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中的应用
——“用矫正反馈”代替“订正”

2015-01-15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赵睿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本题矫正体验式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赵睿英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中的应用
——“用矫正反馈”代替“订正”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赵睿英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同一问题知识点的考、讲、订正环节步步落实到位,但仍然不知所措的现象设计了一个矫正反馈的环节,即用“矫正反馈”代替“订正”,变“教师要你订正”为主动做题,心态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矫正反馈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质上就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之一。

体验式教学 矫正反馈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注重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评讲试卷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这对复习、对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至关重要。目前,试卷讲评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教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犯难”,学习上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讲评过后再考同样的题目,正确率并没有提高。同一知识点,题干稍加变化,还是不知所措;考试屡考屡败,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从数学教学实践看,错误是难免的,但学生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说明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矫正反馈这一常见而又重要的教学环节进一步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考过、讲过、订正过再考仍然不知所措的问题在试卷评讲中设计了一个矫正反馈的环节,矫正反馈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质上就是体验教学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显然体验不仅以身体之而且以心悟之。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也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即其强调五点:体验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体验必须是亲身的经历;体验必须“度过一段时间”;体验要获得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通过学生本身的心智活动,体验式学习。本文是将这一体验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试卷评讲的教学中,即用“矫正反馈”来代替“订正”。以前,每次试卷评讲完都布置订正作业,但学生订正后下次做同一类题目仍然犯以前的错误或仍不会做。反思原因后发现,问题出在学生订正过程中没有将以前不会的题目通过自己的心智活动获得新知,而是带着厌烦情绪照搬、照抄教师的解题过程,即便订正本上题目做得清清楚楚,脑子里却是糊里糊涂,导致下次考试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以前的错误记忆。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笔者采用了矫正反馈代替订正,这种方法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可。做法如下:将每天上课讲过的题目按照它涉及的知识点稍作改动,编成一套矫正反馈的讲义。学生对这样的练习不但不排斥,而且非常愿意尝试检验自己当天的听课效果,这样就变“教师要你订正”为主动做题,心态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

一、在概念的理解上反复运用矫正反馈

例1,集合A={y|y=x2-2x+3},B={y|y=-x2+2x+3},求 A∩B。

许多同学未弄清本题是点集还是数集,数集中代表元素的意义。

矫正反馈:

1.A={y|y=2x},B={y|y=-x2+2x+3} ,求A∩B

2. A={(x,y)|y=x2-2x+3},B={y|y=-x2+2x+3},求A∩B

3. A={y|y=x2-2x+3},B={y|y=lg(-x2+2x+3)},求A∩B

本题组的三个小题并不是一起出来让学生完成,而是分批循环式的训练,通过三个题目的类比训练,强调要注意观察集合中代表元素,弄清其表示的含义。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应注意哪些方面。这样的订正方式,刚开始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后,不仅评讲有效性有很大改观,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所以,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

二、函数思想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在感官认知及教师教授的基础上体验探究

本题考查了分式函数求值域的一种方法——判别式法,学生刚接触此题时无从下手,通过讲解分析虽然懂了,但由于有一定的运算量,有些细节会出现错误,所以有必要出一道同类型题再练习巩固。

矫正反馈:

做完此题,学生在总结本题思路的基础上要能分析这实质上是已知函数值域求参数范围的题目,此时趁热打铁再做矫正反馈。

2.函数f(x)= x2+ax+3

(1)当x∈R时,f(x)≥a恒成立,求a的范围。

(2)当x∈[-2,2]时,f(x)≥a恒成立,求a的范围。

(3) 当x∈[-2,2]时,f(x)≥a有解,求a的范围。

通过练习,学生自己总结本题组的几个题目的区别与联系,使知识板块化。

三、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需要学生融会贯通

矫正反馈:

2使F2B =3F2A,求椭圆C的方程和直线l的方程。

四、分类讨论的思想必须“深入人心”

分析:本题涉及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求最值问题,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求出椭圆方程。

矫正反馈:

2.求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A(a,0)的距离的最小值。

这类题是一综合性题组,往往学生是听一遍就懂了,但由于有一定的运算量并涉及对称轴的讨论还要注意题中变量的取值范围等,若没有主动去研究探索的意识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反复让学生感受、体验解题过程,并使之在解题中发现注意点,自己经历出错、感悟、纠正的过程,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获得新知。

通过以上四题组从概念的理解角度、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贯穿高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上分析可以得出,体验式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他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使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原来的试卷评讲课非常典型的特点是以知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忽视了学生内心的体验。与体验相对应的是知性、理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教育,强调知性,强调理性,走进了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丢弃了学习的主体,远离了生活与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

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丰富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经验,学会主动学习,其价值不可低估。本文通过实例已说明了这一点。学生渴望知识,但需我们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引领。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使教育恢复其原有的本意,即“自身生成”“引导”和“唤醒”。为此,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体验,真正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分析与价值判断,使其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1]成尚荣.体验:学习的一种过程和方式[J].中教研究,2005.11

[2]张昱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新课程改革一项有益尝试[J].中国教育报,2006.07

[3]赵 刚.对从错中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04

[4]周爱娟.试卷讲评课的三步曲[J].上海中学数学,2011.03

[5]刘希栋.透过正解看对错因的认识——矫正反馈案例分析[J].上海中学数学,2012.04

ISSN2095-6711/Z01-2015-08-0089

猜你喜欢

本题矫正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