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第二”竟是草稿

2015-01-17王道杰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季明大草祭侄

王道杰

地球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但是,你可知道,位居第二的行书出自谁手?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颜真卿!可惜,《兰亭序》真迹早已伴随唐高宗入土乾陵,传世的仅是唐代摹本。因此,《祭侄文稿》成为行书真迹中的“天下第一”。

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誉满天下,他的楷书字形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被称为“颜体”,相信很多爱好书法的同学曾临摹过他的字帖。颜真卿不但书法写得好,还是一位爱国将领。

一门忠烈 祭侄文稿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盛世王朝,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突破的时代。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正是在这个时候,国运从繁盛之巅显现衰败之相。公元755年,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率15万大军,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时任平原(今山东境内)太守的颜真卿与其堂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gǎo])卿挺身而出,分别在山东、河北高举义旗,讨伐叛贼,誓死效忠唐室。

颜杲卿的第三个儿子颜季明承担联络员的任务,往来两地之间传递消息。后来,颜杲卿寡不敌众,常山被叛军攻陷,颜杲卿父子不幸被俘。父子俩视死如归,拒不投降,最终惨遭杀害。“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可谓一门忠烈!待风波稍平,颜真卿才得以命人寻访颜杲卿及家人下落,结果只找到了颜季明的首级。面对为国捐躯的侄子的头颅,已届知天命之年的颜真卿扶柩痛哭,百感交集,家国痛,逆贼恨,兄弟谊,叔侄情,真情所至,悲愤交加,文思书意迸发而出,一气呵成,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

心手两忘 独见真情

《祭侄文稿》按时间记叙了颜季明与父一起奋勇作战、壮烈牺牲的情景。从“惟尔挺生”开始到“百身何赎”,是颜真卿缅怀临危不惧、为国捐躯的颜杲卿父子,对“贼臣不救”的痛恨和对颜氏“巢倾卵覆”的悲痛交织在一起,血泪奔涌,往事不堪回首,达到情感宣泄的高潮。从“呜呼哀哉”到全文结束,“尚飨”二字戛然收笔,这段文字的章法从行草逐步变为大草,使作者压抑已久的情感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他蘸着血泪书写,任自己的感情随着文章叙及不同内容而变化,或悲愤,或沉痛,或思念,将所有的感情都挥洒在线条之间,其悲愤激越之情,自然流泻于笔端。虽无意于书,但气贯天成。

因是草稿,颜真卿无暇顾及笔墨的工拙,更无心掭笔蘸墨。在不受任何约束下,他将自己的书法技艺充分地表现出来。字形大小、点画粗细变化悬殊,书体容量大,行楷、行草、大草并存,但整体和谐统一。此稿通篇运笔畅达痛快,虚实相间,气势绵延不断,如大江之水奔流直下。

《祭侄文稿》文以彰忠烈节义之正气,书以显雄浑刚健之神韵,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不知倾倒过古今多少书家。即便今日,我们也不能不为它巨大的艺术魅力所折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季明大草祭侄
悲壮之美——《祭侄文稿》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离线笔迹鉴别系统
当代大草创作被什么局限
瞬变电磁法在四川盐源大草深部隐伏铅锌矿探测中的应用
宝宝
《祭侄文稿》后世传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贤妻
愿同你来日方长
解读颜真卿之《祭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