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导学提纲"设计的视角

2015-01-13邱能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气体设计

邱能妹

摘要:"导学提纲"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学习行动策略,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与导,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

关键词:导学提纲;先学后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41-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而"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提纲,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一些借鉴。

所谓的"导学提纲"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学习行动策略,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导学提纲"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与导,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加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共同完成一种教学方式。

1."导学提纲" 中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学习目标要明确,明确任务,实施任务驱动策略。如用"知道"、"会……"、"记住"、"能说出……"等词语,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具有可测性。

案例一:物质的量的学习目标

(1)认识摩尔质量的含义。(2)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3)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4)能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它们之间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分析:"认识""理解""体会"这些词很模糊,不能很好表达要求的程度,可改为:

(1)能说出摩尔质量的含义。(2)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能记住STP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能记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4)能记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导学提纲" 中学与导

学与导是导学提纲的核心,要能体现学生,导学、导思、导用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编写学与导内容时必须注意课时化原则、、要以导学为目的、要有问题意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1 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往往不且一课时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提纲,使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2 要以导学为目的。导学提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所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来自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要与学生思维水平相符合又要有一定难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二:在学习盐类水解时,一些正盐,如CH3COONa、NH4Cl等,溶于水后既不电离出H+,也不电离出OH-。为什么CH3COONa显碱性?为什么NH4Cl显酸性?这是一个很重要又很难理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启发:(1)溶液之所以呈酸性或碱性是由于C(H+ )和C(OH- )不相等。最初由水电离出C(H+ )和C(OH- )相等,是什么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2)CH3COONa、NH4C溶液中有哪些离子?(3)是哪些离子引水电离出C(H+ )和C(OH- )不相等,它是如何改变C(H+ )和C(OH- )相对大小的?

用这些问题学生能自主找出溶液显酸性、碱性的原因,自主构建出盐类水解的框架,探究水解的原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3 要有问题意识。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通过阅读实现与文本对话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2)提出的问题要有较高的知识关联性③提出的问题应有较深的思维创造性④问题叙述语言应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如你是怎样想的,你的理由。多用:"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亲切语言。

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而且还要看细,光看书还不行还要思考,而且要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案例三:在原电池教学中,设置问题:(1)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2)在锌片和铜片表面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3)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4)溶液中的离子如何运动?

设计的这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对课本中的原电池插图有较细致的观察,且要求边观察边思考,从而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之中,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激励,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学与导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设置障碍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

案例四:在学习氯水成分及性质时,设置下列问题:(1)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2)分析氯水可能发生哪些反应?(3)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4)哪些溶液不能用自来水来配制?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充分引起学生回顾氯气的性质,思考氯气在水中的反应,以及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能力,并且将知识和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3."导学提纲" 中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针对这一课时内容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作出的自我诊断的活动,通过习题或问题的解决而作出一个相应的评价。在设置习题和问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本课时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漏点。巩固本课时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量要适中,题型可多样,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受到挑战,让学习困验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和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导学气体设计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吃气体,长大个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