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对韩农产品贸易研究

2015-01-13蔡阳

北方经贸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

蔡阳

摘要: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出口多的省份。然而,黑龙江省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着出口结构不合理,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能力较弱,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出口农产品质量与进口国要求差异大等问题。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适应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绿色品牌发展、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贸易服务体系等方式可以增强黑龙江农产品的竞争力。黑龙江省还应尽快建立完善双边框架下农业保护政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韩国;贸易;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10-02

一、黑龙江省对韩农产品出口现状

黑龙江省对韩农产品贸易以出口为主导,2011年从韩国进口农产品规模仅为35.32万美元。目前制约黑龙江省与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规模近年来没有明显扩大,黑龙江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具有多样化特征。

黑龙江省与韩国总体贸易额及贸易规模趋势是好的,稳中有升,但农产品出口规模逐渐偏下并且在对韩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滑的态势。2006年,黑龙江省对韩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从历年不变的农产品变为工业产品,这是工业产品首次超过农产品成为韩国进口黑龙江省的主要产品。至此,黑龙江省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的总额在数量上不断减少并且在黑龙江省对韩国所有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10—2012年,黑龙江省出口韩国的农产品在对韩国所有大类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足五分之一,农产品出口规模三年仅一亿美元左右。

黑龙江省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不具有多样化特点,所以在竞争力方面后劲不足。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是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粮食是黑龙江省对韩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在对韩出口农产品中占比最大。根据进入21世纪十年来的黑龙江省对各农业出口企业的出口额的统计数据,韩国是黑龙江省玉米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是大米与大豆,在新鲜果蔬方面,出口贸易额受国际其他国家竞争影响,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被压缩。

二、黑龙江省对韩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农产品质量不高

稻米、玉米等粮食产品是黑龙江省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但由于在优质品种的培育开发、科学合理储藏、进行包装以及运输方面的相关农业的科技比较落后,以及黑龙江省大部分农民的种植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一家一户制,造成了生产出的粮食产品相比于大型农场作业所得粮食品质参差不齐。外加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由于资金投入及资金回流问题,不得不更加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收购大部分质量相同的原材料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及时间的消耗量相当大,所以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重数量,轻质量”的生产加工销售方式。直接导致了黑龙江省农产品企业出口韩国的粮食产品品种不统一,品质更是鱼龙混杂,造成从黑龙江省出口的粮食商品远远满足不了韩国方面对农产品品质的高要求。

(二)出口农产品科技加工附加值低

国际上,在发达国家,产出并且出口外销的农产品百分之九十都会经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加工,而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率仅为百分之四十,并且大部分为产出后的粗加工;国内,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存在加工能力弱,加工规模小,难以进行精加工,而且对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也相比发达地区要少,存在很多大问题。据统计,2011年科技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总体增涨提供了百分之五十的贡献率,而对农业增涨的贡献率仅为百分之三十。从黑龙江省对各产业帮扶的整体来看,黑龙江省财政支出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不够,“产学研”最优模式还没有能够有机结合,三者严重脱轨,无法产生化学反应。企业很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只是出口仅仅经过粗加工的产品。以大米为例,黑龙江出口韩国的大米主要是未经深加工的糙米为主,韩国进口到国内再进行深加工。这样类似原材料出口的方式,使得黑龙江大米出口收益很低。

(三)知名农产品品牌不足

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盲目追求短期利益,造成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薄弱。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度不够,不肯加大品牌投入的力度,再加上企业对商标的广告宣传力度不足,由于规模原因也没有更大的能力进行大力的广告宣传,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低认知度。此外,企业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信息不对等,使得优势龙头企业和优势农产品无法带动相关周边企业,无法进行资源的最优重组。地方政府对有地方特点的农产品进行高端品牌建设的认识度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少对企业品牌创建的扶持、引导以及政策支持。没有品牌效应,就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各企业也只能从数量上进行价格竞争。

三、黑龙江省对韩农产品出口对策

黑龙江对韩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压力与挑战是在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生机勃勃的表象下暗藏着的。企业与政府要主动改善自身条件,在主观上做到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政府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自己,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挖掘贸易潜力。

(一)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突破质量关

黑龙江省必须积极推行农业产品链条标准化改变,使农产品从农田到成品加工再到每家每户的所有过程标准化。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满足出口韩国的条件,提高自身的检测标准。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对优质产品进行推广,鼓励种植,生产楷模示范区,指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组织农业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二)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经济

黑龙江省农业经营模式是小规模、粗放式的散户经营,极少有大型农场进行规模式、标准化的生产,这种经营方式限制了对农业生产潜力的挖掘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就是非关税贸易壁垒越筑越高以及竞争的激烈化、多面化,要想与外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优势,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资源共享,市场反应灵敏的大规模农场进行肉搏,就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办法是先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懂经营、有先进理念的大型龙头企业,对他们给予财政、税收和信贷上进行的支持,然后将他们与农户、农业基地联合起来,按照韩国等进口国的需求,实现共同生产和经营条件下建立标准化的养殖、种植、生产和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三者联合形成的合力将产生有益的化学反应,形成1+1+1>3的作用,对于增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及推广

在通讯极为发达的今天,要想扩大黑龙江省自己农产品的知名度,仅仅靠提高质量是不够的,要打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大力建设农产品绿色品牌,通过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用已具品牌优势的农产品进军挑战严苛的韩国农业产品进口非关税壁垒。在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低价竞争已成为众矢之的,有严苛的反倾销措施,依靠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廉这些优势已经不足以进军韩国农产品市场,低价优势早已成为余晖,而不是真正的优势,农产品已经进入以品质求生存,靠品牌求发展的新时代。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要学会树立品牌意识和提高商标认知度,用绿色名牌产品打开韩国挑剔成性的市场,并注意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相关权益。

参考文献:

[1] 杨 英,范亚东.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2] 张蕙杰,王瑜洁.韩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中国食物与营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5).

[3] 刘桂荣,殷 杰. 韩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进口食品监管制度简介[J].检验检学刊,2010(7).

[4] 潘 娟,崔 磊.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农产品争奇斗艳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