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魂京韵”到“湘派京剧”引发的思考
2015-01-15李蕾
李蕾
〔摘要〕本文就京剧的形式以及京派、海派的特点,阐明了“湘派京剧”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京派京剧海派京剧湘派京剧“湘魂”精神
《湘魂京韵》整台节目呈现的首先是我们湖南人的“湘魂”二字,体现了湖南省京剧传承保护中心以张富光院长为首的全体同仁勇于开拓探索,在湖南戏剧低迷的市场中走出一条崭新之路的信心。
京剧在当今有京派、海派之称。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门类的艺术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单单是本国各艺术领域相互吸收借鉴,甚至国门也大大敞开,国内外的艺术家频繁交流、学习,在各种艺术作品当中呈现了相当多的佳作。我们可以从前者成功的范例中寻找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湘魂”气质而不丢失京剧本体的“湘派京剧”。
京剧的形成距今大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这也说明京剧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单独存在的,也是在吸收了其它戏曲艺术之精髓,随着历史的变迁、沉淀下来的艺术形式。
旧时,京剧界的宗派思想、师承门户之见很深,从而形成了“京派”和“海派”两种相对立的艺术流派。海派艺人很难进入北京演出,京派艺人也不屑于与其同流。但是从艺术上来看,京派、海派各有千秋,也都人才辈出。北方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以及“四大须生”,南方则有盖叫天(本名张英杰人称“活武松”)、麒麟童(名周信芳)、郭玉昆(人称出手大王)等表演艺术家。京剧初到上海是1867年,其时上海开埠二十多年,而京剧形成也是二十多年,一个新兴城市,一个新兴剧种,从此开始结缘。京剧是南北花雅的综合:既有北曲的刚劲明快,又有南曲的委婉深沉,在声腔的行当化和演员个人化上达到空前高度;它本是花部(地方戏曲)的后起之秀,却从未割断同雅部(昆剧)的联系,常以“带演”方式,吸收许多有益的艺术元素、规范和技巧。这就造成了它的审美优势:比昆剧普及,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戏,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它到了上海,“沪人初见,趋之若狂”。北京观众原称京剧为“二黄”、“皮黄”或“乱弹”,是上海观众定其名曰“京剧”。京剧在上海站住后,就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许多城市流动,“上至汉口,内及苏杭,远去闽粤……佥以上海为根本”。正因为有上海作据点,向南方广阔地域的辐射,才使京剧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在当时的京剧界有一句话说:“在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
上海不单给京剧很大的生存空间,还影响着京剧的艺术面貌以至艺术性质。梅兰芳是最敏感的北京演员。他在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我第一次到上海表演,是我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他深深意识到“上海舞台上的一切,都在进化,已经开始冲着新的方向迈步朝前走了”。回到北京不久,他就启动了新戏的编演。梅兰芳的新戏,从装扮上说,有传统服装、时装、新式古装三类。收获最大的是1915年起创演的新式古装戏,成为“京戏里一个大波澜”,“梅派”之称即由此起。梅以新戏走红上海,刺激了北京剧界,“便被各行演员视为范例,风行景从,不论武生、老生、青衣、花脸,大家都竞排新戏,即使尚未挑班,也要编几本新戏,一新观众耳目,增加自己声势”。这股新戏潮流,有三种倾向:即典雅化、私房化、海洋化。
海派京剧,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近代市民戏曲。周信芳的演剧精神,是海派京剧合理之内核的一种个人化艺术呈现,周信芳的演剧精神大体可以概括为:争取民众,体贴现实,强化综合,倡导“整体的戏剧”。1930年7月21日,周信芳作为上海伶界联合会领导人,曾在主持欢迎梅兰芳访美归来的聚会上致词,既对“梅君之决心与魄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功深表钦佩,又忧心忡忡地提出:“处于今之时代,万不能再以戏剧视为贵族之娱乐品,当处处以平民化为目标”。海派京剧,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近代市民戏曲。梅主要面向上流社会,演一阵子就走了。周是以上海为演出基地的,如1915年进丹桂第一台,连演七年又九个月,主要面对普通市民。
湖南省京剧传承保护中心“湘魂京韵”晚会现场,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用京剧洪亮唱腔来演唱,气势恢弘,磅礴有力。《中国梦》是新创作的京剧唱词,抒发了一个湖南人对“中国梦”的神往和自信。《我是一个湖南人》是新创作的京剧歌舞,场面气势宏大,唱出了湖南人的骄傲与自豪,颇为激奋人心。而《打棍出箱》、《醉打山门》则是湖南京剧吸收本土的祁剧剧目,极具湖湘特色。这台晚会的出品人及倡导者是省京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张富光院长,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梅花奖获奖演员,也是一位有眼光有见地有想法勇于创新的开拓者,曾经使郴州市昆剧团成为了现在世界颇具影响力的昆剧剧团之一,在他的领导下传承保护和打造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昆剧剧目。晚会的导演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肖斌,近些年肖斌不仅担任院里的行政职务,而且也导演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紫英》、《广陵散》、《无字碑》等等,演员有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张璇、王亚琼、刘曦、李永顺、任晋湘、黄丽、张再峰、黄璜、纪瑶瑶、葛倩倩、项星、周开、张小倩,以及退休的一级演员徐米娣、闵玲娣老师和一级编剧胡笑培老师、优秀的司鼓团队李尹等等。湖南省京剧传承保护中心在张福光院长带领、省文化厅支持下多次出国演出交流,受到广泛赞誉。该团演员先后在中国戏曲“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大赛”、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全国京剧优秀戏曲演员评比展演及湖南省戏曲“芙蓉奖”、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中获得金奖、银奖等好成绩。在传承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经典剧目、折子戏的同时更先后创作了《地下火焰》、《大破老龙洞》、《井冈山的黎明》、《苏武》、《投笔记》、《寿诞风波》、《天家孽》、《紫英》、《广陵散》、《无字碑》等优秀剧目。2014年又着手新创剧目《辛追》,2013年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手把手教学,让学生了解京剧,喜爱京剧。省文化厅、财政厅同意拨款维修剧场。这一项项无不证明省京剧传承中心一定有着美好的未来,定能培养一批像梅兰芳、周信芳一样的艺术大师,将我国的国粹打造成独具我湖湘特色之“魂”的湘派京剧。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