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之读写结合初探
2015-01-14王小兰
王小兰
一、 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以读促写
1. 根据教材特点找读写结合点。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在表达方法、语言运用、文章的内容上都有极大的示范意义。这些文章不仅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课本中一些文章内涵深刻,适合再三品味;一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积累词汇;一些文章结构合理,对学生在布局谋篇上有很大帮助。因此,教者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寓习作指导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人教版五下第八组课文,除了引导学生感悟各具特色的异域风情之外,在课文的表达方式上也很值得学习。其中《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中,都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把这些文章前后联系起来,发现其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再引导交流阅读时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运用中心句在构段方式上的优点。这也是对前几年学习总分关系的段落的一个复习,让学生的构段意识从“混沌”走向“清晰”。
2. 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找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点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来选择。由于学生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他们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不同年级的读写内容也不相同,应该区别对待。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简单的读写练习,学习文章中特殊的句式,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读写求要则相应提高,比如写一篇短文,写一个场景,也可以写读后感。
3. 根据学生的特点找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写作技巧,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十分重要。比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叶子的颜色、样子、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感悟作者的观察细致,又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的。围绕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多问几个怎么样”的练习:学习《爬山虎的脚》中的方法来修改一段话,再练习把一段话写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多问几个怎么样,把习作写得更具体。
二、 以仿写为手段,从模仿到创造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学生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模仿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仿写,是一种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只要掌握好“度”,必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模仿的范文。几年来,同学们从《水乡歌》一文中分享到做小诗人的成就感;从《我有一朵七色花》一文中尝到了创编童话的乐趣;从《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感受到家乡的夜景和北京的夜景一样迷人;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会了可按季节的顺序来写自己喜欢的景点;从《彩色的非洲》一文学会了布局谋篇,……从句式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到布局谋篇的仿写,从语言的积累到习作方法的运用,循序渐进,学生由无从下手的茫然到有法可循的从容,从“愿写”到“会写”,再到“善写”,经历了一个读中学写,读后仿写的过程。读写的迁移实现了学生由模仿他人到创造自己的作品的美好愿望,在仿写的过程中品味到习作的成就感,学生不再对习作望而生畏。仿中求异,从仿到创,由俗入雅,从感悟到模仿,从吸收到运用,使阅读和习作相得益彰,发挥整体作用,从而逐步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课内外结合,拓展读写时空
为了提高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摘抄本进行装饰打扮,不仅要比谁的摘抄内容丰富,还要比谁的摘抄本最美观大方。于是,一本本内容丰富、装饰精美的笔记本诞生了。每次的评比是同学间的一次学习交流,同时也是相互促进,从而让读书活动能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为丰富班级的图书,我们成立了“我和好书交朋友”图书角,由同学们捐出好书共分享。为了鼓励同学们看有价值的好书,我把挑选出的好书拍成照片贴在墙上的“好书栏”里,作为一种引领。同学们都以捐出的书能上“好书栏”为荣,于是,班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好书。这些世界经典文学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学习写读后感之后,我们又开展了“读好书、写读后感”的评比活动,谁的读后感写得好,得到的五星多,就享有优先选书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同学们你追我赶,唯恐落后,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