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雨是“它”?是“他”?还是“她”?

2015-01-14王慧敏钱兵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听课者春雨诗句

王慧敏 钱兵

不久前,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下《春雨》一诗的授课。教学流程进行得有条不紊,感悟诗句时,教师紧紧围绕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好雨”“及时雨”“润物的雨”“细无声的雨”“夜里偷偷来的雨”……可以说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课堂表现来看,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精彩的,因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似乎已经到位了。就在教师即将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时,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他问:

“老师,这雨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冷不丁的一个问题令学生、老师和所有听课者都为之一笑。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执教老师略一思考,轻轻转身,在黑板上写上“它?他?她?”然后面向大家微微一笑,指着黑板,说:“你们认为这春雨是‘它?是‘他?还是‘她?不要急着回答我,请大家再去读读诗句,看你们能不能从诗句中找到理由?”我们听课者松了一口气,不禁佩服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也在思考下面她会如何收场。

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举起来了,一个学生说:“这雨既不会说话,也没有动作,它根本就不是人类,所以应该是‘它。”

又一个学生反驳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诗中说‘好雨知时节,这个‘知是‘知道的意思,由此知道春雨是有头脑的,会思考,这就不是‘它,应该是‘他。”好家伙,分析得头头是道。

“还有,还有,”有人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诗中还有一个字是‘潜,感觉这春雨像美国大片里的特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人间。”

“对,像会了轻功似的,这春雨一定是个武艺高强的男演员,所以我也认为是‘他。”底下嘘声一片,学生们则精神振奋,睁大眼睛在诗句间来回寻找。

又有人举手了,“我觉得这春雨就是一位母亲。”语惊四座,“诗中说‘润物细无声,滋润万物的雨水就像母亲的乳汁滋养孩子,所以我认为是‘她。”

说到这里,教师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了。“是啊,你们瞧,绵绵的春雨在夜间,静悄悄地滋润大地,浇灌花草,不影响人们外出工作、生活,多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啊!”

“还有这里,‘细无声说明春雨是个文静的小女孩。”同学们还不罢休,在字里行间继续寻找蛛丝马迹。看来大家对这个意外的问题还真感兴趣。

“好了,其实这雨是‘它?是‘他?还是‘她?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读出了自己的体会。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首诗。”高明,收场也收得漂亮。下课后,老师们对这一生成的精彩都赞许不已。

听课后,我反思了很久:我们的语文课可不可以多一些这样思辨性的话题?在预设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预设思辨的话题。这个话题一定得有趣味性,更要具有引领性。它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它要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悟出深度,它还最好能引发学生激烈地思辨。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不是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也一定不是有唯一答案的。如果这个话题找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会越来越生动,我们的学生也会越来越陶醉于语文。

(作者单位: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猜你喜欢

听课者春雨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春雨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春雨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巧用诗句育新人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