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探讨
2015-01-13吕博
吕博
摘要:就现在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而言,中小企业的未来前景显然比较占有优势,就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说,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市场的主力军,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很难发展成垄断市场的巨头产业,原因也是主要在于融资上。笔者主要针对融资难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从多种角度来全面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扩大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96-02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实处境
(一)内源融资出现问题
市场本就是毫无规律可言的,要想做到更好地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就要灵敏地把握住市场的变化动向,只有掌握了市场灵活性强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在资金上进行调整,使得整个公司的资金链条运行更加顺畅。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这也就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例如:在分配的过程中对于利润的把握不是很成熟、在计算计提折旧费率方面也不是很准确,往往都是偏离真实数据的。这些都会造成企业内部的融资状况不佳,进一步致使中小企业不得不向商业银行借贷或者向民间借贷,这种情况的出现频率在中小企业中已经高达百分之七十。因此对于内源融资的调整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二)外源融资状况
首先,直接融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手段相比较更为直接,包含两大方面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一般都是从事一些副产品的加工和流通性很强的服务行业,这些工作性质就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在资金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当然这也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原因,尽管现在存在二板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但也不能为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什么突破性的帮助,至少在目前为止不能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发展成大型企业,成为它们的主要资金提供方。
其次,间接融资。其含义主要是以金融中介作为信用媒介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实现融资的方式。间接融资是一种短期的、可逆性很强的融资方式。政府在近几年也针对中小型企业发布了一些相关的银行贷款政策,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时促进相关的股份制、大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顺式发展。政策的支持也让民营金融机构得到很好的保护,拥有了很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让银行也很难对其信用做出高等评价
首先,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小。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都是用低额的利润配合低廉的劳动力、落后的技术产业来逐渐发展的,这种经营基础本就是存在一定的竞争缺陷,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并且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力也是极其微弱的,在经营上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毕竟中小型产业是完全依赖市场需求而生存的,要有自己的市场需求以及商业口碑。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来说,他们对于资金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由于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也直接影响了贷款过程中的成本价格。
其次,中小型企业的信誉度不高。要知道信誉度是银行作为贷款额度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经营方式的不科学都直接影响了信誉度的评判,一方面经营管理者并没有专业的管理素养,在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往往会做出对自身信誉影响的行为,这也就是许多贷款合同违约状况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形成后没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担保,在市场风险来临的时候抵抗能力也十分薄弱,对于银行的违约金所能承受的能力也是几乎为零。据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体系有将近一半是并未完善的,信誉等级更是很难达到银行新增贷款的信誉等级要求,这些都是制约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不完善。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都是通过家族作为管理的主线,主要的管理者都是选择有血缘关系的人员,让企业成为家族产业,尽管在企业链条的掌控上更加集中,用人的可信度更高,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财务信息方面的信息隐藏、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差,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可弥补的缺憾。另外,在资金的使用上也是很随性,没有具体科学的计划,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变低、安全性不够,这些都是中小型企业的弊端所在,也是银行不肯高额贷款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第一,金融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首先,因为金融体系的形成较晚也就导致了相关建设的不完善,现在的金融体系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大型企业制订的,所以并不是很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链条,而且面向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业务也十分有限,对于其帮助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大多商业银行都选择去竞争那些资金充足的大中型企业来作为业务的主要客户。其次,要想在银行贷到款,其中的手续也是十分复杂繁琐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对资金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光是流动性强、周转速度快这一条,就让银行在贷款金额上做出了限定。
第二,金融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缺陷。一是管理层与基层之间的全职分散。作为管理层对于权限的过分管制,很大程度的压制了基层的放贷发展,这种过分严苛的管理体系对于公司企业的发展是大大不利的,这种授信管理制度和绝对追求利率的现象也是十分恶劣的,而且因为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这种主观商业概念不断加强,最终也致使商业银行质疑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二是对于“权责”的分配不均等。这让中小企业的金融部门不能很好的掌控公司的贷款能力,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恐贷”心理。由于现在商业银行的贷款责任风险评估制度不断加强,也使基层的银行工作者形成一定的压力,在贷款业务时所考虑的因素也更加多。
