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015-01-15闫石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城市

闫石

摘 要:开封市滨水景观设计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技术手段的局限,对艺术及文化要素缺乏深入挖掘,景观设计人员与使用者缺乏沟通,加之行业起步较晚,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经验,使得正在建设的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水系工程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125-04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水湖岸形态生硬,使现有设计忽视了生态水系建设;环境小品设计整体性的缺乏,滨水区周边的建筑环境凌乱,滨水绿化带层次单调,导致了视觉审美效果存在明显不足;滨水空间亲水功能缺乏,安全性考虑不足,体现城市特色不明显,使滨水景观设计缺乏人文精神;加之交通辅助功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设计过程公众参与度较低,以至于水系工程中滨水区的综合效能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

一、现有设计忽视了生态水系建设

(一)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水生态系统失衡

水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主体元素,是构成良好的滨水区景观的前提。开封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47亿m3,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72.9m3,而市区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0.81亿m3,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5.6m3,约为全国人均的1/20,水资源严重匮乏。虽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但过境黄河水量丰富,黄河水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发展用水仍然靠大量开采地下水维持,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以开采水源地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引起地面径流减少。同时,雨水资源、中水资源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用水量严重不足。

开封市的多数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只有贾鲁河和涡河有少量基流。市区内的黄汴河、惠济河、广济河、利汴河等河道缺乏天然水源,部分河段出现干涸现象。市区内的大多数河道的主要功能为排泄城市雨、污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使河道的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城区雨污合流管网现象还比较严重,亟待改造,而且缺少必要雨水净化措施,入河雨水严重污染了河道的水体。即使是滨水景观建设状况较好的包公湖和龙亭湖的截污工作也尚未全部完成,水质状况也不理想。

由于存在着严重水体污染、河道堤岸工程的阻隔、生态环境水量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城市滨水岸线萎缩、河道干涸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市水体中的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生物等大多消亡。不但失去了水体的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严重破坏了滨水景观的环境。包公湖、龙亭湖等区域建成景观多为人工种植的植物花卉,河道之内基本没有观赏性动植物生存。日常两岸植物灌溉也无法从河内取水,仍需另建管线浇灌。看似内容丰富的“滨河美景”仅仅是人工环境的堆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被阻断,各生态系统元素之间缺少联系,生态失衡现象严重。

(二)滨水护岸形态生硬,缺乏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

基于城市泄洪排污和加固河堤的考虑,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将河道堤岸硬化和河道底部的衬砌。不可否认,采用这种设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岸的稳定性的作用,而且能够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坡岸显得整齐划一。特别是设计、施工难度较低,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因而在近几十年国内的城市河道治理项目中,滨水护岸硬化的处理技术被广泛采用。

然而,滨水护岸硬化对滨水区域内的景观环境和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僵硬顺直的河道使其自身失去了原有自然形态,不仅减少了水在河道内停留时间,降低了蓄水的能力,也阻断了水—土壤—生物之间的循环和联系,滨水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特征被悄然泯灭[1]。

随着开封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中人工构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内大面积的土地被铺装硬化,开封市的热岛问题日益突出。滨水护岸硬化问题带来的影响日趋显现,同样也是开封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根源之一。开封市气候比较干燥,春秋两季多有大风天气,加之城区内缺少自然水源,年降水量偏少,因而现有水系资源对于开封来说尤为珍贵。但现有河道护岸的大规模硬化改变了城市水文循环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河道内蓄水能力较低,仅有部分河段依靠人工水坝拦截和人工放水致使水量较为充裕,基本上无法保证对城市的气候进行调节。

二、视觉审美效果存在不足

(一)环境小品设计缺乏整体性

城市滨水区景观中的环境小品包括环境雕塑、座椅、步行道、垃圾桶、照明灯具、滨水活动平台、桥梁等设施。环境小品设计除了应满足人们在滨水区域活动时使用功能上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到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体量、尺度、色彩、质感等视觉设计要素方面对环境小品设计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强调的整体性原则并不是要求环境雕塑、座椅、垃圾桶这些设施在外形尺度、造型样式上的完全一致,尤其是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周边的环境特征,即使是同一城市的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也会因为存在不同区域特征和文化背景而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风格[2]。因此,针对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环境小品所探讨的整体性问题是指在某个较为完整的区段内达到设计风格的统一和视觉效果的和谐,缺乏整体设计的环境小品即使外观华丽也不能充分发挥美化滨水空间的作用。

