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5-01-13唐开乾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原则创设

唐开乾

摘要: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学案例为导向,从不同角度阐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指出创设教学情境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21-01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穿插在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也可以贯穿于全课。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常用形式进行探究。

1.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1 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笔者这样创设情境:广西贺州市泰兴超市和百家福超市为迎接国庆,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泰兴超市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家福超市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主动地思考并且很快解决问题。这种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1.2 利用实践操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对"折纸游戏探索规律",创设如下情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折痕与上一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2次、3次后,分别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进行折纸活动,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全班交流容易得到下列两种方法:(1)折痕数随折纸次数快速增加,且每折一次后,原有折痕数不变,新增折痕数为上一次折叠后纸的层数2n-1,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1+2+22+23+…+2n-1。(2)每次折后观察折痕数与纸张的形状,发现纸张被折痕分成若干个长方形,且折痕数比长方形数少1,折痕将纸张分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恰好是折叠后纸的层数,折n次的层数为2n,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2n-1。

针对上述两种答案提出问题: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则两种方法都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至少有一种求法是错误的。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情境,不仅轻松解决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1.3 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导入:1962年,美国发射了一艘飞往金星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根据设计预测,在发射44分钟后,太空飞船上9800个太阳能装置自动开始工作,100天后将环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太空飞船飞行不到4分钟,就发生了故障,随即坠入大西洋中。后经调查组仔细调查,发现工作人员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字漏了一个"一"号,于是负数变为正数,结果影响了全部计算方案,造成试验失败,也使美国航天局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由此可见,符号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在前面,大家已熟悉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了,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乘法将如何运算呢?怎样才能避免符号出错呢?

通过这则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醒了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十分到位。

1.4 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笔者认为,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把所学内容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总结归纳出来,使学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能整理出所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另外,课堂小结指出了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新方法中的易错误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课堂小结既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一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浓缩,迫使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或为下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萌生出向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

在教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笔者只有两句话完成课堂小结,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寥寥数语,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通过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

2.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显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②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③内容科学,难易适度,时机恰当;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等。

总之,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教师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火把"的一根导火线,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又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与学习,利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福涛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03(8)

[2] 林志成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 《中学教研(数学)》2005(5)

[3] 应之宁 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1-2)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原则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