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5-01-14王俊杰
王俊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提高师资培训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大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学校要积极倡导教师间互帮互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特别是让那些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论素养高、参加多次培训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做好校内传班带。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不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开拓知识面。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大家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教师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