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节日祭祀习俗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015-01-17徐俊晖谢沛宏冯海茜
徐俊晖 谢沛宏 冯海茜
摘 要:“节日祭祀”是东莞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具有很多特定含义的仪式和乡规民约。分析传统节日祭祀习俗对东莞经济效益的作用,研究节日祭祀习俗对市场劳动力的重要维护作用,以及礼俗活动对于鸡和猪的市场需求下,促进了当地养殖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礼俗;祭祀;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04-02
“节日祭祀”是东莞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具有很多特定含义的仪式和乡规民约。这种祭祀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所有参与祭祀神灵的东莞民众在家中开设的宴会。这种宴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影响,又是一种市场需求的表现。因此,东莞节日祭祀习俗是研究东莞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的因素。
东莞节日祭祀习俗在特定的场合下,并不是一个迷信的消极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祭祀习俗形成了特有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效益,是东莞地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这些表明了节日祭祀习俗对于地方经济运行的实际影响。这是节日祭祀习俗的经济效益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结果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经济运行,这是其最大的经济收益。
一、对社会劳动力市场的维护与发展
东莞节日祭祀习俗需要举办大量的宴会,这些宴会的食材都是来源于日常食物,其中以鸡和猪为主要角色,结合其他不同象征意义的食物进行料理。在举办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参加相关活动。
在东莞的劳动力市场上,每个劳动力的获得都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本地人员,还可以通过外来移民进行补充。节日祭祀习俗带来的劳动力补充是对市场维护的重要因素。每逢遇上传统节日的祭祀,东莞地区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包括承担部分劳动的家庭劳动力以及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尤其外来移民劳动力是一个最关键的部分。因为,东莞各地的传统节日祭祀之中,各户各单位不但操持家务,而且还需要进行各种仪式中的重体力劳动。在劳动中,外来移民起着与本地人员相同的作用。从表面看,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损失了一定的劳动力。特别是每逢传统节日祭祀开始的时候,市场对劳动力产生大量的需求。然而,这种市场的需要量常常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这种劳动力转移和互相利用,使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某种程度的平衡和补充。
相对而言,节日祭祀习俗所建立的劳动力转移关系,对劳动力市场的补充起着发展的作用。如东莞企石镇的“黄大仙诞”,同祭一个地方神灵,表明了一种信仰共同体的社会关系,民众在“黄大仙诞”存在钱财和劳力协助的义务。维持祭祀顺利进行,主要是通过民众结成的互助组织和筹钱招聘一些劳动力来进行祭祀活动。所以,节日祭祀习俗导致了劳动力发生转移,而且能对劳动力的利用进行组织。这一点对东莞地区的经济效益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更新、确认和扩展的核心是不断变化的,总是在一個旧的经济效益消亡而新的效益又建立的过程中进行转变。给予这些转变以社会合法性的,不是法律或政府,而是社会需求产生的形式。礼俗祭祀就是这种社会需求的具体表现。通过一个家庭的节日祭祀上,甚至能够体现出家庭社会关系中这一代人的关系形成和终结。婚姻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的社会关系诞生的仪式和表现。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上,妻子都会选择随丈夫家庭居住。这种关系的诞生最好表现是,妻子参与丈夫家的节日祭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家庭劳动力的维护和表现。同时,由于上一代祖辈的去世之后,家庭分开举办节日祭祀的行为,以后就很少来往了,也是象征一个家庭一代社会关系的结束。
因此,节日的祭祀是一种为东莞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维护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地区社会关系的诞生和结束。
二、对当地经济的促进和影响
节日祭祀习俗以其特有的形式促进了社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对社会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影响。以祭品的鸡和猪为例子,由于节日祭祀习俗对当地鸡肉和猪肉产生了大量的经济需求。
(一)礼俗祭祀对于养鸡业的促进作用
早期东莞地区饲养的鸡都是以本地鸡种为主,生产效率非常低。由于节日祭祀习俗的宴会对于新鲜鸡肉需求量非常大,进一步刺激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改良鸡的品种,提高生产量。东莞在1950年便开始从国内外陆续引进适合当地养鸡业发展的新品种。在鸡的引进种类中,对本地养鸡业有重大影响的种类分别包括:做肉鸡配套杂交母系使用的白洛克鸡种;原产于澳洲的肉蛋兼用型品种的澳洲黑;肉质优良的九斤黄鸡;原产于美国洛德岛州的洛岛红鸡;在美国本土育成的肉仔鸡杂交AA鸡;细骨肉厚味浓的石岐杂鸡等优良品种。主要用于与本地鸡杂交改良鸡的品种,同时进行纯种繁育,进而提高鸡的生产数量。这改良技术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礼俗祭祀对于鸡肉的市场需求引发,最终进一步发展东莞的养鸡业经济效益。
