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的开端-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2015-04-11周艳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本科生

周艳丽

(商丘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科研的开端-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周艳丽

(商丘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研项目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有重要作用, 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养成和提高,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地方性高校的老师引导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对老师来说解决了研究生不足的问题, 本身也达到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高校综合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整体科研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笔者引导本科生参与分析化学科研实践为例, 介绍了在带领大学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切身体会.最后针对本科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本科生; 科研; 科学素养; 人才培养

0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 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等问题随之出现[1].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千变万化和创新的社会,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科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将这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高校, 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去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一项新挑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何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及如何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视察过几所高等学府并发表过重要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一直重视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 并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要求.高校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作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 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意义

1.1 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们通过常规的课程学习, 一般而言都达到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然而, 在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及良好科研习惯的养成方面, 就要比知识了解难一些, 通常需要实际参加些研究工作实践才行.长期以来地方性高校本科生的科研主要是通过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来实现的, 一般都是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做毕业设计.而对于我们学院的学生来说很多都选择了考研, 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是他们考研复试的时间段; 即便不考研的学生正在努力找工作, 更没心思做毕业设计.总的来说学生们用到做毕业设计上面的时间极其有限,使得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及创新思维训练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这样,本科生就必须要学会利用课外的时间.笔者带的本科生一般是从大二暑假开始进实验室, 此时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 学生们若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及大三平时的课外时间参与科研项目, 就可以增加一次研究过程训练的机会.作为指导教师我给学生们先讲述清楚课题的背景、目的与要求后, 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 针对其课题内容设计科研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过程,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方案经我审阅指导后, 进行操作, 并撰写研究总结报告.在科研过程中, 学生们学到了很多课程之外的知识, 可以将书面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化为科研能力, 提高其科学素养, 即使可能还不能达到养成的水平, 起码也达到了启蒙的效果[2].

1.2 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 在专业基础实验课中, 老师们一般手把手的示范, 学生们也就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地重复操作一遍.因此, 在教学实验课中, 学生们受到的训练及其有限.而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将化学英文单词 “Chemistry”分解一下就是“Chem Is Try”,说明实验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而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平时的训练才能逐渐提高的.例如笔者安排给所带的本科生一个“汞离子的可视化测定”方面的课题, 他们要进行纳米金溶胶的合成、吸光度的测定、缓冲溶液的配置及选择等一系列的操作, 而这些操作往往互相关联, 他们反复调整和实验, 最终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实验的操作方法、步骤, 全面了解了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并正确地使用仪器, 不同程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后, 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题进展出现问题时, 他们会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会积极找老师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1.3 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科研课题能够取得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尤其越是大的课题往往需要不同出身背景和不同专长的学者们亲密无间的合作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起攻克[4].我一般把2-3个学生分为一组, 来围绕一个小课题来开展课外科研工作.一个组的同学一起来开展课外科研工作, 他们合理地分工协作, 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成果.这个过程中要求他们要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一个目标大家一起奋斗.而团队协作精神正是现在年轻人所缺少的, 好多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将影响很多工作的开展.本科生在科研项目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这对将来继续深造读研还是直接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并且要达到良好团队协作, 也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既包括了跟导师和同组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也包括跟管理大型仪器老师及买试剂的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这时既要让别人能听得懂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也要能够充分理解别人的建议.

2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教师的作用

“问泉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学老师想要把自己的课程讲好,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想要给别人“一杯水”, 自己得有“一缸水”, 要使这一缸水不枯竭, 自己也必须始终有新鲜的活水充入, 这些新鲜的活水就是自己要一直从事科研项目,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而对于地方性高校, 缺少研究生.因此挑选优秀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对于教师来说就是科研的生力军, 来帮助老师完成他们的科研项目.笔者近三年内发表的影响因子超过3.0 SCI论文有5篇,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跟本科生们的贡献分不开.另一方面, 目前大学教师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到点上课、下课走人, 平时跟同学的相处的时间都在讲台上, 其余时间跟同学们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科研的过程中, 学生和老师的接触时间增多,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也大大增多, 使很多指导教师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所谓教学相长, 科研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能够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也会了解到学生对哪部分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 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调整自己上专业课的方案,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 本科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能力一直备受高等院校的重视,高校也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本科生实施科研工作.例如商丘师范学院这几年也一直坚持实施“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 从经费上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项目, 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走进科研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小型的科研项目.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参与科研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5].第一、缺乏完善的本科生从事科研的管理办法及对本科生科研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到寒暑假各种服务设施跟不上, 使得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研究时没有好的生活保障; 好多高校对于教师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有比较高的奖励, 而本科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却没有设置完善的相关政策.这些方面就会使得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学校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多数高校每年都会划拨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型项目立项, 但是随着每年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数目的增多,经费明显不足, 这样就打击了申请而得不到资助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对本科生科研重视不够.高校教师可能都会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 认为这样会对学生起到科研启蒙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会觉得刚刚把一个本科生培养成能够开展科研工作又该毕业了.对于教师付出了很多辛苦的劳动, 却未必能够有什么成果, 因此部分教师不大情愿让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项目.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 高校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积极引导本科生从事科研[6].第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顾明远教授在《教育大辞典》一书中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这样描述:“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也设立了化学实验班、化工实验班, 并针对实验班的学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实验班的学生确实也受益匪浅, 不但考研率比其他班要高得多, 而且读研期间进入科研的状态也很快, 深受研究生导师的好评.第二、实施教学改革, 改变单一考试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 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推行多样化的考试制度.例如专业基础实验课可以不通过考试的方式, 考核可以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形式, 让学生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及写出总结实验报告, 从而由此判断给出学生成绩.第三、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可以折合成创新学分.把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这样在制度和时间方面都给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保障制度.首先, 高校多渠道筹集经费, 建立专项基金并设立经费的管理、使用制度.其次, 健全奖励机制, 对认真完成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学生及指导老师给与表彰及物质奖励, 从而同时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4 结 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 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扩展了教学内容, 实现了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结合; 而且对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从中得到的了锻炼,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继续读研深造或者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科生参与科研对于高校的发展及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笔者就从中收获良多, 不仅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还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科研项目.随着高校在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 将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在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成效与问题也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1] 俎云霄, 李巍海, 侯宾, 刘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15(4): 101-105.

[2] 李正, 林凤.论本科生科研的若干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4): 112-118.

[3] 张敏, 秦霞.建立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梯队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8 (10): 165-168.

[4] 韩亚丽, 高海涛, 朱松青.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2: 221-224.

[5] 刘莎莎.河北省高校本科生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2-40.

[6] 徐婷.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科研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2: 50-56.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 begining―Thinking about undergraduate research

ZHOU Yanl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China)

Undergraduate research has some advantages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ability for team spirit and communication.For college teach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can solve the lack of graduates and the teachers can learn while teaching.Meanwhile, the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 this paper, the participation of undergradutes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research was illustrated based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were indicated and some suggerstions were put forward.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cientific literacy; talent cultivation

2015-03-06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3GGJS-162);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4300510026)

周艳丽(1981-), 女, 河南滑县人, 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生物电分析的研究.

G642

A

1672-3600(2015)09-0133-03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本科生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