第三,中小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由于资本市场形成较晚,这也就直接影响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也还没有得到科学的完善。尽管国家在这方面也陆陆续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其中法规有些并不能在现实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实施,对于现实情况的灵活变动还有所欠缺,这也就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效果不是很理想。其次,国家主要将重点放在大中企业的经济发展上,毕竟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是赖于这些“商业巨头”的推动。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在发达国家这些企业都能得到很好的政策保护,也建立了相关的融资机制,以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的经济顺式发展。显然,我国在对中小企业的帮助方面是十分不足的,应该将相关的金融机构与政策作为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逆转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劣势。
三、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区域性民间金融机构
对金融机构来说更是应该向中小型企业伸出援手,因为正是这些中小型企业才是最有潜力发展成大型客户的存在,既避免了和其他同行的激烈竞争,也发掘了大部分的潜在客户,开辟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业务,提供小额零售。从防范风险上来看,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应该将视角转向与己对应的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中也存在很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更是可以借鉴过来,用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关的具体应对策略有扶持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的融资通道;建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简化贷款手续,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快的特点。开展地方性的民营金融服务机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步。
(二)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企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方法也需要得到科学的提升,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才能更好的长久发展下去。在政府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相信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很好的融资支持。国家的相关政策更是应该面向中小型企业制定融资法律法规,让他们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竞争,另外,一些基金、管理部门等保护项目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也可以很好的保护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利益安全。这种切合实际的优惠政策才是最需要我们从国外经验中借鉴的。
(三)建立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担保机构
一般来说银行在客户的选择上会比较倾向那些信用记录良好、资金充足、拥有足够资产作为抵押的客户,而对于中小企业这些根本就不是所能完全拥有的条件,这也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担保体系,让中小企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速快,信用等级也一般是在3B或以下,这也就致使银行无法相信其拥有足够的贷款能力。因此,也就足以看出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性了。
(四)拓展融资渠道
就中小型市场交易速率高的特点而言,其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以及部分的高科技企业服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市场发展缓慢也是受到市场规则的影响,企业若是想通过市场的渠道来完成融资是十分困难的,反观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是十分迅速而明显的,这也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市场的经济建设有关。只有让市场建设的门槛降低以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接受,并且让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能够得到一定的肯定与支持,才能很好地保证中小企业成长成新一代的创业企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主要是依靠民间资本的发展,它是一种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市场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型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性,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道很好的屏障。
(五)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1.票据融资
所谓的票据融资也就是通过转让的方式来获得短期融资。这种票据融资转让那些未到期的承兑汇票,这种方式已经在中小企业中很普及了。之所以普及也是因为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道路打开了一扇门。简单来说,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票据的本身作用即为汇兑、信用功能,而且通过票据的贴现完成了融资功能。
2.保理融资
通过销售商获得应收账款从而转让给银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优质的中小企业迅速获得资金,以便弥补一时的资金中断所造成的缺口。这种融资方式的费用会相对较高,但在速度上也是其他融资方式所不能比的。
3.融资租赁
这种方式是为应对中小企业出现长期资金短缺的状况所提出的,可以很好的缓解资金短缺的现象。所谓的融资租赁是指以资产作为担保实现资金的回转。这种融资方式也是很特别的,相对第二种成本更加低风险性也小,但是在债券、股票方面的限制也是十分明显的。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明显的现象,在遇到如此发展瓶颈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努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个人的融资能力,但是到发展后期就需要外力的推动来促进发展了,对于相关金融体制、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也需要尽快完成。在完成这些工作后,相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再创新高,迎来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 卫.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4).
[2] 林吉双,刘丽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J].黑龙江金融,2012(1).
[3] 高焰辉.中小企业融资的N条渠道[J].决策与信息,2013(11).
[4] 王铁军,胡 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5] 刘 怡.创业板 中小企业融资新机[J].创新科技, 2012(3).
[6] 刘文娟.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2(Z1).
[7] 孙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环境策略探析[J].金融论坛,2013(2).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