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坚持“四轮驱动”优化金融环境
2015-01-13陈莉
陈莉
2008年爆发的湘西州非法集资事件使全州金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行湘西州中支提请湘西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克服了非法集资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全州上下以建设“诚信湘西”为目标,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抓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推动、金融合力促动、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参与互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策“高地”和资金“洼地”效应开始显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基本形成。
一、恢复和重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举措
(一)政府主导推动,提升决策力。一是成立以州长为组长、常务副州长为副组长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力推动相关工作。各县(市)政府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上下联动,努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同效应。二是为消除非法集资后续影响,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原省长周强对此作出批示:“工作主动,措施有力。”随后,州委、州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湘西州信用社会建设的意见》等六个规范性文件,引领和指导全州金融环境建设。三是2010-2012年,州委、州政府连续三年组织召开全州金融工作会议,规模大,规格高,等同于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省、州政府连续三年在长沙召开湘西州融资合作洽谈会。州、县(市)政府连年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金融机构联席会、银企融资洽谈签约会、税银企协作发展交流会等,积极推动银企合作,促进金融环境建设与金融支持有效对接,“资金洼地”效应逐步显现。四是州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安全区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评工作的通知》,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对县(市)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并重新修订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加大激励措施。各县市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分解到各部门,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加以激励。五是州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金融工作副秘书长为组长的信用文化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以“谷韵湘西”和“诚信湘西”为主题的信用文化宣传活动,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承办、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部门协作联动,增强凝聚力。一是银法联手开展金融积案清理、金融专项审判和反规避执行活动。州人民法院与金融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对拒不履行法定还款义务的2家行政单位负责人和3家违约企业法人代表在《团结报》上发布限制高消费令,公开暴光,对执行难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督查督办。州银行业协会对2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公布“黑名单”。泸溪严厉打击银行卡犯罪,吉首市破获一起80多万元的银行卡诈骗案。保靖、永顺、龙山三县银法联手严惩“老赖”,受到各界好评。二是部门联合开展逾期贷款清收活动。各县(市)纪委牵头,成立清收办公室,采取经济、行政、纪律和法律等手段,收回行政事业单位及国家公职人员逾期贷款4000多万元。三是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州政府办下发《关于印发州直17家单位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细则的通知》,州委组织部和州人事局联合行文,要求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年度考评中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州委统战部要求被考察对象提交个人信用报告。州民委要求“两民”贴息企业申请贷款贴息时提交企业及高管人员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的,取消本季度贴息资格(该做法在《湖南金融简讯》刊发)。湘西温州商会和湘西州建筑器材租赁行业协会对34名理事会班子人选查询信用报告。各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企业申报著名、驰名商标,推荐“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事项时,要求提交企业及法人信用报告。州经信委下发《湘西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实施方案》。四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泸溪县武溪工业园采集中小企业基础信息、经营信息、金融信息和执法信息,创建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聘请专业网络公司建设“武溪工业园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网”,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与征信系统有效对接,园区企业贷款满足率逐年提升,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纳税额占比70%,被授予“全省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称号,鑫旭集团等成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五是加强执法监督。各级人大和政协把金融环境建设纳入监督范围,每年“两会”期间收集相关提案,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督查督办,直至给予满意答复。
(三)金融合力促动,强化推动力。一是大力推动评级授信。引进湖南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对“酒鬼酒”等8家企业、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外部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录入征信档案。银行业组织对500多家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授信,纳入项目储备库。2013年,银行业出台《信贷诚信企业管理办法》,对43家诚信企业增加授信46亿元,并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农村信用社为282万户农户评级授信,对有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和税务部门为10家诚信纳税企业联合颁发“银税联合授信证书”,授信金额近6000万元。二是推动金融安全区建设。出台《湘西自治州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评审办法》,对泸溪和保靖两县申报州级金融安全区考评验收,在全州金融工作会议上表彰和授牌。泸溪县争创省级金融安全区受到省政府金融创安办充分肯定:“作为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前几年的非法集资重灾区,泸溪县提出打造省级金融安全区的思路真是没想到,在民族贫困地区树立了一面旗帜和标杆”。目前,全州已评定信用乡(镇)50个,信用村380个,信用农户3167万户,信用企业156户,州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县2个。三是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根据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对我州8县市综评估分值,连年在《团结报》上公开发布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我州泸溪县连续两年排名湖南省县域金融生态评估前30名,吉首市位列前40名,社会反响较好。四是完善金融环境建设与金融支持对接机制。印发《关于加大对州级金融安全区金融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获中央候补委员、州长叶红专肯定和签批:“一手抓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手抓有效信贷投入,做法很好”。利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结果,指导投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率和授信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75%以上。利用金融生态环境评估结果,引导投入,形成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环境走的态势。利用征信系统现有成果,倡导投入,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入库率达到90%以上,诚实守信逐步成为企业行为规范。利用现有奖励政策,激励投入。各级政府对信贷增速超过GDP,由财政给予奖励。五是开展专题调研。金融部门连年组织调研小组,就全州金融环境状况展开专题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如,州人民银行撰写的《对湘西州民间融资的调查与思考》,被国办采用。由州社科联与州人行联合开展的《湘西州社会信用环境状况调查报告》,被地方党政刊物采用,并得到武汉分行殷兴山行长签批。
(四)社会参与互动,彰显蝶变力。州优化办公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举报投诉电话;湘西电视台以“搭建信用平台,优化信用环境”为主题滚动播报诚实守信典型案例;州民委举办“两民”企业高管和财务人员信用知识培训班;共青团组织和大学生积极参与“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泸溪县团委与县五中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保靖县财政拨付专款支持金融部门开展诚信宣传活动。
二、湘西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政银企合生共赢,资金“洼地”效应开始显现。非法集资事件的成功处置,为全州经济金融发展解除了一大“毒瘤”,政银企关系进一步理顺,政银企合作局面正在形成,资金“洼地”效应开始显现。近五年来,各级政府组织银企签约十余次,累计签约金额200多亿元。招商引资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金融机构信贷净投放152亿元(不含核销),年均增长28%,超过全州GDP增速2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1057个百分点。
(二)司法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深入开展金融积案清理、金融专项审判和反规避执行活动,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全州人民法院金融诉讼案件结案率95%以上,金融案件执结率近90%;人民法院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核销不良债权3697万元。依法清收2008年省、州、市县立案查处的23家涉嫌非法集资企业银行贷款23802万元,协助金融机构核销6390万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362个百分点。
(三)行政环境持续改善,公民信用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逾期贷款清收,不仅打击了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党政机关“讲诚信,守信用”的威信;通过推动信用报告在公务活动中的运用,广大企业和公务人员信用意识明显增强,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通过开展金融创安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对金融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行政干预明显减少,政银企关系进一步融洽。
(四)金融运行环境明显好转,金融发展平台逐步拓宽。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得到较快增长,银行卡渗透率大幅提高。全州累计发展特约商户4660户,安装POS及电话支付终端1万台,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3817个,覆盖全州所有乡镇及大部分行政村。银行网点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体系逐步完善。POS机和ATM机布放力度加大,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优化。个人账户核实工作位于全省前列。成功开启“龙凤金融IC卡”的发行工作,并在龙山、吉首、凤凰等地用于公共交通、购买景区门票等民生领域。凤凰县成为全国支付环境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