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大学生引导策略探究
2015-01-13盛志琴
盛志琴
摘 要: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招生的主要模式,培养模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方式,低年级学生尤其明显。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在思想教育、专业认知、协调配合等方面调整内容、更新方法、改进策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与行为规范,使低年级学生准确定位、尽快适应大学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类招生;低年级学生;学生引导
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学生填报志愿不必选择专业,按照专业大类进入学校,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时候再选择专业。采用这种培养模式,能够避免高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对专业不了解而随意填报专业的情况出现,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等综合考虑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与以往的培养模式有着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专业分流与班级寝室调整。专业分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专业,学院根据志愿填报情况及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分专业,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教育及分专业后的心理调节非常必要。专业改变直接导致原有的班级被打乱,学生需要重新适应一个全新的班级环境,这些改变直接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策略,其方式、方法都要相应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组建新班委,确保在学生比较分散的情况下信息传达得及时、准确、有效。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现在新入校的大学新生多是95后,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直接决定了大多数学生娇惯、任性、自我,不顾别人感受,没有团结意识的特点。但同时,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紧跟时代潮流;借助发达的网络资源,学生接触大量外界的信息,价值观多元化,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很多学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95后的学生从穿衣打扮、处事风格等处处透露出强烈的个人色彩,他们拒绝一致,个性张扬,崇尚非主流,过多地接触外界让他们有很明显的“早熟”现象。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方式又比较片面、不成熟,他们迫切希望脱离父母教师的管教,但又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自我意愿与现实生活的违背,更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95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做事时也学大人表现出成熟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依赖心理强,过分依靠父母长辈、依赖网络,自我判断和辨别能力较差。95后是在倍受呵护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没吃过苦,心理脆弱,因此抗挫能力差,一点挫折甚至不如意就心情低落、一蹶不振。调查显示:有72.3%的学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三、低年级学生引导策略
1.思想教育,指引学生前进方向
在高中以前,学生接受的都是封闭式的教育,所有的事情都是任课教师安排好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进度、学习方式都是规划好的,每天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失去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一节课就讲很多内容,并且没有详细的推导、验算,学生在入学初很容易不适应此种教学方式,深奥难懂的理论、模型、公式很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找不到学习的切入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大学里,学习与生活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完成学业、独立生活等,学生在学习初需要一段适应期。学生处于涉世之初,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经验,心智也未成熟。因此,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幼稚或片面的想法,甚至走极端。
在进行转变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关爱学生,采取多种途径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做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学生还要面临着分专业选专业的问题,他们要在短短的一年(或两年)时间内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以后的发展期望、想从事的工作等问题,这对于一直埋头苦读、从未接触社会、独立性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一线,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类引导教育;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他们从思想上深刻意识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之处,认识到独立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指引学生调整心态,及时转变学习方式,广泛涉猎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参考学科资料,打下牢靠基础;改进学习方法,做好功课的预习、复习,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合作,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专业认知,奠定学生培养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后,就要面临着分专业的问题。专业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大学四年学习什么、怎么度过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生活等,对学生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据调研发现,刚进入高校的低年级大学生对专业认知非常薄弱,对职业发展大多数也没有规划。因此,班主任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在一至两年内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做好职业发展教育,加大培养力度,让他们对专业背景、所学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为他们选专业奠定基础。
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新生刚入校时,入学教育即安排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重点介绍专业概况、历史沿革、专业发展、研究方向、师资实验室配备、就业去向等情况,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知晓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培养专业感情。随后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动手实践的场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转换口与切入点,通过对实物的观摩学习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参观的过程中,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不只是走马观花地随便看看。
在学期中要适时安排高年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传授、课程情况介绍等,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即将经历的事情有非常直接的感悟与体会,因此他们与新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对新生的指导更贴合实际、更能满足需求。班主任要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介绍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保证新生遇到问题时有解决与求助的渠道,避免学生碰到挫折时无处求助,产生无助、失落等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也可以举办优秀校友论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优秀的校友是低年级学生教育的一笔丰富资源,他们已经进入职场,有的已经功成名就,对学生而言是榜样与风向标,成功的标杆能够帮助学生摆正专业认知、树立专业信心、明确努力方向,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向着心中目标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失业,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要尽早着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渠道保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准定位、树立目标、做好规划,督促学生培养相关技能。因此,需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开展系列讲座,与专业引导融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3.协调配合 扫清学生沟通障碍
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否传达至每位学生,学生的声音能否到达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做事是否认真。良好的班干部集体对于班级、宿舍建设十分重要,班干部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也会直接影响周围同学,影响整个学生群体对教师、学院、学校的态度。
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分专业,原有的专业被打乱,同一个宿舍里可能住着多个专业的学生,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分散在多个不在一起的宿舍,因此,信息的有效传达就完全依赖于学生干部。班主任要挑选培养一批有热情、有干劲的得力学生干部,再以干部学生带动全班,以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学生诉求提供通道,为教师掌握学生动态提供保障。
要对学生奖惩有度,表扬及宣传优秀个人和事迹,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在身边发生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来说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更好地号召学生向榜样看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奋进,争取做得更好。低年级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较为薄弱,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其关怀,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培养坚强的意志;并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失去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干部密切沟通,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
建立与家长的联系渠道,及时疏导学生由于分专业产生的不良情绪。在进行分专业之后,肯定有不少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不尽满意,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全面而产生的偏差,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初尚未对自己、对社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选专业的时候也是比较盲目的,有可能是听取了家人的意见,也可能是听取了学长学姐的建议,这些外在的信息都是片面的,基于这些信息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某个专业宣传做得比较好,填报的学生过多,但是由于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原因使得学生不能进入理想的专业。这时,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调节学生情绪,告诉学生只要努力,进入任何一个专业都能够成长成才,避免学生由于选不到想进的专业而虚度时日,不认真学习,荒废时光。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与家长配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结语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带来的是培养方式的巨大变化,学校、教师、学生都要适应这一改变。在对学生的教育上,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自我、认清形势,适应这一转变,尽快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尽快成为独立自主、积极向上、有判断、有决断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2008-11-12(6).
[2]罗锋.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建构[J].职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