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015-01-13于亚晶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技巧

于亚晶

摘要:朗读教学历来在小学语文中举足轻重,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范读;情境;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14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教学历来在小学语文中举足轻重,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呢?笔者就此做一浅谈。

1.朗读教学要注重教师范读,用范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会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范读会诱使学生进入作品的创作情境之中。当教师范读完成以后,多数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语速对作品进行默读,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恰当的诱导和暗示,让学生保持这种激情,并让激情通过学生模仿教师范读释放出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有感情的对课文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范读主要有课前整体范读;讲解课文时的部分范读;课后范读。但是教师范读要把握时机适可而止,绝对不能在教学中用教师的范读顶替学生朗读。

2.朗读教学要重视课文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课文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作品情境中去感悟课文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在创设的课文情境中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领会作品的内涵。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 "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力求能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如教学《儿子们》时,通过开启想象文中的对话情景学生会领悟到如何才是真正的回报母爱。学生通过朗读情境的创设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合理有效运用视频、音频材料为朗读创设课文情境,是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教《海底世界》时,学生对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情景很难通过朗读来感悟。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海底的奇妙世界"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视频、音频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视、听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重现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配乐朗读,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感来。如在教《会自己的祖国去》时,播放旋律婉转、激人奋进、报效祖国的爱国乐曲,会使学生真正的感悟到华罗庚当时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急切回国以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的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

3.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3.1 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2 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3 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4.朗读训练的原则

4.1 整体性。 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阅读形式的关系。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3)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4.2 层次性

4.2.1 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4.2.2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应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却读不出感情来。

4.3 实效性

4.3.1 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致而科学的安排。此外,还要把握住朗读训练的恰当时机,一般在学习课文重点句或重点段落时进行朗读训练。

4.3.2 要重视和加强具体的朗读指导。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只是说"我们要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提问的技巧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