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训练

2015-01-13林海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文教学模式

林海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58-02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是"先知先觉"之师,是信息的权威拥有者,最主要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并且多数人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越好;学生越安静的听.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越好;记忆的越多越好。这种教学模式只重视了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学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得知识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授的过程,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的过程。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分解知识,并有组织地呈现部分或整体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只会把学生训练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试他们在学习中成为"孤独的苦行僧,残酷的竞争者和沮丧的失败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习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合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内容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节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试。小马又回到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我觉得课文的关键是老师如何让学生自己说出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的答案。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将关注学生的学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自己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节,使学生完全置身与课文所描绘的情节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的课文训练要求看,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而是思考能力的培养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肩负起历史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才能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以下做法: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在低年级的技能培养中,教师应该巧于设置问题情境,将引人入胜的故事,饶有兴趣的顺口溜,美好动听音乐,直观形象的简笔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2.保护好奇心,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成就时说:"我没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强烈的好奇心是启发创新意思,培养创新精神的宝贵心态。历史上许多成就卓著的人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他们的智商比较高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共同点:好奇、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的独立思考等。而这一切的形成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在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启发学生,培养孩子 好奇心,使孩子养成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3.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加以评价,培养学生学会、想学、乐学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简单、被动的接受,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获取信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好的老师不是仅仅将知识组织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促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体系。这样获得的知识有利于保持、再现和应用。过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教程上的知识。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保障儿童法定的受教育年限,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基础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应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实现了上述角色的转变,才能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