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重整汉语拼音教学之路

2015-01-13孙庭白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优化策略

孙庭白

摘要:从事过五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一年级汉语拼音教材可谓了然于心。今年我们学校一年级三个班的语文教师都是第一次从事汉语拼音教学工作,听他们的课,我不免有些着急。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怎么教?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笔者又重新深入地学习了新课标,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入手,整合了汉语拼音教学之路。

关键词:汉语拼音;把握目标;明确内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98-01

1.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总目标——教到什么程度

为此,我又细细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汉语拼音教学方面与老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了对照和比较,发现新课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1 《新课标》更加明确汉语拼音对"读汉字"和"查字典"的作用,与识字写字之间的关系仅仅如此,不在与阅读、写作进行联系。

1.2 《新课标》只强调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学说普通话的"工具",而不在提"帮助阅读"的功能。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在汉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的是汉字,而不应该把帮助识字的工具作为主要学习对象。

1.3 《新课标》立足于"用",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与1992年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明显降低,难度也减缓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提出汉语拼音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小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以此来看,学习目标定位在"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而不是"默写","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而不是"背诵","准确"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

由此看出,《新课标》对汉语拼音定位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突出其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教学就弱化,或者不重要了,而是让我们弄清楚汉语拼音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回答了我们该"教到什么程度?"

2.明确的教学内容与流程——教些什么

教学内容主要由声母、韵母、音节和《汉语拼音字母表》四个板块的内容组成。这四个板块是相互融合贯通的,而不是割裂开来的。从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一册教材具体的来看,分为15课,每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声母(或韵母);第二课时重点是拼读音节。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2)认读字母;(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5)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

复习字母的认读。

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描、抄音节练习。

当然,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往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一是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而且这两个过程又常常随着情境的变化,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更灵活、科学的实施教学策略, 完成教学内容。

3.优化教学策略——怎么教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3.1 学会汉语拼音。怎样才叫"学会"汉语拼音呢呢?综合《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帮助学生识字和说好普通话;弄清音节的组成关系,会拼写音节;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用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能够自主学习。达到这三个层次的要求,才能起到应有辅助的作用,突出其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

3.2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要能够"读准",首先得认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3.2.1 关于声母。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一册从第3课到第9课都是声母部分的教学。教材从 情境图——字母书写笔顺、占格——图形中找字母——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组成具体音节及相应的图片,这样5个环节安排的。 对应这些环节,教学要完成字母的 发音——书写——记忆——拼读——音节。一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阶段,所以图片、儿歌和顺口溜成了教学的最有效的策略。

(1)声母的发音是从儿童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同时要交给孩子发音的方法。其中,重点要区分平、翘舌音和鼻音n与边音l,主要从发音部位和方法上去理解。

(2)字母的书写,一首儿歌形象的总结了占格的要求:

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母住里面。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贴边,中格写满记心间。

书写指导时,让学生看清笔顺和占格,念念儿歌,逐渐就形成了习惯。

(3)对声母字形的记忆可谓是一个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上,编者选用的插图上都能找到字母的形状,目的是将抽象的字母形象化,教者何不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呢?学习字母时,让孩子从图中描出字母来,再编顺口溜。在孩子看到字母时,鼓励他在脑海里还原成图片上的样子,这样学生即记住了图片,又记住了字母,如:

b-d 帆板冲浪b b b,闹钟笔筒d d d;p-q 小猴推车p p p,气筒打气q q q;n-m 一个门洞n n n,三顶蘑菇m m m。

这种从图片中找字母--将字母还原成图片,其间借助顺口溜的形式,将抽象的字母符号变为形象的图片,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便于记忆和书写。

我不赞成给字母便很多版本的顺口溜,比如像个6子bbb,反写6子ddd,马桶声响ddd,反而混淆了孩子的记忆。

3.2.2 关于韵母。首先教者得搞清24个韵母的分类:

单韵母 a o e i u ü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特殊韵母 er 前鼻韵母 an en in un ün后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

单韵母孩子都能搞清楚,他们是按照口型由大到小的顺序排放的。

八个复韵母,学生存在困难较多,容易理解成除了单韵母,其他的都是复韵母,其实好多老师也是这么理解的,而还有的是将特殊韵母er理解为复韵母(也难怪,教参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其实借助一首儿歌就能够理解了:

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前音短来后音长,两音相连猛一碰。

即解释了复韵母的组成,又交代了发音方法。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发音时口型的变化。在区分ui-iu、ei-ie、ie-üe等形近字母时,通过摆出第一个字母的口型来是有效区分的主要方式。

特殊韵母er只有一个,应该好记,可是孩子容易写成re,只要借助r在最前面是做声母用的,放在e的后面就不再是声母,而是组成了特殊韵母(其实er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单元音韵母,它用两个字母表示:e表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卷舌的动作。在发e音的同时,迅速把舌头卷起来,即可得出er(儿)的读音。由于这一原因,自1963年以后的小语拼音教材都把er排于复韵母部分,以显示它与其他六个单元音韵母的区别,突出其卷舌的特点,编者这一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但一些教师却不明其所以的把er完全当作复韵母教给学生)。

前鼻韵母后面都带有鼻音n,声音从鼻子里出来,发音时嘴巴咧开来些。

后鼻韵母是后面带ng作小尾巴的。前后鼻音对比着发,学生更能感觉出二者区别来。

3.2.3 关于声调。教材第1课,教学a o e时,书上第7页有一副连环图,小兔子骑着摩托车在四声上。一首儿歌:

生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是下山坡。

刚学韵母时,带着孩子动手边划声调边,能够形象感知音的变化。在给韵母标调的时候,还有一首儿歌:有a别放过,没a找o e,i u并列表标在后。

3.3 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拼读"音节必须得明确音节的组成,把音节比成家庭,帮助学生理顺关系音节组成。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什么声母、韵母、音节,概念根本搞不清。虽然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学过了一些字母,也能认读,但对声母和韵母组成了音节的关系始终难以理解,一旦练习中让他们找出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会张冠李戴。教学中,我将音节比作一个家庭,家里有爸爸(声母)和妈妈(韵母),还有小孩(声调)呢。这样爸爸(声母)、妈妈(韵母)和孩子(孩子)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音节)。爸爸(声母)是家庭中力气最大的,保护妈妈和孩子的人,所以总是站在最前面,而妈妈跟在后面,孩子是由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于是就标在妈妈(韵母)的头上。

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孩子都明白: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这一比喻还让孩子弄清了各自的顺序,声母在最前面,声调必须标在韵母的头上。

音节关系理顺了,才能正确拼读和书写音节。当然,当《三表》即《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全部学完了,学生不只要会认读音节,还要能够拼写音节。比如,在写话时,一些没有学过的字就要用音节来代替。这个要求高于课标的总目标,但学完了《三表》,对小部分学生来说还能够做到的,随着识字拼读音节越来越多,到二年级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虽然高于课标的要求,但对孩子来说实用,以后查字典和打电脑都要能拼写出音节,突显了它作为工具的实用价值。

3.4 认识大小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字母表》主要价值在于查字典,而且是用音序查字法去查,二年级才开始学习。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学学习英语,记忆起来容易跟26个英文字母混淆。它们的顺序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读音上不同,教学时,通过学唱《汉语拼音字母表》歌,让学生唱出来,远比他们读出来要容易矫正得多。至于学生写出来的大小写字母,念作什么只有他们心里知道。但是熟读和背诵还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电脑打字中反复使用,学生自然就能区分出来。

总之,一年级语文教师要细读课标,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总目标,明确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最有效的达成目标。在教学中要多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变得轻松而富有趣味性。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优化策略
2020年《色谱》审稿专家名单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