东莞引进了新品种的改良鸡,主要的优势是体现在繁殖和产肉的效率。这些改良鸡种能够把0.87公斤饲料转化成0.45公斤肉。由于礼俗祭祀对于新鲜鸡肉的需求量极大,使得大部分的民众都很愿意去改良养鸡技术。例如,通过给鸡服用抗生素使鸡的感染率减少;为提高鸡的存活率和生产率,民众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技术来提高鸡的存活率,就是用烙铁把鸡的嘴烙平,减少鸡群之间互相啄而导致死率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使公鸡的翅膀比小母鸡长得更长之类的技术,完全克服了对幼鸡很难分辨雌雄的情况,进一步提高鸡的生产数量。
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使得民众能够克服重重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设备也被引进了养鸡业与养猪业。例如,通过对养鸡场的温度调控,使用日光灯进行24小时的照亮工作,让鸡始终保持清醒,而且能够不断地进食。鸡蛋在孵出以后的17天之后,它们的体重已经接近1 800克,完全可以上市进行交易。这个周期只是以前所用天数的一半。在高级自动化的工厂,这些鸡的处理过程,包括宰杀、拔毛、开膛、冷藏,装箱都由自动机器完成,速度达到以每秒钟1只鸡的速度进行工作。
(二)节日祭祀习俗促进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20世纪70年代时期,节日祭祀习俗也对猪肉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根据改良的方式,对于改良养猪业的方式和改良养鸡业的方式十分相似。
例如,使用盘克杂交猪是以本地品种为母本,长白猪为父本进行单杂交,产生杂种一代。这种杂交猪的优势在于屠宰瘦肉率达47%。在东莞节日祭祀的时候,杂交猪上市量已经占本地猪总量的30%。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了进一步解决节日祭祀中,对于猪肉需求的大量增加。东莞引进一种中型的“约克猪”,全面开展杂交改良,以期达到增加猪肉产量的效果。约克杂交猪在市场上很快被广大的养猪户接受和饲养,上市量已经基本达到占全东莞市养猪总量的50%。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东莞的礼俗祭祀对养猪业的需求持续增加。为了进一步满足这种需求,养猪业需要提高猪肉的产量。开始再引进外来猪种,与本地猪配种,进行杂交进而改良本地猪种。经过长时间的推广,这种杂交猪已经普及全部东莞地区。而且杂交肉猪甚至约占原来东莞猪的产量总数的85%以上。这种猪已经成为东莞养猪业的主要种类。
总的来说,在节日祭祀礼俗经济对鸡和猪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使人们能真正认识到养鸡和养猪的市场潜力。这种潜力对市场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在市场的需求关系的影响下,养鸡业和养猪业的供应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都愿意引入新的技术和品种来改进和增加鸡和猪的产量。当这种技术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必然对当地的养鸡业和养猪业的生产力有进一步的提高。鸡肉和猪肉价格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少上涨,而且鸡肉和猪肉构成整个节日祭祀食材的核心材料。
三、结论
在家畜中,猪能够通过体内的消化系统,把35%的饲料转化为肉。与其他祭祀用家蓄的消化能力相比之下,羊只能转化13%,牛就只能转化为6.5%,鸡能够把饲料转化为肉的效率和猪的效率非常接近,比牛的效率高出5倍以上。在这种消化系统转化的優势下,民众选择鸡肉和猪肉作为主要的祭祀品,一方面,是因为在祭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祭品的含义和体现出传统节日祭祀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祭品的实在意义。
礼俗祭祀是以民众对地方特色信仰为核心的祭祀活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围绕祭祀进行。鸡的寓意可以概括为:沟通阴阳两界。也就是说,鸡是一种让民众在人世间和神圣世界对话的工具。“吃鸡”这种行为就是为了让这种能力得到实现。“吃猪肉”则是希望来年能够得到巨大的财富和温饱,也是属于一种祭祀的行为。祭祀的时候,用鸡作为祭品,就是一种利用这种能力与神灵或祖先交流;以猪肉为祭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这种需求的影响下,东莞节日祭祀习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种经济效益不仅仅是体现在传统节日祭祀开展过程的时间段里面,更多是体现在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在祭祀中,产生了对鸡肉和猪肉的大量需求,迫使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养鸡和养猪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地方劳动力有重大的发展和维护的作用,也是一种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加快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汉威.湛江“年例”变迁(1892—1992)[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2]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叶春生,施爱东.广东民俗大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15-01-14
作者简介:徐俊晖(1993-),男,广东东莞人,学生会主席,本科,从事经济学投资方向研究;谢沛宏(1991-),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从事经济学投资方向研究;冯海茜(1995-),女,广东珠海人,本科,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