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

2015-01-17张标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摘 要:高校流动党员是我国党员队伍中的一分子,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通过合理、有效便捷的方式对高校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党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高校;流动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82-02

一、高校流动党员的含义与内容

(一)流动党员的含义

流动党员指离开本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和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本地或本单位未转移组织关系而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中共党员。

(二)高校流动党员的内容

高校流动党员按类型可以分为两类:教工流动党员和学生流动党员。

1.教工流动党员分为教工流入和流出党员

(1)临时聘用、项目聘用、兼职用工、退休返聘、科研合作。教工流入党员主要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用人除了正式编制,还存在着临时聘用、项目聘用、兼职用工、退休返聘等,其人事关系不进入聘用高校,党组织关系转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或加上自己不主动转接组织关系,致使自己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而成为流动党员。

(2)外出进修学习、开展教研工作、出国、离退休和“下海”。教工流出党员主要是高校经常会派出一部分优秀教师到各地参加各类进修学习和教研工作,有一部分党员觉得转接组织关系手续烦琐,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转出原学校所在党组织,这些党员长期在外,原学校党组织对他们联系不够,信息不足,外出单位党组织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不足,很容易使这部分党员处于流动状态;出国的部分教工有故意不按规定办理党组织关系手续的,单位党组织又难以和他们取得联系,以致“脱党”;有的已转出组织关系的离退休教工党员因年纪等原因怕参加党组织活动麻烦,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揣在口袋里,故意不找适当的党组织转接组织关系;还有部分“下海”的教职工党员,因其所在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或对其组织关系不予接收,很有可能变成流动党员[1]。

2.学生流动党员主要为流出党员

学生流动党员主要是毕业生党员,因所在工作单位未建立起党组织、党组织不健全或工作单位尚无着落,其组织关系无从挂靠;出国留学、申请暂缓就业或有工作单位接收但组织观念淡薄,认为转接党组织关系无所谓、意义不大,长时间拖着不办,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就读高校而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二、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特征

(一)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的特征及管理现状分析

1.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的特征

高校教工流动党员有的是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学校编制职工家属、自由职业者等,身份背景多样,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水平不一。

2.高校教工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1)党员身份难明确、人数难掌握。部分教工党员进校后不愿意表明自己党员身份的“隐性党员”和表明了党员身份但又未办理组织关系手续及出示相关证明的“自报党员”,这一部分党员身份难以明确,学校党组织对教工党员人数难以正确掌握,党组织活动难以高效开展[2]。

(2)管理不到位,党员作用难以发挥。教工流入党员因原单位党组织管不到,现党组织又不好管,渐渐脱离党组织,对党组织活动态度随意,党性意识淡化,党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特征及管理现状分析

1.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特征

(1)毕业生流动党员总体数量大。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以及高等学校根据1990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和1996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大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力度,使高校流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3]。

(2)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文化程度高、年纪轻、党龄短、可塑性极强。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 788个,截至2013年底,学生党员统计数据有260.4万名[4]。这种党员总体数量呈正增长而学生党员呈负增长的趋势表明:党中央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党员进行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只有拥有较高管理、技术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在党员中发展较快。

(3)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洁,日渐功利化。近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不少用人单位把党员身份作为评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标准,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对党员身份的强烈追求,入党动机不纯洁。

(4)毕业生流动党员渴望归属感,需要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初入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易产生孤独、迷茫的心理,此时需要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2.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1)管理方法陈旧。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培训教育习惯于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管理方法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一些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所在地与其工作生活所在地不同,因而无法及时参与组织学习。对其的教育内容上却较单一、空泛,空讲理论,与生活实践脱节,与流动党员的切身利益不相关。

(2)人员分布广、流动性大,难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一些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存在害怕、畏惧困难的心理,从而减少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在做毕业生流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时也一般都流于形式。

(3)学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有些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没有明确党委组织部门、各院系基层党总支部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脱节,使得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呈现“盲点”,致使毕业生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不到位。

(4)管理内容照搬管理任务,不能因地制宜。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流动党员,不能对其施以与在职党员完全一样的管理,而党员管理内容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规定,造成流动党员管理内容照搬上级指示安排,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内容。

三、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的建议

面对党员队伍中的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合理、有效、便捷的方式提高并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全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进并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

高校党支部在党员流出时要做好统计工作,收集好党员的各种联络方式,如QQ号、微信号、微博、邮箱、易信号、手机号等等,可以以高校为单位建立QQ群或微信群甚至“好友圈”,及时发布各种消息,与流动党员保持良好联系;利用网络,成立类似“网上党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学习窗口”,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网站上发布很多关于党员教育的学习资料和视频,高校流动党员可以在网站上实名注册,通过学习资料看视频写感想积分;设立论坛,集思广益,就党的某方面问题踊跃讨论;利用手机,发挥“12371”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和全国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的作用,定期发送党员教育手机报或手机短信;同步开发手机APP,手机与电脑配合使用,方便流动党员更好更方便地联系和学习,形成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自动联系、互不脱节的网络管理机制[5]。

(二)针对不同领域特点,开展分类教育培训,丰富流动党员培训内容和方式

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中央要求和各自实际,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进行培训。采取集中教育、脱产培训、集体学习、网络培训、自主选学、个人自学等方式,运用专题辅导、报告会、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现身说法、交流研讨、结对帮学等方法开展教育培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生产经营技能、业务能力培训,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实行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联动培训方式,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培训,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跟踪培训和返乡后的培训。

(三)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科学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高校在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特点,创建灵活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专人负责制度,抽调专人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把组织关系暂留在学校的党员编入该支部,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联系这些党员,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活动安排,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监督流动党员及时提交思想汇报,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动态。同时健全各级基层党组织,真正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四)加强流动党员党性、党风教育培训

加强流动党员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把党章作为加强流动党员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和必修课,深入开展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引导流动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引导流动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带头遵守工作和生活纪律,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纪律性。

(五)转变思路,为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重视程度,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毫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夏小和,董玉山.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70-74.

[2]邓江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职工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3(3):49-53.

[3]朱永平.建国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沿革与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3):53-56.

[4]孙应帅.十八大以来党员数量结构不断优化[EB/OL].(2014-

09-23)[2014-12-2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2

3/c83850-25715399.html.

[5]徐海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3-34.

收稿日期:2015-01-04

作者简介:张标(1987-),男,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