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考

2015-01-17于佳任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

摘 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参与国家各级政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政权的一个鲜明特色。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务实开展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深切体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党外干部;多党合作;培养选拔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78-02

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既能保持领导队伍结构合理,又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是党发展壮大的根本。

一、新时期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始终立足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探索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更多的关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这一必要且有效的方法。

(一)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中共中央關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党外人士通过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国家政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够更好地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因此,执政党要想掌好权、用好权,需要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同时,自觉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和帮助,内力与外力形成良性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二)深切体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

《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在分析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中提出了“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的概念。培养和选拔更多优秀党外人士参与国家政权,拓宽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因我国社会深刻转型、社会分层加快、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所产生的各种政治诉求,反映“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焕发出巨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贯穿于中华民族政治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理念就是“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差异、矛盾的前提下,通过有效途径或制度,促成矛盾的转化与解决,使双方达到协调和均衡。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培养选拔更多的党外人士进入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既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具体体现,又能够集中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党外人士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达到政通人和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着力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坚持“党管干部”核心原则,在党外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和培养选拔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上升认识高度,营造政治环境

1.深化对党外干部工作的认识。任用党外干部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繁荣发展、“文革”期间的低谷、改革开放后的复苏与发展到共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党外干部能否得到任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能够得到加强与党的事业兴旺与否息息相关。因此,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既是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保证和具体体现,也是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措施,绝不是权宜之计和搞陪衬。

2.客观评价党外干部。打破陈腐观念,克服保守思想,走出党外干部“人才少”、“经验少”、“发挥作用难”的认识误区,切实解决“三多三少”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主流与不足的关系,坚持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待党外干部,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主要看党外干部的主流和发展潜力;要处理好党外干部的进步性与广泛代表性的关系,既要注意党外干部的进步性不降格以求,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代表性不求全责备。

(二)实施培训计划,奠定人才基础

1.加强政治指导。培训党外干部,关键是使他们能够继承老一辈非中共人士的优良传统。要使他们在政治上与我们党密切合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为此,应认真研究和遵循党外干部的成长模式,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切实提高党外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外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依托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做好党外人士的轮训。组织和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多党合作理论、方针和政策,使党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更加牢固。

2.加强实践和培训。帮助、关心和照顾党外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一般都曾从事专业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单一,缺乏多岗位锻炼,有的同志不熟悉政府部门的工作,组织领导和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规则。党委、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创造更多的实践和培训,让党外干部能够施展才华。例如,实行挂职锻炼,帮助领导经验的积累;安排一些关键岗位,让他们承受考验;实行岗位交流,让他们行使多个岗位领导职责,拓宽工作领域,丰富领导经验,使他们有效提高综合能力。

3.丰富资源储备。培养党外领导干部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党外干部资源储备,要将其作为党外干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性的政治任务。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党外后备资源储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代表性强,能够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后备干部候选人名单,进一步制定早期培养锻炼计划。同时,要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的管理,对党外后备干部要建立档案,定期考察,及早察觉其缺点和不足,及时纠正和弥补,使后备干部得到全面的培养。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参与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使之成为各级党委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首先,建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领导责任制,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制的检查落实,由组织部、统战部联合组成考察组,检查领导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第二,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以由组织部、统战部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和交换信息、通報情况。第三,加强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的配合。在党外干部发现、培训、选拔、任用、管理各个方面,共同规划、共同物色、共同选拔、共同管理,不断提高“人选共选、责任共担、形成合力”的思想认识,共同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各基层单位党委(党组)是党外干部发现、培养的源头,因此组织部、统战部善于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听取汇报、走访调研等形式查找薄弱环节、总结摸索规律、听取意见建议,对于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一是明确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范围和条件。党外干部同样适用“党管干部”原则。由于党外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因此在党外人士提拔任用考察中,还应将是否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否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与把握能力、是否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全面客观评价党外干部。二是明确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干部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向党外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渠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已确定的后备干部到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和轮训,加强政治引导。三是建立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在党外后备干部中选拔有发展潜质的人员,采取多岗位锻炼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进行交流轮岗或挂职锻炼,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对特别优秀、有培养前途的,要坚持跟踪考察,条件成熟后大胆选拔担任行政正职。

3.加强后备干部的跟踪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组织要改进和完善制度,严格制定管理办法,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一是健全党外后备干部产生机制。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确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民主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党组)集体研究、报上一级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人选一经确定,就要保证其发展成长的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其培养方向。二是做好对党外后备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党外后备干部的考察在结合年度考核、班子换届考察的基础上,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经常性的观察和了解,从中掌握一些成熟的优秀的后备干部,为进一步推荐使用做好准备。可以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专门人才库,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做好备用结合,有效化解无准备、无计划,使用时才仓促去物色人选和有备不用、人才沉积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帆.论辽宁省党外干部的选拔机制[D].沈阳:东北大学,2005.

[2]牛娜.改革开放以来党外干部任用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5-01-30

作者简介:于佳任(1982-),男,吉林吉林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社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
多党合作理论的辩证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理性思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问题探析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