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野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1-13张喜伟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主体教学模式

张喜伟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是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后产生的建构学习理论,对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启示。本文拟从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主体与发展是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78-01

1.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的来临,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新经济,以多元化、民主化为特点的新政治,以生态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新文化,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社会发展的不断创新必然要求人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作为个体的学生情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即使是最富有创造意义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也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更不用谈潜在于学生身上的个性、意志、情感的培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促进自我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2.20世纪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我国语文学科从1903年单独设科,在此之前,最具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此后,语文学科开始蹒跚起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整个20世纪中,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50年模仿国外教学模式及在借鉴基础上的发展,第二阶段为后50年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国,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

3.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语文教学模式和整个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解决的是如何控制教学过程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达成上面所述的目标,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为此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应该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模式发展和语文教改的价值取向。

3.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个人有独立的理解,同时又有通过合作获得的全面理解。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和模糊性,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学习者发挥主观想象进行理解。同样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因个人经验、经历、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尊重该学科原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要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从教的主体而言,为了使学生主动性参与教学,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安排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的主体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需求。"主体一发展"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

3.2 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模式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学习者在情境中模拟实际情况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实际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的学习呈现了知识的生存力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若是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或是能够提供有关经验世界的一致性解释,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的运用,它涉及情感、人生,又包罗一切学科。社会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问题也非常多,如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者某一种文化传统如何评价,如何透视、分析和评价某一社会现象等等,这一系列紧密联系社会、实用性极强的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将语文的学习放到各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语文知识,一定比课堂上简单的讲授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情境化的语文教学可以不单依赖独立的测验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对问题的解决本身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仅仅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功能性评估。以每一个学生的相对进步来作出评价,既有积极促进进步的意义,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个"必要的学习资料"不是支持"教"的,而是为了支持"学"的。鉴于这样的出发点,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环境本身,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扩大自身周围的学习资料范围,促进主动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增强个人合作的能力,主要关心这样一些社会关系的范型,如协商、合作、冲突、修辞、礼仪、角色、社会场景等。他们还认为,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进程,这包括对社会交互作用的参与以及按文化方式组织的能影响学习和发展的活动。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的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模式同样也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小班化教学中的分组合作等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以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间的平等意识,促进了相互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此外,交互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很适用于注重情感交流和共融的语文学科。照本宣科的程式化的教学将原本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变得味同嚼腊,学生在学习中毫无热情和乐趣可言。交互式教学模式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融的思想,积极创建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地领略穿越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福根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王文静著.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期

[3] 颜伟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语文教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主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