以开封市龙亭西路与西门大街路段的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沿岸绿化带中穿插放置了许多环境雕塑。就个体而言,这些雕塑形态各异,做工和选材上都较为考究。有表现社会生活的题材,也有展示传统文化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初衷是想通过不同题材的作品表达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从整体上来看,雕塑与雕塑之间、雕塑与环境背景缺乏联系。从西门大街沿水系工程走到包公湖西路段,雕塑的主题差异较大,传达给人们的信息不够连贯,在整体雕塑的布局缺乏节奏感。一些作品被机械地置于空地之中,没有充考虑到与周边环境背景的有机结合,不但影响了人们观赏的视觉效果作品,而且观众也无法领略到雕塑设计本身的含义。同时该区域内桥梁设计由于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个体风格差异很大,整体视觉效果遭到了破坏。endprint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多数滨水区存在着环境小品建设滞后的问题,甚至在包公湖南路的有些滨水地段根本就没有景观元素的体现,更无从谈到整体美观的视觉效果。

(二)滨水区周边的过渡空间不足,建筑环境凌乱

从物质层面讲,城市滨水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构筑物。从视觉的角度来看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构成不仅包括水体本身、紧邻水岸的景色,还包含了滨水区域视觉范围内的建筑景观。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们从不同视角欣赏和观察景观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视觉效果。例如,从桥面上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会使人感受到河流的纵深感。形成这种纵深感的印象主要来自水体、护岸等河流构筑物的形态构造。而站在河流的对岸所观察到景观的纵深感来不仅自于水体、护岸等近景元素的形态,还包括了滨水景观区域临近的建筑物高度、与滨水景观之间的距离、外观以及建筑群落的形态等远景元素。充裕的滨水区域过渡空间不仅是为了提高滨水景观的防洪能力,也是构成滨水景观扩大视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前提。同时,滨水区植被宽度在30m以上方能有效起到降温、防污和净化环境的作用,而现在国内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化面积达不到此项要求。

近年来,开封市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受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业用地需求激增的影响,滨水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潜在的升值空间,成为众多开发商争夺的黄金地段,致使滨水区的土地资源紧张,能够留给城市公共空间的备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高昂的土地成本导致了开发商的过度开发,拥挤的高楼大厦造成了景观视线不通畅、建筑空间轮廓线平淡、抢景败景现象严重。像近年经过治理情况较好的包公湖和龙亭湖滨河景观也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建,两岸的建筑非常密集,已经没有向外扩展的余地。人们对于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早期的滨水区建设规划仅仅停留在河湖水体的治理和沿河绿地建设的层面上。开封市滨水区临近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住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成年代和建筑风貌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指导和建设管理,多数地段建筑环境较为凌乱,除龙亭湖域内的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以及翰园碑林滨水区景观建设用地较为充裕、建筑形态较为整齐、视觉效果较好之外,水系工程中多数滨水区景观难以与周边建筑物进行有机的融合。

(三)滨水绿化带层次单调

在水系工程周边景观基础较差的滨水区,绿化带的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多为自然生长的乔木和人工种植的草坪,缺乏中间层次的植物搭配。在景观建设和管理较为完善的繁华地段的滨水区域,往往为了达到整齐的效果将地面的草坪和低矮的灌木修剪成机械的几何造型,使得绿化带人工痕迹加重,缺乏自然和谐的视觉美感。在包公湖西路新建的滨水区域内,为了追求宽阔水面的视觉效果,乔木植物用量偏少,使得景观过于直接暴露,景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干扰。

三、滨水景观设计中缺乏人文精神

(一)亲水功能缺乏

亲水功能是指滨水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在滨水景观区域内散步、运动、戏水、垂钓等与水联系紧密活动的功能,使人们在与水接触时能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当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受现代人文主义影响,亲水功能的发挥与否成为评价滨水景观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

当然,清洁的水体是人们进行亲水活动的前提,完备的亲水设施是人们从事亲水活动重要的工具。由于开封市的河道建造初期只考虑的是排污泄洪的需要,对滨水景观氛围的营造以及人们与水相关的活动考虑不足,滨水区域内水质较差、缺少栈道、水上平台等亲水设施的建设,僵硬陡峭的滨水护岸将人与水隔离,从而导致城市滨水空间丧失了应有的亲水功能。除了在公园的湖泊可以供人们划船、垂钓等亲水活动,在已经修建的水系二期工程中南北连接区域内,人们只能在沿岸步道上望水兴叹。在本来就缺水的内地城市,人与水之间的距离感被拉大了。

(二)安全性考虑不足

景观使用的安全性能是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性关怀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满足人们亲水、戏水的愿望,同时还应避免水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无论是在水中划船,还是在陆地观景,人们都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活动空间,安全是一切亲水活动的前提活动的基础,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水的向往,还会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

前文我们提到,由于开封市的多数河道都承担了城市的排污泄洪的任务,河道护岸多是采用整体硬化处理手法,这种建设形势带来的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泄洪能力降低。每到暴雨时期,开封城区内的低洼地段都会出现排水不畅,积水横流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安全。

同时,滨水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滞后,建设随意性大,也是开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包公湖、龙亭湖和龙亭公园等景观基础较好的区域活动的人群较为密集,滨水防护设施设计常存在格栅设计高度偏低、材料抗风化能力差、损毁现象严重等问题。警示标识缺乏规范的设计,随意性比较大,游人溺水事故时有发生。

