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全国武术之乡”探析
——基于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研究

2015-01-13朱作庆陈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武术比赛拳种徐州市

朱作庆,陈威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徐州市“全国武术之乡”探析
——基于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研究

朱作庆,陈威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通过自身参与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编排记录以及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评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徐州进行研究,以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的参赛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武术发展状况与不足,为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总结得出:徐州地区武术练习人数较多,练习拳种、技术水平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同样存在性别、年龄、地域发展不均等问题.针对发展的问题得出了相应的启示及建议.

徐州市;全国武术之乡;传统武术;全国传统武术比赛

文化是一种振奋民心的精神力量,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代表着一种民族气节,在当下大数据时代,我们看到社会变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的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战争的锤炼历史的变迁,仍然屹立于优秀文化之列,武术暗含着民族气节,文化底蕴,武术文化是一种理念,能展现一个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

当今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人民敬仰的文化,更是满足现代人自己生存发展需要的生活习惯.近年来“全国武术之乡”发展不景气,很多地区被取消,然而徐州却被评为新一批“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发展更是节节攀高.徐州市认清事实,依托徐州武术文化根基贯彻执行国家《全民健身条例》.根据徐州当地的武术文化底蕴及有利因素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武术发展策略,如武术段位制、武术“六进”等.积极承办各种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大力发展推广武术运动,努力引导广大市民和武术爱好者、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近三年来多次组织全国武术比赛及社区武术比赛,为推动武术发展级响应国家号召,据不完全统计,组织比赛交流活动达一百多次,全市参与“全民健身日”武术活动的群众达200多万人次.近年来徐州提出了“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战略目标.2012 —2014年徐州连续三年承办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是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传统武术赛事.通过对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研究,深入了解徐州武术的发展状况,为徐州传统武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徐州市“全国武术之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徐州武术运动协会官方网站、中国知网、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秩序册、成绩册等获取了相关的资料及数据,为论文写作提供依据.

1.2.2 田野调查法

本人亲自参与全国传统武术的编排工作,并在徐州武术协会实习,与当地武术社区区民同吃同住数日,获取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及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近三年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秩序册、报项表、成绩册进行了整理加工与统计,并借助 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析、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所获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得到符合逻辑的结构,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 调查分析

2.1 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的宗旨及意义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武术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及精神财富,是中国展现独特的东方文化的符号.所有武术比赛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是:弘扬武术,彰显国粹;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振兴传统文化,促进身体健康.近三次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同样本着“以武会友,共同进步”和“推介徐州,宣传徐州,广交朋友,促进发展”的宗旨开展.连续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真正实现了广交朋友共同发展的宗旨,同时让全国认识了徐州,学习武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整体加速了武术的推广.近三次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在项目设置上突出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扬,设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等不允许有高难度的竞技动作,这一点是与其他比赛最大的不同点.继承发扬中华武文化就需要武术的多样化,推动武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将以多元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展示武文化多样化及深厚底蕴,连续的承办武术比赛让徐州成为武术文化产业的名片.

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人数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之乡”、武术团体、武术协会、爱好者,不分年龄性别,更能突出全国传统武术的分布特点及练习拳种,传统武术比赛更具有其他武术锦标赛及地方武术赛事没有的特点,包含的拳种、器械种类繁多,可以说包括了现代武术的所有拳种,规模宏大、人数众多、拳种广泛,是一次真正的武术盛会.传统武术比赛的这些特点为调查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更能代表着徐州武术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对全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随着人们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全民健身的推动,武术以它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人群的亲睐,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是一种身心互应、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和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武术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面貌.

2.2 徐州市参与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人数及年龄分析

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江苏省体育局主办的全国武术最高规模的武术比赛,参赛单位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行业体协,各体育院校以及“武术之乡”和武术组织.调查统计分析徐州地区参与传统武术比赛人数如下:

表1 2014年徐州地区参与全国武术比赛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2104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报项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14年徐州各地区参与传统武术比赛的人数,徐州市区包括了徐州各区及武术协会、俱乐部等所以市区内人数明显的多于其他地区,徐州市区人数为689人占了徐州市大部分,所以徐州市区武术开展状况良好;徐州各县市共有237人相对较少,同样作为县市地方代表队中邳州市、丰县人数居多,作为第一批“武术之乡”的沛县反而较少,新沂市、睢宁县人数也较少.我们总结得出,参与传统武术比赛的大部分为徐州市区,地方县市相对较少,徐州传统武术存在地域性的特点,发展不平衡.

根据近三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的报项表及秩序册统计得知,近三次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年龄分组为儿童组(12岁以下)、少年组(12-17岁)、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5个组别,各组别均有年龄范围,经过对三年参赛运动员总人数及各年龄段人数发现,三年有一个共同特征,均是从儿童组到老年组发展趋势为逐渐增多到减少的趋势.每个组别均有人数参加,另外青年组、中年组人数最多,远远超过少年组和儿童组.另外还可以得出5个组别中参与比赛的女运动员明显的少于男运动员.中年组男女所占的比例最大人数众多.所以从中发现,徐州武术发展人员组成不协调,青少年武术开展不足,女性习武人群远远不足,男女比例失调.所以有关部门应努力出台政策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的行列,应有计划地发展青少年组,注重对儿童少年组武术人群的培养,形成后备力量,鼓励青少年练习武术为武术传承增添新的血液,避免后继无人.

