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2015-01-14陈方圆
陈方圆
【摘 要】高中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对此我们美术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积极投身于创新教育的潮流之中,开辟出一条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教育之路。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美术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7-01
现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教育,即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1]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性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学的迫切任务,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制定的“格式化”知识,教师忠实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训练,逐步丧失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鉴赏一幅名画,教师只是讲授课本表面的东西,学生也只会从画的表面简单了解作者、内容、主题等,不能深层次探索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义及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就无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美术课堂,突出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美术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作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是它的本质。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扬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一种“大教育观”,让单一的美术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视课本为唯一的教学标准,一堂课可以提取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走进鉴赏课堂。如我在《人间生活》第一课时中国篇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强调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恒久价值、相对稳定的知识。于是选择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生活风俗画,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在长达五米多的画卷中,对工匠、商人、士人、医生、相士、和尚、道士、官吏和儿童妇女等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的精心刻画,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和积极投入对画面鉴赏中呢?我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扮演画中一些人物,重现当时的情景,有卖东西的商贩,也有路人,船夫等,并让学生猜想当时这些人物会有哪些语言交流和动作,整堂课学生都身居其中热情很高,课堂氛围非常好,这样的美术课才有活力。这就是一种创新教育,既传授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在借鉴与汲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践,超越自我,创新出既符合自己个性特色、教学风格,又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字教材与声光、图像、色彩、动作融为一体,能生动再现事物和形象,给学生以形象生动情境感受和跨越时空的丰富知识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如在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现蒙娜丽莎的画像,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给出的表格逐一分析鉴赏画面内容及创作背景和意义,挖掘图像中蕴含的价值,边讨论边显示结果,既节省时间又能直观及时看到知识点,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内容。之后展示其他人所画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蒙娜丽莎,如有胡子的蒙娜丽莎,恶搞的蒙娜丽莎,穿越的蒙娜丽莎等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知道原来端庄肃穆的蒙娜丽莎还可以这样表现,从远观到触手可及,使他们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印象,激发出不同的思维创造和创新能力。
四、落实创新教育需建构新评价观
随着学校创新教育的推进,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愈来愈不能适应学校创新教育的需要。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关注,承认差异,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选择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对同一选择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不宜使用同样的评价标准[3]。
例如:在绘画过程中,开始画的不好,可以通过后面的努力画好。学生通过努力改变了错误,教师可以把学生第二次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多次地证实自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补正”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课程组合,尊重他们的选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创新给我们的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实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施创新教育不是一个学期,一个学习阶段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在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钻研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不断地注入创新意识,不断地总结经验,勇于担起创造性教育改革的重担,为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J].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2]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有效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