(三)文化理解的欠缺、城市特色不明显

城市滨水区域作为人们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汇集了丰富的城市文化和人们的精神诉求。除了满足人们散步、运动、交流等使用功能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到人们在视觉审美、地域文化、城市特色等精神层面的感受。由于城市的河流、水渠往往会流经城市的多个地段,每个区域都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因此我们可以说,城市滨水区是连接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景观文化长廊,滨水景观必须是以城市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为基础来进行设计。

目前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普遍存在对于文化理解的欠缺和城市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缺少深度挖掘,对于传统文化引用主要是将大量对仿古和复古的景观元素置于景观环境之中。我们经常会在滨水景观中看到一些古代的人物的雕像和仿古的建筑小品,但是这些传统元素并非都是来自于开封本地,或者与开封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仅从外形上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意味。而对于现代文化特征的主要是通过华丽的装饰材料和工业感较强的环境设施来表现,而这些特征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具备,而开封的城市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endprint

四、滨水景观使用功能欠缺

(一)交通辅助功能薄弱

整个水系工程中有多条河流穿越市区,滨水区域广泛。但由于各条河流穿越学校、医院和公园等环境相对独立的区域,滨水区人行步道与城市主干道交通被沿岸单位阻断。水系工程内的一些滨水干道被水体分隔,缺少桥梁和支路的联系,交通辅助功能不理想。虽然开封河道的水位无法提供水上交通的功能,但滨河区域可以充分利用步行道的资源来提高滨水景观使用的多功能性。在较为开阔的滨水地段,在不影响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设自行车通道,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开封市的交通压力,还可以建立一条风景优美的环保通道。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发挥城市滨水景观使用功能的重要因素。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由于建设投入力度的不均衡,许多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垃圾桶、公共卫生间分布不均;供人们休息、遮阳挡雨的设施缺乏,不易于人们在夏冬季节活动;沿途公交车站点和停车场少,居住地较远的市民参与的机会减少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滨水景观的吸引力和可达性降低,从而削弱了城市滨水景观使用功能。

(三)设计过程公众参与程度低

公众是城市滨水景观的真正使用者,只有大众广泛参与的设计才能真正创造出最富有地方特色、大众喜爱的滨水空间。由于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同时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所以一般最终设计方案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前期调研、公开招标、设计方案评议、各职能部门逐级审批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得以确立。根据规定,参加招标的设计的单位必须是具有一定资质的部门,而本地的设计单位由于在景观设计行业中起步较晚,所以在投标的竞争中一般都是国内发达城市资质雄厚的设计单位中标。这些设计单位曾经完成过相关的建设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开发的经验。但是这些单位多来自于上海、南京等外地城市,虽然在设计前期也到项目所在地做实际调研,但是对于本地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了解还是有限。由于受到时间和财力的局限,设计人员与广大市民缺少沟通。同时,基于对投标方案的保密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无法将方案公布出来,广大市民没有机会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判,更不可能接触和参与到设计工作中来,因而设计方案实施之后中总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群众满意度不高。

五、开封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限制

由于开封市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偏低,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有限,致使城市现有水资源严重匮乏。同时,城市滨水区水体污染严重,使滨水景观中最重要的自然要素受到破坏。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是开封市滨水景观生态效用难以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二)技术手段的局限

由于开封市在近年来的河道治理中大量采用河底和护岸硬化的处理技术,使得滨水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被阻断,滨水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特征被泯灭。这种陈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城市河道的形态单一,缺乏自然特征,已经不能符合当今人们构建生态景观的要求。

(三)对艺术及文化要素缺乏深入挖掘

由于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在众多景观要素云集的滨水空间缺少对整体节奏的控制和把握,致使滨水景观的视觉效果不理想。同时,设计人员对开封城市的文化要素挖掘不够深入,使得滨水景观中缺乏文化内涵,进而产生了景观形式雷同,缺乏地域性特征的问题。

(四)景观设计人员与使用者缺乏沟通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人员与使用者——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是景观设计效果理想与否的关键。城市滨水景观是否充分发挥它的各项使用功能,城市居民最有发言权。而且设计人员应在一开始设计时就与未来的用户沟通,因为越往后拖,就越难对设计方案做出根本性的修改。

由于景观设计人员所面对的客户未必是景观的终端用户,很多情况下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城市管理的决策者,即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而不是使用大众。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人员应加强与城市市民的沟通与交流,认真思考和分析市民反馈的意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使用功能。

(五)行业起步晚,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经验

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开发和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由于开封市的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行业起步较晚,相关建设单位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经验,部分景观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工程重建、改建的情况屡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六、结语

希望通过对上述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找到解决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问题的途径,这也是制定解决对策和改造措施的重要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
城市滨海环境设施设计探析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