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的效率

2015-01-13宋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细线椭圆中职

宋平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18-0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蓬渤发展起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它不仅担负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工人的重任,甚至可以说,职校生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国机械加工业的发展前景。但是,现阶段职校生的状况却是不容乐观的。我是一名数学教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对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有一点个人的感悟。现在我把它们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中间肯定有不当之处还各位请指正。

1.我国中职数学课堂现状调查摸底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职数学是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工具,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除了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之外,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知识与学习能力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能;其二是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的人格奠定知识基础。然而,中职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从学生状况看,生源质量差,学习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学习意识大多很淡薄。其中的大多数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几乎没有最基本的数学基础,同时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知识面比较零碎,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计算都不能掌握,也不能把前后的知识点衔接起来。随着教学难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加上周围乃至社会上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甚至根本不学,形成了恶性循环。此外,从教师这一层面看,很多老师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想陈旧等现象,甚至有些老师干脆放任学生,使数学教学的目标成为空谈。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维的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注重细节工作

3.1 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正是一个学生发挥的良好空间,同时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优质平台。书上的定义常常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开发它们,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讲椭圆概念的教学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其中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可以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其中的过程,讨论其中原因?如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如果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又是什么?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椭圆的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全体学生经历了实验活动、相互交流、探索讨论之后,对椭圆的定义和实质会掌握得非常到位,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

3.2 让学生积极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程序化和多元化。一般来讲,数学公式及定理形成的过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然后再寻求逻辑证明,最后确定下来;其二是从理论推导中得出结论,知道数学中的每个公式、每个定理都是数学家长期研究辛勤工作的结晶,他们的认真努力研究实际上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不是什么天才发现,这也就给我们良好的启示,如何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不懈地努力。其实,现行中职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这很容易让学生食之无味。因此,全面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是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中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都是为了实际问题而设立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步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去因势利导地指导,不能一成不变,但大致的次序要有,基本上是:弄清楚是什么问题——拟订具体可行的计划——扎扎实实地实现计划——回顾整个过程的经历于收获。教学中,例题教学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时间,有经验教师都应该充分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特别是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多元化的展现数学的魅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其中多渠道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图、摆模型、玩游戏等多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享受数学地美妙熏陶,真正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多元化发展。

3.4 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意志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中,回顾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要求我们在解完一个题目后要认真反思,而反思是我们真正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其中我们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能否用其它方法来解决?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推广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能否推广命题?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反思中,就会有真正地收获了。每一位教师在讲解例题之后一定不要忽略这一重要步骤,而且更应该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回顾。

3.5 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判断性。我们知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必然会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惊慌失措。教师要积极地及时引导学生剖析这些错误,判断其中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在反方向上加强对知识的全面认识,甚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判断性.。学生在经历了对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的全面剖析后,往往对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这比教师单独人为地为学生改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习主体的认知经过了自身的内化和重组,当然收获更多更大。

3.6 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课题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各种各样解法,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解法的优劣进行"品头论足",而不应该把学生放在一边,自己一个人自说自唱。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从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当然,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到这些有效活动中去才行。

具体来讲,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分成活动小组进行讨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这其中包括教师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回答、学生间对问题的争论等),学生个人独立实践活动(包括阅读、思考、练习等),对每一种形式,都要结合不同的内容交错使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知识

猜你喜欢

细线椭圆中职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细线转圈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厚膜导电细线印制的研究
以禅宗为灵感:细线生成的天然晶体座椅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