2.3 徐州市全国传统武术比赛获奖情况分析

近年来,徐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术事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武术名家和优秀武术运动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武术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对比赛获奖情况统计可以发现徐州武术技术水平.通过调查发现近三次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奖励办法按各单项各年龄组别男、女分别设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调查统计如下:

表2 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徐州市获奖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2012-2104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成绩册

从近三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获奖情况统计表中(表2)可以看徐州市传统武术获奖牌情况呈迅速上升的趋势,金、银、铜牌均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可以发现徐州传统武术技术水平及发展状况呈良好的态势,传统武术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很高层次,由2012年的166枚金牌到2014年的399枚金牌,短短的两年时间金牌数翻了一倍都多,奖牌总数由717枚上升到1827枚,不仅说明武术水平高,更说明徐州市参与的人数众多,练习武术的人群及种类广泛,仅获奖的人数就达到近2000人.根据成绩册统计得出:2014年武术比赛共颁发奖牌3763枚,其中,金牌904枚、银牌1370枚、铜牌1343枚.徐州运动员获得奖牌1827枚,占奖牌总数的48.4%.其中,金牌399枚(占44.4%)、银牌709枚(占51.7%)、铜牌719枚(占53.1%).可以看徐州市参赛运动员获奖牌数几乎接近全部奖牌数的一半,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徐州传统武术技术水平之高,武术底蕴深厚.

资料,对近两年的传统武术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得出获奖牌数前10名的代表队,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3、2014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徐州参赛队获奖牌数前10名*

*数据来源于2013-2104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成绩册

通过对近两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徐州地区各代表队获奖情况前10名统计表得出:近两年奖牌数丰县为最多,两年奖牌榜均在前10名的有丰县、沛县、邳州市、刘杰太极拳、鼓楼区、永年杨氏太极拳,可以说相差不大,但从2014年可以看出睢宁县、贾汪区、钱树桥形意八卦传统武术水平有很大的进步,由于泉山区比赛代表队为各俱乐部,导致泉山区奖牌榜下降;但从奖牌榜数来看,2014年比2013年相对更稳定,奖牌数总体上升,各代表队之间相差很少,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4年比2013年参与人数有所下降,前10名奖牌榜总数却有所上升,说明徐州地区武术技术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展状况稳步前进.

2.3 徐州市参与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拳种分析

根据近三年的全国传统武术报项表统计得出徐州地区拳种较多,经过归纳整理得出各地区练习广泛的拳种,按练习人数多少排名如表4所示:

表4 徐州市各地区练习广泛的拳种分析

由于徐州市区各代表队以协会或俱乐部形式参赛,所以将市区作为一个整体统计分析,通过近三届传统武术比赛徐州地区各代表队报项表统计得出,徐州地区传统武术门类较多,徐州市有着众多的武术流派和拳种,表中只是统计了比赛中报项较多的前7名的拳种,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地区练习太极拳的较多,主要有陈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尤为突出,新沂市、睢宁县还有其他种类的太极拳,这两个地区练习太极拳的占了多数.通过表中还可以看出主要练习的拳种还有形意拳、查拳、少林拳、大洪拳、八极拳等.其中邳州市还有太祖拳,沛县的的文圣拳练习的较多.徐州传统武术内外兼修, 徐州市各区内以内家拳为主,周边各县区以外家拳为主.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徐州市各县(市)区共有门派(拳种)30余个,练习广泛的有:太极拳, 梅花拳,心意六合拳,洪拳,形意拳,八极拳,少林拳, 八卦掌太祖拳,六和拳,象形拳,查拳等.

3 结论与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1)全国传统武术比赛集合了全国各种拳种,充分展现了中国武术的种类繁多、博大精深.(2)武术比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促使了武术文化百花齐放的场面.(3)徐州地区练习的人群广、层次分明,把武术面向不同人群,练武的人数逐年上升.(4)徐州地区武术技艺高超,技术精湛.(5)较为著名的拳种有:陈式太极拳、梅花拳、洪拳、形意拳,八极拳、少林拳、查拳等.

启示:徐州武术发展的如火如荼,要根据徐州市委打造武术文化名城的方针,积极推进武术文化的发展,提高徐州地区整体武术水平,进一步探索传统武术精髓的所在.借助“武术之乡”的势头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制定科学、规范的武术发展体系,积极发展徐州市区武术推广与传承,整合武术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制定相应的措施,丰富传统武术理论,让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下去.

[1] 吴秀云.武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2] 金晓飞.徐州地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 李双铭.湖南省“全国武术之乡”群众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张校峰.汝州市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 李宁.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6] 马勇志.沧州地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7]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8] 毛璐璐.世界传统武术节的传承价值与展望研究[D].吉首大学,2013.

[9] 凌懿文.历届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06):121-123.

[10] 王秋月.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看台文化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

[责任编辑:徐明忠]

Analysis of the Xuzhou city "national martial arts village"-Based on near the three national traditional Wushu competition

ZHU Zuoqing CHEN Wei

(Sports Institut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arrangement of records and documents, field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2014 named the "national martial arts village" in Xuzhou were studied, analyzed nearly three nation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situation,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Wushu and the insufficienc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martial arts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Conclusion: Xuzhou Wushu practice exercises, the number is more, boxing skills are steadily rising trend, but also the existence of gender, ag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equality.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suggestions.

Xuzhou city; national martial arts village;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nation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2015-04-22;

2015-05-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以来淮海地域武术文化传承研究”(13YJC890008)阶段性成果

朱作庆(1989-),男,山东沂南县人,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

G852

A

1672-3600(2015)09-0093-05

猜你喜欢

武术比赛拳种徐州市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武术比赛男子南拳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情况分析
浅谈武术比赛中竞技太极拳运动的美学特征
融合·互动——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景观设计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梅花拳第十八世传人——庄寒俊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