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015-01-13谭小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培养

谭小燕

摘要:学生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意义,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综合能力;语文学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65-01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显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并且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

2.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

新教材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这就是说,语文课程应注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初中语文新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考虑,每册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这些专题,强调学生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语文能力是综合能力,要四项全能

3.1语文能力是能听能读能说能写的综合。叶圣陶指出:"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读说写四项本领。"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到四项全能,只会其中一二项或二三项都不符合要求。听读说写具有连带关系,听就是用耳去读,读就是用眼去听,说就是用嘴去写,写就是用手去说。

3.2语文能力是口头与书面、吸收与表达的综合。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各有各的用场,不能有所偏废;听和读是吸收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各自承担各自的任务,不可顾此失彼。

3.3语文能力是外显与内隐因素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外显的展开的听读说写动作系列,也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隐的、简约的动作系列。外显因素有赖于内隐因素去发展,内隐因素又靠外显来体现。

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学生综合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环境、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各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范围越广泛,解决的问题越多,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越完善。基与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1听读说写一体化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实施的都是分散策略,分散策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就是听读说写综合的能力,综合能力就要运用综合培养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听读说写一体化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综合能培养的目标,创设一种整合多种能力培养的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2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和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二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小老师"教学法。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还采用了"小老师"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格局。今天的学生是21世纪社会的主体,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小老师"教学法恰恰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作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课文特点,确定一定的目标,然后在班上找一部分同学,让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准备,并完成教学设计交给老师,并与老师共同修订教学设计,准备好之后,在课堂上去讲课。学生讲课之后,教师认为有必要作点补充就补充一下,没必要补充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我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大语文阅读导读课",同时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大语文阅读自读课",在规定的时间里放开心情、放开眼界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哲史经、军政外交、诗词曲赋、报章杂志等无所不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培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