成熟,鱼雷不仅航程短,速度慢(22节,比军舰只快了那么一点点),而且存放还不安全。

5个多小时的大东沟海战,没有一枚鱼雷命中移动目标。

海战第二天,日舰重回战场,进行了扫海行动,用一枚鱼雷将重伤搁浅的中国军舰“扬威”击沉。

可见,日本人总结了当时鱼雷的性能——只能打固定靶。“中堂大人”李鸿章的鱼雷战术太超前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龙吉野鱼雷
一樱开全球,是壮美还是哀歌?
鱼雷造反
军事岛 鱼雷人
坚守职责赢尊重
鱼雷也疯狂
仙境的摹写
——论《怀风藻》吉野诗
来,给点魔力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的育性观察
去茶园住账篷体验安吉野奢农业
小鱼雷也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